为防止食品变质,常在食品包装盒中用来吸收水分和氧气的物质是( )
A.生石灰 | B.铁粉 | C.碳酸氢钠 | D.固体烧碱 |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目的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比较铝和铜的金 属活动性 |
将砂纸打磨过的铝丝 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
铝丝表面有铜析出 |
铝比铜活泼 |
B |
检验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钾溶 液是否变质 |
取少量氢氧化钾溶液,滴入澄清石灰水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氢氧化钾溶液已经变质 |
C |
探究物质溶解于 水的热量变化 |
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 硝酸铵晶体,充分搅拌 |
溶液温度下降 |
盐类物质溶于水都能使溶液温度下降 |
D |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 |
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 气瓶中 |
木条火焰熄灭 |
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 |
A.A B. B C. C D. D
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O和CO2都可将氧化铜还原成单质铜 |
B.CO2的过多排放是导致酸雨的原因 |
C.古代字画能保存至今是因为常温下碳单质不活泼 |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原子构成的单质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的元素是铝 | B.水是维持人类健康的重要营养素 |
C.硬水经过吸附,过滤变成软水 | D.氨气(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
化学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增加农作物产量 |
B.在酱油中加入铁强化剂预防缺铁性贫血 |
C.多吃水果蔬菜补充人体需要的维生素 |
D.把金属制成合金能提高金属的性能 |
下列实验方法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是
A.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
B.用无色酚酞试液鉴别食盐水和蒸馏水 |
C.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氯化钙溶液中是否含有稀盐酸 |
D.用过量的硫酸铜溶液除去铜粉中的铁粉 |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氨气可以用浓硫酸进行干燥 |
B.纯碱不是碱,而是一种盐 |
C.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
D.某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一种气体,则该固体一定为碳酸盐 |
化学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
A.用工业盐亚硝酸钠腌渍鱼肉 | B.焙制面包时加入适量碳酸氢钠 |
C.生产豆芽时加入高效增白剂 | D.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鱼 |
下列四个图象表示四种对应的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向pH=10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 |
B.把相同质量的铝和镁放入足量的等质量等浓度的盐酸中 |
C.把铁棒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
D.一定温度下向10%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
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有重要作用,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的是( )
A.CO(NH2)2 | B.K2SO4 | C.Ca(H2PO4)2 | D.KNO3 |
蜡烛(足量)在如下左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下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
C.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 |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