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现有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依次为:乙>丙>甲 |
B.将温度由t2℃降到t1℃时,析出甲的质量比乙多 |
C.若甲中含有少量杂质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 |
D.将温度由t2℃降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丙=甲 |
用氯化钠固体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的仪器是
A.烧杯 | B.量筒 | C.托盘天平 | D.蒸发皿 |
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
B.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溶质的溶解度 |
C.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
D.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必须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下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④⑤①②③ | B.①②③④⑤ | C.④③①②⑤ | D.②①④③⑤ |
下图是固体X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B.t2℃时X的饱和溶液中X质量分数为37.5% |
C.将t2℃X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仍然饱和 |
D.t1℃时,将25克X放入75克水充分搅拌可得100克的饱和溶液 |
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所获信息错误的是
A.在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为A>B
B.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将t1℃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A物质仍为饱和溶液
D.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无B析出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下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④⑤①②③ | B.①②③④⑤ | C.③④①②⑤ | D.②①④③⑤ |
将80℃时一定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30℃,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溶质的质量不变
②溶剂的质量不变
③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④有一些硝酸钾晶体析出
⑤30℃时所得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⑤ | D.①③⑤ |
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实验时必不可少的一组仪器是
A.量筒、烧杯、漏斗、玻璃棒 |
B.托盘天平、玻璃棒、药匙、量筒 |
C.托盘天平、玻璃棒、量筒、烧杯、药匙 |
D.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 |
现有40g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达到20%,可采用的方法是
①蒸发20g水 ②蒸发24g水 ③加入3.2g ④加入5g
A.只有① | B.①③ | C.①④ | D.③ |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以用加溶质的方法 |
B.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
C.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 |
D.将t2℃时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剂的量不变),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下图是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温度为t℃时,将等质量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分别加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只得到一种饱和溶液,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三物质的溶解度B的最大
B.欲使t2时分置于两个容器中的A、B的饱和溶液在升温至t3时仍为饱和溶液,所需加入溶质的质量A大于B
C.将t3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欲使组成在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可采取加A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