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科学探究
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科学探究的意义
猜想与事实验证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科学探究能力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
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的探究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
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
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
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
食品干燥剂、保鲜剂和充气包装的成分探究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实验分析与处理能力
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实验步骤的探究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基本的实验技能
用于加热的仪器
测量容器-量筒
称量器-托盘天平
加热器皿-酒精灯
挟持器-铁夹、试管夹、坩埚钳
分离物质的仪器
量气装置
固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的取用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物质的溶解
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蒸发与蒸馏操作
仪器的装配或连接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玻璃仪器的洗涤
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气体的净化(除杂)
气体的干燥(除水)
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证明盐酸和可溶性盐酸盐
证明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
证明碳酸盐
证明铵盐
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化学的基本常识
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化学的研究领域
化学的用途
绿色化学
蜡烛燃烧实验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及学习方法
有关化学之最
化学常识
身边的化学物质
地球周围的空气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空气组成的测定
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用途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氧气的工业制法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氧气的制取装置
氧气的收集方法
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常见气体的用途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的毒性
探究氧气的性质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水与常见的溶液
电解水实验
水的组成
水的性质和应用
水的合成与氢气的燃烧
水的净化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
硬水与软水
水资源状况
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常见的溶剂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溶质的质量分数
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氢气的制取和检验
金属与金属矿物
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分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
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铁的冶炼
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
生铁和钢
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铁锈的主要成分
金属资源的保护
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
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
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
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酸的化学性质
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碱的化学性质
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酸碱溶液的稀释
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溶液的酸碱性测定
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酸碱盐的应用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常用盐的用途
盐的化学性质
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化肥的简易鉴别
铵态氮肥的检验
施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海水晒盐的原理和过程
纯碱的制取
酸碱盐的溶解性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
根据浓硫酸或烧碱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
酸、碱、盐的鉴别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
物质构成的奥秘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物质的简单分类
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
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
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物质的多样性及其原因
物质的鉴别、推断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微粒构成物质
物质的微粒性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认识化学元素
元素的概念
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元素的简单分类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碳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元素组成
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氧元素组成的单质
元素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特点
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
物质组成的表示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化合价的概念
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
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
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摩尔质量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物质的量的概念
阿伏伽德罗常数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物质的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物理变化的特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化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
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化学反应的实质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氧化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
酸、碱性废水的处理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反应类型的判定
还原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化学与社会发展
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防范爆炸的措施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石油的组成
石油加工的产物
原油泄漏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及其处理
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海洋中的资源
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燃烧和爆炸实验
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氢气的物理性质
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氢气的爆鸣实验
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塑料及其应用
塑料制品的回收、再生与降解
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合成纤维及其应用
塑料制品使用的安全
白色污染与防治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复合材料、纳米材料
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化学物质与健康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均衡营养与健康
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加碘盐的检验
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
烟的危害性及防治
毒品的危害性及预防
药品的分类
家庭常备药品
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
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
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三废"处理的必要性和一般原则
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液的危害
富营养化污染与含磷洗衣粉的禁用
臭氧空洞和臭氧层保护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无土栽培

酸碱中和反应是初中阶段重要的一类反应,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实验探究Ⅰ】在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到溶液的温度  ,由此现象小李同学得出两者能发生反应的结论。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后,小张同学发现此结论不够严谨,设计了下列3个对比实验:

①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与5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②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5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③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与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得3个实验,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均  (填“放热”或“吸热”),但它们稀释时温度的变化量远  两溶液混合时温度的变化量。

(2)从微观角度分析,此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主要是由于  (填离子符号)两种离子发生反应放出热量的缘故。

[实验探究Ⅱ]

(1)在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溶液颜色由红色刚好变为无色时,可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取一定量反应后的无色溶液加热蒸发,在蒸发的过程中,“意外”发现溶液由无色又变成红色。同学们对红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酚酞除外)进行再探究。

查阅资料:酚酞在pH<8.2的溶液中呈无色,在8.2<pH<14的溶液中呈红色。

作出猜想: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NaOH

猜想三:NaCl、NaOH和Na2CO3

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  是错误的,理由是  

实验验证:取样,滴加  ,无气泡产生,猜想三错误。

原因分析:反应后无色溶液中仍存在少量NaOH,加热蒸发,当溶液的pH在  范围内,溶液的颜色变红。

总结反思:向某碱性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后溶液的颜色  (填“一定”或“不一定”)变红。

来源:2020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欲配制80g质量分数为12%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

(1)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g。

(2)称量时,氢氧化钠固体应放在  (填“滤纸”或“烧杯”)中。

(3)下列说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配制该溶液时所需的玻璃仪器中不包括玻璃棒

B、用量程为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C、将称量好的固体倒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4)在量取水的体积时,若采用仰视的方法读数,则所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或“偏小”)。

(5)某同学用蒸馏水润湿了的pH试纸来测定配制好的溶液的pH值时,他测得的结果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6)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还可以用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具体操作如图:

在烧杯中加入10mL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呈  色。接着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后发现溶液为无色,此时  (填“能”或“不能”)得出两者恰好中和的结论。以下操作及实验现象能证明加入的盐酸为过量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加入少量铁粉,无明显现象

B、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搅拌后溶液变蓝

C、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气泡

来源:2019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实验可得出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结论是  

(2)B中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答一点即可)。

(3)C中两支试管内产生气泡速度不同,由此可知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是  

(4)D中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时,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最多有  种情况。

来源:2019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某同学在做中和反应实验时,用pH传感器测得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向A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的现象是  

(2)曲线上  点表示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3)C点溶液中含有  种溶质。

来源:2019年吉林省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如图是某化学社会实践活动小组拍摄的一组照片,请根据要求填空:

(1)制松花皮蛋的主要原料是生石灰、纯碱、食盐、草木灰和水,制得的皮蛋中含大量的碱,生吃时有涩味。图(a)表示凉拌时加入食醋后可去除涩味,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2)图(b)是某家庭厨房的一角,从化学的视角观察或分析,你认为图中第  层明显放置不合理,其原因是  

(3)图(c)是某果农用铁桶配制波尔多液,这种做法不合理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来源:2019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填写下列空格:

(1)黄铜是铜锌合金,将外形完全相同的纯铜片和黄铜片相互刻划,该实验的目的是比较它们的  大小。

(2)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燃烧,然后将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内,观察现象。 据此可知,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3)用图 A 所示的装置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该实验的原理是通过  (选填“化学”或“物理”)方法分离或除去混合物中的一种成分,从而测定混合物中某成分的含量。

(4)用图B 所示的装置探究酸碱中和反应。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滴有酚酞试液)中至过量,观察到的现象是  。从微观角度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 请另外写出一个符合上述反应实质的化学方程式  

来源:2017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学好化学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各种现象,更能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下表列出生活中部分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生活中常见问题

(1)冰箱、汽车内有异味

(2)洗涤油污

(3)被蚂蚁、蚊子叮咬

解决方法

在冰箱、汽车内放活性炭

使用洗洁精清洗

涂上肥皂水

请你用化学知识分别叙述上表中三种解决方法的原理

(1)   

(2)   

(3)   

来源:2018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填写下列空格:

(1)黄铜是铜锌合金,将外形完全相同的纯铜片和黄铜片相互刻划,该实验的目的是比较它们的  大小。

(2)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燃烧,然后将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内,观察现象。 据此可知,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3)用图 A 所示的装置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该实验的原理是通过  (选填“化学”或“物理”)方法分离或除去混合物中的一种成分,从而测定混合物中某成分的含量。

(4)用图B 所示的装置探究酸碱中和反应。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滴有酚酞试液)中至过量,观察到的现象是  。从微观角度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 请另外写出一个符合上述反应实质的化学方程式  

来源:2017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温室效应"是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二氧化碳是目前大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温室气体,实现碳循环、促进CO 2转化为有机物和控制CO 2的排放量,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

(1)下列措施中,不利于降低大气中CO 2浓度的是   (填序号).

A.焚烧秸秆 B.利用太阳能、风能

C.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D.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2)某化学研究小组利用CO 2催化氢化制甲烷的办法,实现了将CO 2转化为有机物,实验过程如下:

对反应后的物质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在气体中检测到甲烷、氢气.

在液体中检测到甲酸(HCOOH).

在固体中检测到镍粉.四氧化三铁.

请分析以上变化关系和检测结果,回答以下问题.

①在以上反应过程中,有一种物质起到了催化作用.你认为,反应中的催化剂很可能是   

②在以上变化中,CO 2转化成的有机物是     

③在高温条件下,铁粉能够与水蒸气发生反应:3Fe+4H 2O Fe 3O 4+4X,则X的化学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④ 甲酸(HCOOH)俗名蚁酸,它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蚁虫叮咬时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刺激皮肤产生痛痒,当被蚁虫叮咬时,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填序号)会减轻痛痒.

A.食盐水 B.食醋 C.草木灰水.

来源:2016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某同学用盐酸与氢氧化钠按照如图的方式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向烧杯中逐滴滴入盐酸至过量,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3)以下证明盐酸过量的操作及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代号).

A.滴加石蕊溶液,搅拌后溶液变蓝

B.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C.加入蒸馏水,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D.加入金属Zn片,产生气泡.

来源:2016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某实验小组做中和反应的实验,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滴有酚酞试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如图为依据实验数据绘制的 V(盐酸)﹣pH图。

(1)滴加盐酸的体积为V1时,溶液呈什么颜色?

(2)滴加盐酸的体积为V2时,溶液中除了水分子外,主要的微粒有哪些?

(3)举出中和反应的一个应用实例。

来源:2017年海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某校举行科学实验操作考查,由学生抽签确定考察的实验内容,要求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完成相关实验。

(1)A组实验有:①过滤含泥沙的食盐水;②蒸发氯化钠溶液获得晶体;③用实验室方法制取一瓶二氧化碳,甲同学抽到的是A组中的一个实验,需要如下器材:

则他抽到的实验是   (选填序号)。

(2)乙同学抽到的是B组中的一个实验:配制50克10%的氯化钠溶液,为完成该实验,他应称取固体氯化钠   克。

(3)丙同学抽到的是B组中另一个实验:验证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性,用到的试剂有: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实验结束后,他将实验后的溶液全部倒入废液缸,混合溶液呈蓝色,则混合溶液中除石蕊外还含有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

来源:2017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暑假就要到了,外出旅游是许多人喜爱的一种休闲方式。

①为防止旅游途中皮肤意外受伤感染,常备碘酒,碘酒中的溶剂是  (填物质名称)。

②有时遇到蛀虫叮咬,蛀虫会分泌一些酸性物质,使皮肤奇痒难忍。你认为可选用下列物质中的  来涂抹止痒。

A.食盐水 B.牛奶 C.牙膏或肥皂水

来源:2018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节假日,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去郊外野炊,请你和他们一起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出发前,同学们自带牛奶、馒头、苹果等食品以及铁锅、铁铲、纯棉帽子、塑料凳子等生活用品,其中,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是   ,主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生活用品是   

(2)野炊开始后,同学们从附近取来井水做饭,小明用   的方法检验后确定井水是硬水,并用   的方法进行软化,小兵烧火时发现木柴燃烧不旺,产生很多浓烟,于是他把木柴架高,这是为了   ,使燃烧更旺.

(3)野炊结束后,小鹏用水将灶火浇灭,其原理是   ,小红用洗洁精清洗餐具,这是利用了洗涤剂的   作用,洗完锅后,为防止铁锅生锈,小丽采取的方法是   

(4)回家路上,小丽不幸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小红给她涂抹   等物质以减轻疼痛.

来源:2016年宁夏中考化学试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初中化学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解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