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是常见的两种固体物质,根据图表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b的溶解度表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b的溶解度/g |
14 |
20 |
30 |
45 |
65 |
85 |
110 |
(1)60℃时,物质a的溶解度是 g;
(2)20℃时,将20g物质b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
(3)将50℃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 b(填">"、"="或者"<");
(4)下列说法正确的组合是 (填字母序号)。
①所有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②30℃时,物质的溶解度a小于b
③物质b中含有少量a时,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b
④40℃时,分别将物质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析出物质的质量b大于a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中国网新闻中心报道,2014年3月30日菲律宾向联合国国际海洋法法庭递交所谓的南海主权仲裁请求,中方表示不接受仲裁。南海是我国的固有领海,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
(1)南海海底蕴含大量新型矿产资源—“可燃冰”,它是天然气(主要成分CH4)和水形成的冰状固体,极易燃烧,是一种清洁能源。写出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属于 反应类型。(从“置换”、“复分解”、“化合”、“氧化”中选择)
(2)我国化学科学家侯德榜创立的侯氏制碱法,就是以海水“晒盐”得到的氯化钠为原料制得Na2CO3。
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Na2C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NaCl 的。(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
②生活在盐碱湖附近的人们有一句谚语“夏天晒盐,冬天捞碱”,请结合溶解度曲线,说明这句谚语的原理:
。
下图是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A、C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2) 定温下,将C溶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
(3)在t3℃时,配制等质量的A、B、C三种溶质的饱和溶液,需要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用A、B、C表示)。
(4)在t1℃时,将25 g A物质加入到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再升温至t3℃(不考虑溶剂的挥发),在升温过程中,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是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60℃时,四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2)将40℃时氯化钾的不饱和溶液,保持溶液温度不变,制成饱和溶液,可行的方法有 (举1例)。
(3)在t℃时,将30g氯化铵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4)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入足量的碳酸氢铵固体,会有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晶体析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Cl+NH4HCO3=NaHCO3↓+NH4Cl,请根据以上信息和图中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简述以硫酸铵固体为原料制取较纯硫酸钾晶体的方法: 。
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图回答问题:
(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填"甲"或"乙")。
(3)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
(4)
℃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以下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
、
、
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②向
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30
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
根据下面Na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回答问题。(忽略溶解时的热量变化)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溶解度/g |
80.8 |
87.6 |
94.9 |
103 |
113 |
124 |
136 |
149 |
(1)20℃时,将90g NaNO3固体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给烧杯加热,使溶液温度升至40℃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2)80℃时,将249g NaNO3饱和溶液降温至 时,溶液质量变为224g。
(3)50℃时,将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NaNO3溶液改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至少应向溶液中再加入 g NaNO3固体。
下表提供了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数据,读取信息后回答:
(1)A、B物质都属于_____________ 物质(填“难溶”、“微溶”、“可溶”或“易溶”);
(2)A、B两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的不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右图给出的曲线中,________________与B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趋势相符(填曲线编号);
(3)从A、B两物质的混合物中提纯A物质,一般采用___ __的方法。
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来水厂在净化水的过程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 (填“杀菌”或“使悬浮物沉淀”);水能灭火的主要原因是 。
(2)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A.白酒
B.豆浆
C.糖水
D.泥浆
(3)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为聚焦重点,下列符合这一目标的是 。
A.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B.工业废水坚持达标排放
C.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增加农作物产量
D.农业上改漫灌为滴灌
(4)t2℃时,向盛有10mL水的Ⅰ、Ⅱ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充分溶解后,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图2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①图2中表示甲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
②根据图2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中混有少量甲,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乙
B.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由t2℃降温至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升温可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t1℃时,将2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70g溶液
(6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
(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g;
(2)20℃时,把5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3)欲将4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在温度为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 。
(2)t2℃时,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要将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任写一种)。
(3)t2℃时,将25g甲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4)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5)将t3℃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
(1)P点的含义是 。
(2)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 (填写“能”或“不能”)。
(3) 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填写物质序号)。
(4)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填写选项序号)。
A.c>a=b | B.a=b>c | C.a>b>c | D.b>a>c |
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1℃时,A、B、C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用“>”、“<”或“=”表示) ,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物质是 。
(2)t2℃时,将A、B、C各25 g分别放入100g水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物质是 ,将其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两种方法有 、 。
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填“A”或“B”)
(2) 2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 g,其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 ;
(3)20℃时,B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4) 温度 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5) 当大量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时,可采用 法提纯A。
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测出了甲、乙、丙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通过描点法绘制出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图,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t1℃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到t2℃,有固体析出的是 。
(2)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将t℃时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写出一种可采用的方法 。
(3)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4)t2℃时,将35克甲物质加入到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再降温到t1℃后,烧杯中固体质量为 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