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甲、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甲表面析出金属Cu,乙表面没有发生反应,据此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甲>铜>乙 | B.铜>甲>乙 |
C.乙>铜>甲 | D.甲>乙>铜 |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组合是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④⑤ |
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进行了下图实验,并对溶液A和固体B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和实验探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溶液A中一定存在Zn(NO3)2 | B.溶液A中可能存在Cu(NO3)2 |
C.实验说明加入的锌粉是过量的 | D.试验中所涉及的反应均属于置换反应 |
已知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下列化学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Mn+H2SO4=MnSO4+H2↑ | B.Mg+MnCl2=MgCl2+Mn |
C.Fe+MnCl2=FeCl2+Mn | D.Mn+CuCl2=MnCl2+Cu |
现有X、Y、Z三种金属,已知:①X+YCl2===XCl2+Y,②把Y、Z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 Y 和稀硫酸反应。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X > Z > Y | B.Z> Y > X |
C.Y > Z > X | D.X > Y > Z |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的说法一致的是
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铁的冶炼 |
B.金属铝不能与氧气反应,常用与制作炊具 |
C.氮气性质稳定,可用于制氮肥 |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常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 |
有X、Y、Z三种金属,只有Y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如果把X放入Z的化合物溶液中,X表面有Z析出。据此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Y、X、Z | B.Z、X、Y | C.Y、Z、X | D.X、Z、Y |
镁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金属,在空气中常温下就能被缓慢氧化。下列有关镁条燃烧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应先用砂纸打磨镁条至表面出现银白色 |
B.实验时,应使用石棉网 |
C.实验时,应用坩埚钳夹持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 |
D.镁条在空气中缓慢燃烧,发出耀眼的黄光,有大量蓝紫烟生成 |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 |
D.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两种方法不完全正确的是
选项 |
要鉴别的物质 |
方法一 |
方法二 |
A |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
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注入石灰水、振荡、观察 |
B |
铝丝和银丝 |
观察颜色 |
分别取样浸入到硫酸镁溶液中,观察 |
C |
浓盐酸和浓硫酸 |
打开瓶口观察 |
分别蘸取在纸上写字,过一会儿观察 |
D |
空气和人呼出气体 |
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分别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 |
A.A B.B C.C D.D
谚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 |
B.“满架蔷薇一院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
C.“真金不怕火炼”是说明金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
D.“百炼成钢”与“铁杵磨成针”蕴含的化学原理不同 |
总结归纳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是某同学“总结归纳”,其中完全正确的
A.化学之最 |
B.物质的性质 |
①金刚石是最硬的物质 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 ③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铝 |
①自来水可以养鱼说明氧气能溶于水 ②“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③碱式碳酸铜能溶于稀盐酸,说明二者能反应 |
C.物质用途 |
D.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
①活性炭常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 ②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③一氧化碳可用于冶炼金属 |
①冰与干冰组成元素相同,分类也相同 ②水与双氧水组成元素相同,分类也相同 ③金刚石与石墨组成元素相同,分类也相同 |
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食盐等物质可以防止铁生锈 | B.通过高炉炼得的铁为生铁,是一种合金 |
C.金属材料中一定不含“非金属元素” | D.合金的熔点一定低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