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资源、能源叙述正确的是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
B.太阳能、核能、氢能等属于新能源 |
C.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唯一途径 |
D.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某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实验A,可以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对于实验B,一周后观察到试管①中的铁钉上出现较多红色固体,由试管①②③得出:
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 同时直接接触。
(3)实验C是用来证明CO2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
(4)实验D的小烧杯中无色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 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炼铁化学原理,他的操作及观察到现象正确的是
A.反应前先加热再通入一氧化碳 |
B.将反应后的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
C.黑色赤铁矿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
D.用酒精灯点燃尾气,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
金属防锈既可以节约资源,又能美化环境。下列钢铁制品经过如下处理后,防锈效果最差的是( )
A.经常在表面涂油的大型钢制机械 |
B.涂上防锈漆后的“辽宁”号航母舰体外壳 |
C.擦洗干净后长期存放在室外的大型铁制农机具 |
D.经过“烤蓝”,在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的钢制枪管 |
金属防锈既能节约资源,又能美化环境。下列钢铁制品经过如下处理后,防锈效果最差的是
A.经常在表面涂油的大型钢制机械 |
B.涂上防锈漆后的“辽宁”号航母舰体外壳 |
C.擦洗干净后长期存放在室外的大型铁制农机具 |
D.经过“烤蓝”,在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的钢制枪管 |
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的过程中,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或铁等固体物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
B.实验结束时,玻璃管中红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该产物不一定是铁 |
C.反应后,玻璃管中的固体物质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证明一定有铁生成 |
D.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
如图所示,将盛有铁屑的量筒塞上蓬松的棉花,然后倒置在水中(固体装置已略去)。数天后,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铁屑不生锈,量筒内液面上升 |
B.铁屑不生锈,量筒内液面不上升 |
C.铁屑生锈,量筒内液面上升 |
D.铁屑生锈,量筒内液面不上升 |
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常温下金属都是固体 |
B.塑料水管既经济又耐用 |
C.生铁的含碳量比钢的含碳量高 |
D.金属的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
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就能燃烧 |
B.常温下所有金属都是银白色的固体 |
C.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D.铁丝浸没在水中比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 |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会发生锈蚀,证明氧气一定参加了反应必须要做的实验是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②③ |
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如图所示的对比实验不能实现探究目的的是
A.甲图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植物油是否有关 |
B.甲图中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水是否有关 |
C.乙图中(Ⅱ)(Ⅳ)对比可探究水能否让紫色石蕊浸泡后的干纸花变红 |
D.乙图中(Ⅲ)(Ⅳ)对比可探究二氧化碳能否让紫色石蕊浸泡后的干纸花变红 |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下面对金属的利用不是由金属活动性决定的是( )
A.用铁回收含银废液中的银 | B.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
C.古代金银制品能保存至今 | D.用铝合金制作门窗框架 |
有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观察到Ⅱ中变浑浊说明Ⅰ中反应开始 |
B.Ⅰ中有红亮的铜生成 |
C.Ⅰ中参加反应的CO和Cu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
D.CO有毒,所以实验后应立即停止通CO,再熄灭酒精灯 |
探究铁的化学性质,小宇同学将盛有铁屑的量筒塞上蓬松的棉花,然后倒置在水中(如图所示).数天后,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铁屑不生锈,量筒内液面上升 |
B.铁屑不生锈,量筒内液面高度不上升 |
C.铁屑生锈,量筒内液面上升 |
D.铁屑生锈,量筒内液面高度不变 |
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不能实现探究目的是
A.甲图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植物油是否有关 |
B.甲图中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水是否有关 |
C.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
D.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