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采用步行、骑自行车等外出是较为低碳的出行方式 |
B.防止“白色污染”,将废弃塑料集中到野外焚烧 |
C.熟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又能和硫酸铵混合使用 |
D.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应尽可能多吃含微量元素的营养补剂 |
联合国确定2014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能源(Water and Energy)”。我国纪念2014年“世界水日”和 “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加强河湖管理,建设水生态文明”。下列做法中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 B.利用沉降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
C.富含氮、磷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 D.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
下列各组溶液中,只用Ba(OH)2一种试剂不能鉴别出来的一组是
A.Na2SO4、FeCl3、NH4NO3、NaNO3 | B.Na2CO3、NaCl、NH4Cl、CuSO4 |
C.Na2SO4、NaCl、NH4NO3、(NH4)2SO4 | D.Na2CO3、H2SO4、BaCl2、KNO3 |
为得到纯净的物质,某同学设计了下表中的除杂方法,其中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Cu( CuO) |
加足量盐酸后过滤 |
B |
H2(HCl) |
通过足量 Na2CO3溶液 |
C |
CaO(CaCO3) |
加水、过滤、蒸发 |
D |
NaCl(CuCl2) |
加过量NaOH溶液后过滤 |
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
B.生成物中有一种是氧化物 |
C.乙中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
D.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
根据我们学过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酚酞试液滴入纯碱溶液,酚酞变红色,说明纯碱溶液呈碱性 |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变化 |
C.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大 |
D.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内部的质子和电子 |
下列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处理正确的是
A.我们可以用甲醛的稀溶液对水产品进行处理,延长保鲜时间 |
B.生活中,可以把稀盐酸倒入铝制水壶中充分的浸泡,便于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
C.液化气泄漏着火时,应立刻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
D.钢铁在潮湿的环境中比在干燥环境中容易生锈 |
认识物质的微观世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关于下列微粒说法错误的是
A.它们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 | B.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
C.③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 D.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 |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则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是1:2 |
B.生成物都属于氧化物 |
C.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
D.该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没有改变 |
设计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以下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可以用适量石灰水检验并除去氢氧化钠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 |
B.用燃烧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 |
C.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
D.加过量的稀盐酸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 |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
B.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
C.在农业生产中,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
D.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
已知下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粒子属于原子 |
B.该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1价 |
C.该元素的一个离子含有17个电子 |
D.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
有一物质X,分成等量的三份,分别加入到足量的NaOH溶液、氯化钡溶液、HCl溶液中,产生的现象如下表。则该物质X是下列各项中的
加入物质 |
NaOH溶液 |
氯化钡溶液 |
HCl溶液 |
现象 |
产生蓝色沉淀 |
产生白色沉淀 |
无明显现象 |
A.CuO固体 B.(NH4)2CO3粉末 C.稀硫酸 D.CuSO4溶液
以下化学实验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在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中,用足量的铜粉除去氧气 |
B.用澄清石灰水验证CO中混入的少量的CO2 |
C.用过量的CaCl2溶液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杂质Na2CO3 |
D.用稀盐酸检验暴露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