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B都由两种元素组成,且组成元素相同。C、D均为气体单质,人和动物吸入C后,体内的营养物质会发生缓慢氧化,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B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                                      
                                                                 
(3)A、B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性质不同,原因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4分)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甲、乙含有相同元素,在通常状况下均为液态。丙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由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图中部分反应条件及物质略去)。

(1)请推断:丙可能是           ;甲可能是           ;(均填化学式)
(2)写出乙转化为丙的化学方程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相同温度下,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实反应的快慢(化学反应速率)既与单位体积内参加反应的溶质质量(微粒数目)有关,也与参加反应的固体跟溶液的接触面积有关.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①;②
(2)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混合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等量锌粒(锌粒与溶液的接触面积相同)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同样多的气体所需的时间

实验混合溶液
A B C D E F
28%稀硫酸/ m / L 30
V 1
V 2 V 3 V 4 V 5
饱和 C u S O 4 溶液 m / L 0
0.5
2.5
5
V 20
H 2 O / m L V 6 V 7 V 8 V 9 8
0

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 V 1= V 6= V 9=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 A 中的金属呈色;
③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 C u S O 4 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 C u S O 4 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A.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B. 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 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D. 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如图转化关系中,生成物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H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在反应②中,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没有改变。

(1)图中A是           ,B是          
H是            
(2)写出①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7 分)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研究,测定样品中元素的质量比,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资料:该种塑料袋只含碳、氢两种元素,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图中碱石灰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蒸气)
(1)按上面连接好装置,在装入药品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2)装置 A 中所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中 MnO2 粉末的作用是                  
(3)由于发生装置  A 制取的氧气中混有水蒸气,为不影响测定结果,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应该是_____________(写名称)。
(4)判断塑料袋试样中含有碳元素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实验前后装置的质量变化测算出仪器D质量增重5.4g,仪器 E 质量增重 8.8g,则该塑料袋试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
(6)若实验过程中由于过氧化氢的量不足,塑料袋试样燃烧不充分,则该塑料试样中碳 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的测算结果              (填“一定偏大”、“一定偏小”、“基本一致”之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探究是化学的灵魂,请你参与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探究活动。
Ⅰ.制取氧气方法的分析

(1)写出A、B装置中标号仪器名称:①            ;②             
(2)写出一个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用B装置收集氧气的优点是                                
(4)上述两种方法中,更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填“A”或“B”)。
Ⅱ.制取二氧化碳原料的选择
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过程中,同学们提出了下列问题并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实验。
[问题一]能否用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分析二]实验室不选用石灰石粉末、碳酸钙粉末或碳酸钠粉末制取二氧化碳的理由是                                       
[结 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料通常用块状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Ⅲ.拓展与反思
通过探究活动,你认为选择实验方法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写一种即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室可用氯酸钾或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1)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看表示如下: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①上述反应中氯元素从______价变成-1价。
②上述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_,如果不加二氧化锰,该反应能进行吗?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2)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H2O22H2O+ O2
①H2O2、H2O是不同物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②若实验室要制取16g氧气,至少需要过氧化氢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叙述与对应的坐标图表示正确的是(

A.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 将相同质量的 Z n 粉和 M g 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
C. 在一定量 A g N O 3 C u N O 3 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D.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A为紫黑色晶体,B为白色固体,C、D都为黑色固体,将A与B混合或B与C混合,加热时都有无色气体M产生。加热B、C混合物与只加热B产生M的速率相比,前者比后者快得多,且反应前后C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只加热A时,除产生气体M外还有C产生。D在M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气体E,E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以上事实推断A、B、C、D、E、M各是什么物质,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
A       B         C         D        E       M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四个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
B
C
D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人硝酸钾晶体
分别向等质量的铝和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至过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下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

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B.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
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D.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图①是给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
B.图②是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入氧化钙固体
C.图③是向pH=1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
D.图④是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准确的是 

A.图①是pH=13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B.图②是用适量的KClO3和MnO2混合物加热制O2
C.图③是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D.图④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至过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四个图象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表示正确的图象是( )

A.加热高锰酸钾固体至质量不再减轻
B.向pH=1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
C.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并不断搅拌
D.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纯碱的制取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