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实验研究高炉炼铁的化学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友情提醒:水会在高温下与铁反应生成氢气和四氧化三铁
(1)已知HCOOH CO↑+H2O,根据该反应制取CO,A处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装置B内所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E装置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
(3)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____________(填“A”或“C”)的热源;反应后C装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待硬质粗玻璃管内物质冷却后再停止通CO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
(4)该装置有一个明显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改进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实验中,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很快看到E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溶液由紫色变红色.请回答: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B中白磷不燃烧,原因是 ;
(3)C、D中看到的现象分别是 ; ;
(4)E中颜色变化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A--H是初中常见的物质,A、D、G为单质,其余物质均为化合物.其中D是一种红色固体单质;E是一种有特殊气味的液体,通过某反应可同时生成H和F.(反应条件和某些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
试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B G
(2)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E→H+F
A→D+H
右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3种原子,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中含有四种元素 |
B.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
C.反应的本质是原子进行了重新重合 |
D.甲、乙相对分子质量和等于丙、丁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
下列历史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司马光砸缸 | B.凿壁借光 | C.火烧赤壁 | D.铁杵磨成针 |
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如图是汽车尾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
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无变化 |
C.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大 |
D.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改变 |
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C.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22 |
D.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
谚语诗词中蕴含着科学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熔点很高 |
B.“满架蔷薇一院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
C.“百炼成钢”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蕴含的化学原理相同 |
D.“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容易着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