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 )
A.20℃时KNO3的溶解度、80℃时KNO3的溶解度 |
B.30℃时NaCl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30℃时Na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
C.碳酸镁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碳酸氢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
D.相同条件下:NaOH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NH4NO3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 |
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 B.物质溶于水都会使溶液温度升高 |
C.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 D.物质不配制成溶液,物质就不能反应 |
下列有关洗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用汽油溶解衣物上的油渍 | B.用洗洁精乳化餐具上的油污 |
C.用食醋洗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 D.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去菜刀上的铁锈 |
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因为洗涤剂( )
A.可以软化水 | B.具有乳化功能 | C.可以沉降杂质 | D.溶于水时放热 |
t℃时,有两份硝酸钾溶液,一份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另一份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
A.加一定量的水 | B.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
C.降低温度 | D.t℃时蒸发少量的水 |
用所给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就能顺利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
选项 |
相应实验 |
实验器材(省略夹持装置) |
A |
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 |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量筒 |
B |
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滤纸 |
C |
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的溶液 |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 |
D |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 |
烧杯、玻璃棒、pH试纸、标准比色卡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下列烹饪用的调味品与足量水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 B.黄酒 | C.白糖 | D.橄榄油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粗盐提纯实验中,蒸发结晶时一定要在滤液蒸干时停止加热 |
B.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其溶液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
C.配制5%的硝酸钾溶液的一般步骤依次是计算、称量和溶解 |
D.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粗盐,这样可以使雪较快地融化 |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 |
B.向接近饱和的食盐水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 |
C.高温煅烧石灰石 |
D.向两份相同质量的、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锌和铁 |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冷却或加入硝酸钾固体都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 |
B.汗水浸湿的衣服晾干后出现白色斑迹,是因为水分蒸发后盐分结晶析出 |
C.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根据气体溶解度变化规律,贮存时要阴凉密封 |
D.氯化钠在20℃时溶解度是36g,则100g的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36g |
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根据气体溶解度变化规律,贮存时要阴凉密封 |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
C.冷却或加入硝酸钾固体都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 |
D.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 | B.饱和石灰水一定是浓溶液 |
C.溶液一定是固体或气体溶于水形成的 | D.溶液一定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
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
A.固体氢氧化钠 | B.生石灰 | C.硝酸铵 | D.食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