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以用冷却结晶方法提纯甲物质
C.t2℃时,将25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75g
D.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由t2℃降到t1℃,都有晶体析出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
(2)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与 (填“甲”、“乙”或“丙”)相似。
(3)t3℃时,将40g甲物质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4)若乙中含有少量甲,提纯乙的方法是 。
(5)将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溶解度:乙>甲>丙
B.溶剂质量:丙>乙>甲
C.溶液质量:乙>甲>丙
D.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
(2)甲中含有少量乙,提纯甲的方法是 。
(3)t2℃时,将8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是 。
(4)将t2℃时等质量的甲、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为
(填字母序号)。
A.甲>丙
B.甲=丙
C.甲<丙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甲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10
C.t2℃时,在100g水中加入50g乙物质能得到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D.将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剂量不变),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 乙(选填“>”、“<”或“=”)
Na2SO4与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水能使NaCl溶液从不饱和变为饱和
B.20℃时,NaCl的溶解度比Na2SO4大
C.P点时,NaCl与Na2SO4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相等
D.将Na2SO4饱和溶液从30℃冷却至10℃,有晶体析出,溶液变为不饱和
根据NaCl和KNO3的溶解度数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
溶解度/g |
NaCl |
35.7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37.8 |
KNO3 |
13.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138 |
(1)10℃时,NaCl的溶解度是 g;
(2)30℃时,溶解度较大的是 (选填“NaCl”或“KNO3”);
(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10℃时,能够配制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9%的KNO3溶液
B.20℃时,20g NaCl固体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得到NaCl的不饱和溶液
C.20℃到30℃之间,能配制出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NaCl饱和溶液和KNO3饱和溶液
D.将KNO3溶液经过某种操作后,析出KNO3晶体,过滤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原溶液相比,可能变大、变小或不变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10℃时,甲的溶解度最大 |
B. |
图中P点表示10℃时丙的饱和溶液 |
C. |
20℃时,向130g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20g水,乙的质量分数变为20% |
D. |
50℃时,同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降温至10℃,丙溶液中析出固体最多 |
下列是MgSO 4和KCl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
温度/℃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
溶解度/g |
MgSO 4 |
33.7 |
38.9 |
44.5 |
50.6 |
54.6 |
55.8 |
52.9 |
52.2 |
KCl |
34.0 |
37.0 |
40.0 |
42.6 |
45.5 |
48.3 |
51.1 |
54.0 |
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代表KCl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
(2)t 2的范围为 (填字母)。
A. |
50~60 |
B. |
60~70 |
C. |
70~80 |
D. |
80~90 |
(3)将t 3℃时MgSO 4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是 (填字母)。
A. |
始终不变 |
B. |
先增大后减小 |
C. |
先减小后增大 |
D. |
先不变后减小 |
E. |
先不变后增大 |
K2CO3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图:
温度/℃ |
20 |
30 |
50 |
60 |
80 |
|
溶解度/g |
K2CO3 |
110 |
114 |
121 |
126 |
139 |
KNO3 |
31.6 |
45.8 |
85.5 |
110 |
169 |
(1)图1中能表示K2C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
(2)在20℃时,将20g的KNO3加入到50g的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
(3)在t℃时,K2C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w1)和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w2)的大小关系:w1 w2(填“>”、“=”或“<”)。
(4)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情况下,要使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主要原理及部分操作为:一定条件下,将NH 3、CO 2通入饱和氯化钠溶液,发生反应:NaCl+CO 2+H 2O+NH 3═NaHCO 3↓+NH 4Cl,过滤,滤液中主要含有NH 4Cl、NaCl两种物质,如图为NH 4Cl、NaCl、NaHCO 3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6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 g。
(2)碳酸氢钠晶体首先从溶液中析出的原因是 。
(3)从滤液中得到氯化铵晶体的操作:蒸发浓缩、 、过滤、洗涤、干燥。
(4)将60℃时氯化铵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蒸发掉10g水,然后降温至t℃,过滤,得到溶液甲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 |
甲和乙都是饱和溶液 |
B. |
溶剂的质量:甲<乙 |
C. |
溶液的质量:甲>乙 |
D. |
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
故填:ABD。
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在t 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g。
(2)在t 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或">"连接)。
(3)现有t 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其均降温到t 1℃,对所得溶液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
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
B. |
溶液质量:丙>乙>甲 |
C. |
溶剂质量:无法确定 |
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g。
(2)60℃时,在100g水中加入60g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将(2)中所得的溶液从60℃降温至30℃,可析出硝酸钾晶体 g,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45.8%(填">""<"或"=")。
如图是MgCl 2、KCl和MgSO 4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P点表示t 2℃时KCl和MgSO 4的溶解度相等 |
B. |
t 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MgCl 2 |
C. |
将t 2℃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 3℃,会析出晶体的是MgSO 4 |
D. |
t 2℃时,将40g MgCl 2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90g |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
B. |
t 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C. |
t 1℃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固体后变为不饱和溶液 |
D. |
将t 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甲析出固体的质量大 |
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见图1,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见表。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
溶解度/g |
甲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乙 |
31.0 |
34.0 |
37.0 |
40.0 |
42.6 |
45.5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判断物质乙是指 (填写化学式)。
(2)60℃时,饱和KNO 3溶液中混有少量KCl,应采用 的方法提纯KNO 3(填写"蒸发溶剂"或"冷却结晶")。
(3)6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KNO 3和KCl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至t℃,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KNO 3 KCl(填写">""="或"<")。
(4)如图2所示,20℃时,将一定质量的KNO 3固体放入盛水的试管中,发现有少量固体未溶解,向烧杯的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内固体能完全溶解。则加入的物质可以是 (填写字母标号)。
①冰块 ②生石灰固体 ③硝酸铵固体 ④干冰 ⑤浓硫酸 ⑥氢氧化钠固体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5)60℃时,将45g KCl固体溶解于100g水中,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