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图所示的四种尾气吸收装置中,不适合吸收极易溶于水的气体,且易产生倒吸现象(溶液进入气体发生装置中)的是
A. | B. | ||
C. | D. |
归纳与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也是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
(1)我们已经学过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反应原理、制取与收集方法。请你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反应的共同点:_______(填序号)。
①需要加热 ②使用催化剂 ③没有气体参加反应 ④原料为纯净物 ⑤只生成一种气体
(2)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时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选择收集气体的装置应考虑_______。
(3)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②小方同学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中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王同学认为用B装置也可制取氧气,但要考虑控制反应的速率,因此应该把B装置中的b仪器换成________(填一种仪器名称)。
④小明同学本想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但小明爱动手做实验,他找来一些塑料瓶和其他用品,制成如图D所示的装置。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该装置作为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要进行药品取用、物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操作,其中往往涉及用量问题。下列关于用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
B.给烧杯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量不超过烧杯容积的1/3 |
C.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5 mL |
D.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
(5)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小芳同学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她应选择的反应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收集氨气时,应从C装置的________(填“c”或 “d”)管口通入。
(6)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下列是小明同学配制
10%
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2)认真观察指出图中错误的操作步骤(填序号)。
(3)配制该溶液需要
固体
,需要水
(
)。
(4)小明同学将称量完毕的食盐转移到烧杯里时,不慎将少量食盐洒落在桌面上,这样会使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填">""="或"<")。
(5)部分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在20 ℃时,将
固体加入到
水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你认为所得
溶液的质量是
,溶质质量分数是%(精确到0.1%)。
实验室可用草酸(H2C2O4)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分解制得一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2O4=======CO2↑+CO↑+H2O。试回答:
(1)用此法制取CO所用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应选取 。(填大写字母代号)
(2)小明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一氧化碳,并通过H装置还原氧化铜,则气体应先从发生装置出发至H装置,气体流向为从左至右,正确的接口顺序为:( )→( )→( )→( )→( )→( )。(填接口处的小写字母)
(3)请写出除去CO2的化学方程式: 。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相关问题:
(1)若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发生装置可选用图中的(填编号);收集氧气选用图中的C装置,与D装置相比,C装置的优点是:收集到的氧气。
(2)若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用图中的B装置。
①若该反应用
作催化剂,则
应该装在B装置的(填仪器名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下表是分解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时选用不同催化剂所得到的实验数据:
催化剂(质量均为0.3g) |
新鲜猪肝 |
|
|
|
收集1L氧气所需的时间(s) |
42 |
650 |
18 |
300 |
从上述数据可得出一个结论:。
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请回答:
(1)指出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你认为该装置中还缺少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还需要用到_____________(填名称),其起____________作用,能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剩余物代替该物质_________(填“能”或“否”)。
写出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集气瓶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若用F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______端进入(填“c”或“d”)
(5)实验结束后,有人问:“我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为什么不会复燃?”请你推测导致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 _______________(写一个)。
下图是实验室中用于制取、干燥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实验课上同学们用过氧化
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并收集氧气,试回答:
(1)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_____。
(3)甲、乙、丙三名同学用所选装置合作实验过程中,胶塞突然弹飞,并有少量的液体溅到实验台和衣服上。就此异常现象三名同学探究如下:
【问 题】为什么胶塞会突然弹飞呢?
【查阅资料】①容器内瞬间产生气体过多,压强过大,可能导致胶塞弹飞。
②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接触面积、温度、催化剂等因素有关。
【猜 想】甲同学:导气管堵塞或弯折造成的。
乙同学:过氧化氢溶液用量过多造成的。
丙同学: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过大造成的。
【分析验证】通过检查实验装置发现导气管没有堵塞、弯折的情况;与实验成功的小组同学交流,得知各小组所用过氧化氢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均相同。于是他们否定了_________________两名同学的猜想。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另一名同学的猜想是导致本次实验胶塞弹飞的主要原因。
【交流反思】①老师建议他们可以通过改进发生装置的方法,避免胶塞弹飞。你对所选的发生装置有何改进设想?(语言叙述或画图均可)
②实验结束后,有的同学发现衣服和手上出现有白色的斑点,手上还微微发痛。由此联想到过氧化氢溶液还可能具有 性。
某学生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套装置来制取CO2,其中在制取时不能使反应随时发
生或停止的装置为
(通过上下移动试管)(通过开启或关闭止水夹)(同B) (通过上下移动粗铜丝)
右图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A.气体从a端通入,收集氧气 |
B.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
C.瓶内装满水,气体从b端通入,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 |
D.在b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气体从a端通入,测量气体的体积 |
回答下列问题:
(1)请回忆老师做的“倾倒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并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甲、乙两同学共同收集满两瓶质量相同的二氧化碳气体,并分别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请分析回答:
①甲同学用甲图的倾倒方式向烧杯中倾倒足够的二氧化碳,我们观察到两根蜡烛是由下而上熄灭,请你告诉我们,为什么是由下而上熄灭?
答:
②乙同学用乙图的倾倒方式向烧杯中倾倒足够的二氧化碳,我们观察到的结果是两根蜡烛都没有熄灭,请你联系学科知识分析,用乙图的倾倒方式为什么二氧化碳没有进入烧杯?
答:
(2)请回忆教材中“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并观察下列图形回答问题:
①只能用燃着的火柴或细木条去点燃酒精灯,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会引起失火,原因是 。
②为避免引起失火,用完酒精灯后,不能立即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应该用灯帽盖灭并且使酒精灯 后,再添加酒精。
沼气作为燃料在农村已得到普及。从沼气池输出的沼气中含有害气体
,使用前须经过除"硫"处理。已知
不与酸、碱溶液发生反应,
的水溶液称为氢硫酸(溶质为
),它足一种弱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氢硫酸的
7(填">'、"="或"<")。
(2)氢硫酸与
反应生成硫单质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净化沼气所用的除"硫"剂中含有
,则
与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室用
固体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帔
气体,试推测制取时所用的发生装置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相同。
请用以下仪器按要求填空:
(1)填序号:硫在氧气中燃烧时需用的仪器是。
(2)填名称:①较多量溶液相互反应时,需用的反应容器是;
②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时,需用的仪器是。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请填写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检验装置B的气密性的方法是:
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剩余物中提取二氧化锰的过程是 、过滤、洗涤、干燥。如用右图装置收集O2,气体应从 进入(填接口序号)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装置代号)。组装仪器时连接玻璃管和橡皮管的方法是先把玻璃管口 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
点燃酒精灯 |
B. |
滴加液体 |
C. |
移开蒸发皿 |
D. |
读出液体的体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