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工业上常将它转化为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2Na2CO3·3 H2O2),该晶体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下列物质不会使过碳酸钠晶体失效的是
A.MnO2 | B.HNO3 | C.稀盐酸 | D.NaCl |
已知固体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如果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已知a为固体氯酸钾,b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且a和b的质量相等,当分别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时,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像是
下边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锰只能做氧气分解的催化剂 | B.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 |
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和质量不变 | D.动物身体里的酶也是重要的催化剂。 |
小明等四名同学以“寻找常温下能加速过氧化氢分解的物质.并通过实验比较它们的效果”为课题开展研究,他们选定了五种物质进行两两对比实验。下列实验组不可能为相应的猜想提供证据的是
组 别 |
A |
B |
C |
D |
猜 想 |
较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加速效果好 |
较活泼的金属单质加速效果好 |
高价的金属氧化物加速效果好 |
氧化物比单质 加速效果好 |
实验组 |
氧化铁和铁丝 |
铜丝和铁丝 |
氧化亚铁和氧化铁 |
氧化铜和铜丝 |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A.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量不变 |
B.二氧化锰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改变 |
C.可以减少过氧化氢的用量 |
D.可使生成氧气的量变大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排气法收集氧气时,应将导气管伸入集气瓶底部 |
B.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 |
C.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只要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就立即收集 |
D.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应预先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沙 |
有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是否漏气 |
B.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
C.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来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
D.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当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才能进行收集 |
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水、高锰酸钾都可以获得氧气,其原因是
A.都属于氧化物 | B.都含有氧气 | C.都含有氧气分子 | D.都含有氧元素 |
“神舟6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则NiFe2O4在该过程中是
A.反应物 | B.生成物 | C.催化剂 | D.消毒剂 |
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
B.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
C.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充分搅拌 |
D.分别向同质量、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碳酸镁和氧化镁固体 |
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质量的变化,其中不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向一定量镁粉中滴加稀盐酸 |
电解一定量的水 |
向盛有MnO2的烧杯中加入H2O2溶液 |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
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使用催化剂可以增加生成物的量 |
B.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
C.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 |
D.不使用催化剂物质就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
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 ( )
A.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 B.氢气 + 氯气氯化氢 |
C.碳酸氢铵 氨气 + 二氧化碳 + 水 | D.锌 + 硫酸 → 硫酸锌 + 氢气 |
下列每组对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
实验设计 |
实验目的 |
|
实验一 |
实验二 |
||
A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少量MnO2和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 |
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
B |
将铁丝放入2mL10%的硫酸铜溶液中 |
将银丝放入2mL10%的硫酸铜溶液中 |
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
C |
将5g氯化钠加入20mL20℃的水中 |
将5g硝酸钾加入20mL10℃的水中 |
比较两种物质溶解度大小 |
D |
将植物嫩叶浸泡在10mL蒸馏水中 |
取10mL蒸馏水,通入过量二氧化硫气体,再将植物嫩叶浸泡其中 |
模拟酸雨的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