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
A.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 | B.铜粉 |
C.铁粉 | D.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物 |
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 |
B.c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 |
C.若取b~c段溶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 |
D.取d点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
(4分)分类、类比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
(1)请根据组成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水 一氧化碳 过氧化氢 氢气 氧气
选出的一组物质的化学式是 ,该组物质归为一类的根本依据是(不能出现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单质等名词) 。
(2)通过课外阅读发现有下列反应:
C12+2NaBr=2NaCl+Br2
Br2+2KI=2KBr+I2
C12、Br2、I2是氯、溴、碘三种元素组成的三种非金属单质。经过类比分析,发现非金属单质与盐发生的置换反应跟金属与盐发生的置换反应有类似的规律。因此可以判断Cl2、Br2、I2三种非金属中活泼性最强的
是 (写化学式)。
查阅资料又得知结论:硫的活泼性比上述三种单质的活泼性都弱。
请仿照上述反应,用硫元素和钾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与其发生的一个反应来证明此结论(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
下列应用只涉及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 |
煤用作燃料 |
B. |
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
C. |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
D. |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
认识消毒剂过氧乙酸
过氧乙酸(C 2H 4O 3)是一种高效绿色的消毒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选项序号)。
A. |
是一种氧化物 |
B. |
由三种元素组成 |
C. |
分子中含有臭氧(O 3)分子 |
D. |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2)凡是含有" "结构的物质都具有杀菌消毒作用。研究发现,过氧乙酸分子结构中也含有" "结构,所以过氧乙酸也具有杀菌消毒作用。获得这一结论所运用的科学方法属于 推理(填选项序号)。
A. |
归纳 |
B. |
演绎 |
C. |
类比 |
(3)过氧乙酸具有如下性质:
A. |
无色易挥发液体 |
B. |
有酸性 |
C. |
有很强的腐蚀性 |
D. |
易溶于水和乙醇 |
E. |
不稳定,易分解放出氧气 |
F. |
有毒性 |
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有 (填选项序号)。
(4)醋酸(C 2H 4O 2)与过氧化氢在室温下混合均匀,即可反应生成过氧乙酸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配制1L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现有以下物品:水、溶质质量分数20%的过氧乙酸溶液、量筒(规格分别为1000mL、50mL)、塑料桶、铁桶、木棍、口罩、护目镜、橡皮手套。
①需要20%的过氧乙酸溶液 mL(计算时,将水、20%和0.5%过氧乙酸溶液的密度都近似为1g/cm 3)。
②戴好防护用品,用 mL量筒量取所需20%的过氧乙酸溶液倒入塑料桶中,按比例兑水,用木棍搅拌后,盖好桶盖备用。
③请你根据(3)中过氧乙酸的性质分析,进行配制时,不用铁桶的理由是 。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铜丝用作导线
B.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银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长期放置会被氧化而发黑。其中属于银的化学性质的是( )
A.银白色B.密度较大C.导电性良好D.能被氧化
下列用途中,只与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氧气作供氧剂B.碳酸钙作补钙剂
C.活性炭作吸附剂D.小苏打作发酵剂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B.金属铜用于制导线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制糖工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
为比较 、 、 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进行如下四个实验.从所述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是()
A. | B. | C. | D. |
2014年南京青奥会召开在即,以化学的视角来认识青奥会。
(1)图A中金可以压制成金币,说明金具有良好的 性。某纪念
币是由合金铸造的,其熔点比成分金属熔点 (填“高”或“低”)。
(2)为减少传统燃油汽车的尾气污染,南京近期投入了一批液化天然气公交车和电动公交车。
①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电动公交车上的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 能的装置。
②电动车一般使用铅酸蓄电池。某铅酸蓄电池使用的酸溶液是质
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若用5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
制该稀硫酸时,需要加水 mL(水的密度为1g/mL);
在实验室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的主要步骤有:计算、 、混匀、装瓶并贴上标签;若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