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如图为某同学所做的实验及现象。

(1)实验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2生成Ca(HCO 32.实验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实验说明CaCO 3比Ca(HCO 32热稳定性   (选填"强"或"弱")。

(3)某地区硬水中溶有较多的可溶性Ca(HCO 32、Mg(HCO 32

①生活中常用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②煮沸硬水可降低水的硬度,同时生成难溶性混合物固体A。

【猜想】固体A中除CaCO 3外,还含有:

猜想1:只含MgCO 3

猜想2:只含Mg(OH) 2

猜想3:MgCO 3和Mg(OH) 2

【实验】取10.0g干燥的固体A,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4.4gCO 2气体。

【结论】

①猜想1、2错误。其中判断猜想1错误的理由是   

②猜想3正确,固体A中MgCO 3和Mg(OH) 2的质量比是   

【拓展】在100℃时加热溶有较多Ca(HCO 32、Mg(HCO 32的硬水,1小时后得到CaCO 3和Mg(OH) 2•MgCO 3•3H 2O的固体混合物。写出Mg(OH) 2•MgCO 3•3H 2O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来源:2018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1-03-1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袋装食品中常用一种“双吸剂”保质,主要成分是铁粉和生石灰,同学们对一久置的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双吸剂”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久置“双吸剂”中可能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实验探究1】
取固体样品研磨,用磁铁吸引,磁铁上沾有黑色粉末,说明“双吸剂”中一定有        。再用磁铁反复吸引后,残留固体用于后续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实验探究1的残留固
体放入试管中,加入蒸馏水
试管外壁不发烫
固体中一定没有       

【实验探究3】
【实验结论】
步骤②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久置的“双吸剂”中含有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步骤③有气泡冒出,溶液变为黄色,写出溶液变为黄色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步骤③的现象,说明久置的“双吸剂”中含有                                 
【实验探究4】
联想到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某同学对生铁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1)为测定某生铁粉末状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实验时首先检验该装置是否密封的正确操作是         。(填序号)

A.安装好装置并在量气管内加入水,上下移动水准管,若水准管中液面与量气管液面维持一定的高度差,说明装置密封。
B.安装好装置并在量气管内加入水,上下移动水准管,若水准管中液面与量气管液面始终相平,说明装置密封。
然后将生铁与稀硫酸放入Y型管中,塞紧橡皮塞。要使生铁样品与稀硫酸开始反应的操作方法为        (填字母序号)
A.将Y型管向左倾斜,使稀硫酸缓慢流入生铁样品中。
B.将Y型管向右倾斜,使生铁样品被缓慢倒入稀硫酸中。
实验结束后,根据量气管中的气体体积和密度,计算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若测定的结果偏低,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序号)。
A.实验结束读数时未调节量气管和水准管中液面相平,立即读取气体体积
B.稀硫酸过量
C.反应结束未冷却到室温立即读数
(2)若称取11.5克生铁样品,放入装有100.0g稀硫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对烧杯(包括溶液和残余固体,烧杯质量为60.0g)进行了四次称量
记录如表。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结果精确到0.1%,写出计算过程,共2分)
计算过程:

反应时间
t0
t1
t2
t3
烧杯和药品的质量/g
171.5
171.3
171.1
171.1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设计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请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活动与探究一】收集不同体积比例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
方案一:如图所示

(1)请写出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该实验能获得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其原因是                   
方案二:根据如右图装置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提示: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HCl气体,部分夹持装置及导管已略去)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O气体应由          (填“a”或“b”)通入,在C中混合后,由另一导管导出。
(3)装置C中浓硫酸的两点主要作用:
①干燥气体,减少实验误差;②                                    
【活动与探究二】测定某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用如图装置进行如下实验:①取研碎后的钙片4克,倒入气密性良好的锥形瓶中,然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置于电子天平上测出装置总质量。②打开活塞,滴入足量稀盐酸后关闭活塞,待气泡不再冒出时,测出反应后装置总质量。③整理相关数据如下表,计算出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反应前总质量(克)
275.58
反应后总质量(克)
274.92
反应前后质量差(克)
0.66
容器内气体质量差(克)
m


(1)该实验中,如果装置中不加固态干燥剂(吸水不吸二氧化碳),则最终所算得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将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反应前容器内是空气(密度为ρ1),反应后全部是CO2(密度为ρ2)。则反应前后
容器(容积为V)内的气体质量差m为              。(用字母表示,反应物的体积忽略不计)
(3)小明查阅有关数据后,计算出反应前后容器内的气体质量差m为0.22克,结合表中数据,计算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钙片中的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汽油主要组成元素是碳和氢,发动机中汽油与空气参与了一系列反应.学习小组为了探究某汽车所排放气体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猜想】
该气体可能含有                      及少量的CO、NO和NO2等.你猜想含有这些气体的依据是                                 
【查阅资料】
①NO是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有毒气体,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②一氧化氮遇到氧气发生反应:2NO+O2═2NO2
二氧化氮通入水中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
③CO和NO均可使新鲜血液变质而使颜色变暗.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1)用球胆收集汽车排出气体
--------
--------
(2)闻该气体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
该气体中可能含有
(3)将该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气体中一定含有       ,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4)
 
C中新鲜血液颜色变暗;D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该气体中,除了(3)所确定的成分外,下列有关其余成分的说法一定不正确的是
①只含NO
②只含NO2
③只含CO
④含NO和NO2 ⑤含CO和NO2 ⑥含CO和NO ⑦含CO、NO和NO2
(5)将(4)中C导出的气体通入
观察到     .
该气体中一定含有CO

【计算】将汽车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只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若用10g这种气体通过足量的氧化铁,高温一段时间后收集到12.4g气体,则10g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是一种浅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受热易分解,是生产锂电池的原材料。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验证草酸亚铁晶体热分解的气体产物,并用热重法(TG)确定其分解后所得固体产物的组成。探究过程如下:
【查阅资料】
1.草酸亚铁晶体热分解的气体产物是H2O、CO、CO2
2.白色的无水CuSO4遇水蒸气会变成蓝色。
3. 浓硫酸具有吸水干燥的性质。
4. 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实验设计】

(1)从环保角度考虑,该套实验装置的明显缺陷是                       。
(2)可选择以下实验装置中的              (选填“甲”或“乙”)作为虚线中的“热分解装置”。

【问题讨论】
(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B中白色无水CuSO4变成蓝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方程式            (填化学方程式),E中               (填实验现象),则可证明草酸亚铁晶体热分解的气体产物是H2O、CO2、CO。
(4)该兴趣小组进行上述实验时,先点燃热分解装置中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点燃E处的酒精灯,原因是                    
(5)若通过F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证明草酸亚铁晶体热分解的气体产物中有CO,则需在C和D装置之间增加盛有足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其作用是                  
【数据分析】
(6)称取3.60g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相对分子质量是180)用热重法对其进行热分解,得到剩余固体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分析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过程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300℃时剩余固体只有一种且是铁的氧化物, 试通过计算确定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或名称             
请写出计算过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固体草酸(H2C2O4)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对碳的氧化物的成分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如何通过实验确定碳的氧化物的成分.
【猜想】

猜想1
猜想2
猜想3
只有CO
只有
CO和CO2都有

【设计实验】基于猜想3,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实验探究】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                装置(填字母)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草酸分解时有CO2气体产生,A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还观察到以下实验现象:①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②E装置中__________________;③F装置中                     ,证明有CO气体.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想3成立.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问题讨论】
(1)C装置的作用是
(2)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                    
【计算】兴趣小组的四位男同学对学校角落的一堆石灰石产生了兴趣,他们想知道其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于是他们取来了一些石灰石,并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每人进行了一次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
1
2
3
4
加入样品的质量/g
5
10
15
20
生成CO2的质量/g
1.54
3.08
4.4
m

①m的数值是                 
②请你协助他们计算这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Fe3O4样品中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Fe2O3和FeO其中的一种。为探究杂质
的情况设计如下方案:
【实验设计】同学们称取了34.92g该Fe3O4样品用图一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分析】因探究思路不同,兴趣小组分成甲、乙两个讨论小组。
甲组:(1)B装置中盛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2NaOH+CO2=Na2CO3+H2O),B中带孔玻璃球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过程中,CO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CO气体作为反应物
②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③停止加热后,防止A中生成物被氧化
④停止加热后防止B中的溶液倒吸入A中
⑤对B中反应物起到一定的搅拌作用,便于CO2与反应液充分接触而反应
乙组:乙组同学认为B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会偏小而影响计算、分析,你认为他们
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进为:在B装置后接一盛有浓硫酸的吸水装置,将B和该装置“捆绑”称量,从而减小误差。
【查阅资料】Fe2O3和CO反应是随温度升高而逐步进行的,先生成Fe3O4,再生成FeO
(黑色),最后生成Fe;利用仪器测定并绘制成反应
过程中A装置中玻璃管内的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
曲线(见下图二)。

(1)写出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确定:该Fe3O4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含Fe3O4的质量是__g,(不需要写出过程
(已知Fe3O4、FeO、Fe2O3中铁元素质量分数分别为72.4%、77.8%、70.0%)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如下装置验证碳酸钙的性质的同时,探究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是否也能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

①C中的现象是(15)。装置 B的作用是(16)
②实验后小组同学对E中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
E中的固体可能为①氧化钙;②氧化钙与碳酸钙; ③碳酸钙
【进行实验】
甲同学取一定量的E中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③成立。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③成立,其理由是(17)。他又重新进行实验,证明了猜想②成立,他的实验操作及现象为(18)
③如果A中碳酸钙的质量为200克,则完全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兴趣小组的化学探究浓硫酸与铁钉(碳素钢)反应后产生气体的成分。
【查阅资料】①Fe与浓HSO4  反应,加热,有SO生成 ,
②C与浓HSO4  反应,加热,有CO和SO生成,
③SO2 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SO可使口红溶液的红色褪去,而CO不能。
⑤SO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CO不能。
⑥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NaOH和CaO
【实验探究】称取24.0克铁钉放入60.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甲同学通过实验测定并推知气体Y中SO的体积分数为66.7%。同学们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有H和Z气体,则Z气体可能是     。探究实验的主要装置如下图所示:

⑵装置A中试剂的作用是        。 
⑶为确认Z的存在,需将装置甲(如图所示)拉入上述装置(填编号)     之间。装置甲中的液体名称是       

⑷在实验中,如果观察到装置D中                            ,且装置E中                      ,则可确认Y中含有H气体。
⑸如果需要测定限定体积气体Y中H的含量,(H约为0.01克)。除可用测量
体积的方法外,       (选填“能”或“不能”)用称量上图装置D装置E的质量变化的方法,通过计算并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