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C+O2 CO2 | B.Mg+2HCl==MgCl2+H2↑ |
C.2NaOH+CuSO4="=" Cu(OH)2↓+Na2SO4 | D.2H2O2MnO2→2H2O +O2↑ |
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铝制高压电线 | B.合金的许多性能和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 |
C.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 D.常温下金属均为固态 |
一无色气体,可能有H2、CO、CO2中的一种或数种,现将无色气体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观察到甲装置中黑色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乙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气体中一定有还原性气体和CO2 |
B.该气体中可能有碳的氧化物 |
C.该气体一定是混合物 |
D.该气体一定有还原性气体,一定有碳的氧化物 |
现有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X、Y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X﹥Y | B.氢气质量:X﹥Y |
C.金属活动性:Y﹥X | D.消耗硫酸的质量:X﹥Y |
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不同质量的铁粉所呈现的信息如下表:
Fe质量/g |
5.6 |
11.2 |
16.8 |
22.4[ |
28 |
Cu质量/g |
6.4 |
12.8 |
19.2 |
22.4 |
22.4 |
根据信息,下图所示关系正确的是
关于物质的转化过程:H2→H2O,CO→CO2,Cu→Cu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
B.都能通过置换反应实现 |
C.都能通过与单质反应实现 |
D.变化前后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
美国普度大学研发出一种制备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已知铝镓合金是金属铝和金属镓的混合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铝镓合金可以循环使用 |
B.太阳能的利用可以部分解决能源危机问题 |
C.流程中的氧化铝、水和氧气都属于氧化物 |
D.铝镓合金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H2OAl2O3+3H2↑ |
为测定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某同学将金属a、b、c分别放入稀硫酸中,b溶解并产生气泡,a、c不反应;另将a放入c的硝酸盐溶液中,a表面析出c。据此分析,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b、a、c | B.c、b、a | C.b、c、a | D.a、b、c |
下列关于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部分锈蚀后没有回收价值 |
B.铁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 |
C.铁生锈,产生的铁锈能阻止铁继续被锈蚀 |
D.铁生锈是铁在有氧气和水等物质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复杂化学反应的过程 |
把一根洁净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铁钉表面产生气泡 ②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③铁钉的质量增加 ④溶液的质量减轻
A.②③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 |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
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剩余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pH与加入水的质量关系 |
D.相同质量的Mg、Fe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紫红色固体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 |
B.打开浓盐酸试剂瓶,在瓶口有白烟产生 |
C.铁丝在空气中加热:银白色固体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
D.铜片放入稀盐酸中:紫红色固体表面产生气泡,固体减少,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放热 |
分别用以下三组所提供的物质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①Zn、Cu、稀硫酸;②Zn、Cu、MgSO4溶液;③Cu、 ZnSO4溶液。能够直接达到目的的是
A.①③ | B.②③ | C.仅有① | D.①②③ |
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只有甲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丙的盐溶液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甲>乙>丙 | B.丙>乙>甲 | C.丙>甲>乙 | D.乙>丙>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