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同学在课外阅读中得知: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常温下能与氧气,水发生反应,其中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在实验室,该同学选取50ml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铜溶液于烧杯中,再取绿豆大小的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蓝色滤渣,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已知Na2SO4的水溶液呈中性。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Na2SO4;
猜想二: ;
猜想三:Na2SO4、CuSO4;
猜想四:Na2SO4、CuSO4、NaOH;
其中不合理的是 ;
[实验方案与验证]
实验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一 |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观察现象 |
溶液为无色 |
猜想 成立 |
实验二 |
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酚酞试剂 |
无明显现象 |
猜想 成立 |
实验三 |
常温下,再取少量滤液,测溶液酸碱度 |
pH=7 |
猜想 成立 |
[拓展延伸]金属钠在运输、保存中应该注意 。
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我国是世界上已知矿物种类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以下是3种常见的金属矿石,其中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
(2)人类每年从自然界提取大量的金属,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铁,工业上用赤铁矿和一氧化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钢窗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还可有效防止钢窗与空气中的 (填物质名称)和水接触而生锈.
(4)向装有少量金属铁的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可观察到的主要实验现象为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学校的实验室中,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Fe、FeO、CuO、C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流程进行了实验.
(已知:FeO+H2SO4═FeSO4+H2O,CuO+H2SO4═CuSO4+H2O)
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若溶液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可能有Fe
②若步骤Ⅱ中无明显现象,则固体乙中最多有五种物质
③若步骤Ⅱ中有红色固体析出,则固体乙中一定没有CuO
④若固体乙呈红色,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Fe和CuO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
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某兴趣小组在做完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反应的实验后,欲探究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该探究方案。
(温馨提示:该实验过程中所用溶液的浓度较低,实验中若涉及硫酸钙、氢氧化钙等微溶物,均视为可溶物)
[提出问题]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和BaCl2;
猜想三:NaCl和Na2SO4; 猜想四:NaCl、BaCl2和Na2SO4。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 不合理,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设计实验]
(1)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 (任写一种)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猜想二成立。
(2)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 (任写一种)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猜想三成立。
(3)如果(1)和(2)中均没有产生白色沉淀,则猜想一成立。
[交流反思]小组同学一致认为,探究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考虑生成的可溶物外,还需要考虑 。
[拓展延伸]某同学提出了以下两种检验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方法:
方法一:取少许待测液,先滴加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足量稀盐酸,振荡,沉淀不溶解,则待测液中一定含有SO42﹣。
方法二:取少许待测液,先滴加足量稀盐酸,若无明显现象,继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待测液中一定含有SO42﹣。
上述两种方法中,方法 合理,另一种方法不合理的理由是待测液中若含有 (填离子符号),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1.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形式存在;
2.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该气体为O2;猜想二:该气体为Cl2;猜想三:该气体为 .
[实验探究]
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 |
小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A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中 |
A中带火星木条复燃,B中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 |
猜想 成立 |
2 |
小岚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D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C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D中 |
C中带火星木条复燃,D中淀粉碘化钾试纸 |
猜想三成立 |
[反思与评价]
1.小涛认为小丽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 .
2.还可用更简便的方法检验Cl2的存在,该方法是 .
[拓展应用]
1.若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的少量固体,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滤液成紫红色,该现象说明反应还生成了 (填化学式).
2.MnO2不仅能作催化剂还可以作反应物,实验室通常用MnO2与浓盐酸共热制取Cl2.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 MnCl2+ +Cl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①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氧气,可以通入一氧化碳后点燃,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
②实验室用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3%的氯化钠溶液,量取6%的氯化钠溶液时俯视读数,若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3%
③某固体可能由氯化钠、硫酸钠、氯化钡、氯化镁、硫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少量该固体,加入足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则该固体的组成有5种情况
④某碳酸钠溶液中可能含有另一种溶质,取一定量该溶液,逐滴滴加稀盐酸,产生气体的体积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该碳酸钠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A.1种B.2种C.3种D.4种
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氯化钾、氢氧化钠、硝酸钠和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甲同学通过观察颜色,认为该粉末中不含硫酸铜,他是根据物质的 性质得出该结论的;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法不能确定粉末中不含硫酸铜。
(2)他们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已知Ag2SO4微溶于水)
①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②通过以上实验,该白色粉末中可能含有 ;
③加入过量Ba(NO3)2溶液和稀硝酸的目的是 。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CuSO4、Na2SO4、Na2CO3、B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NaCl、CaCl2、BaCl2等溶液呈中性,经过思考,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1)白色粉末一定不含 ,可能含有 。
(2)为了确定白色粉末的组成,还需要对无色滤液中呈碱性的物质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无色滤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
猜想二:
猜想三:Na2CO3和NaOH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 溶液。 |
|
猜想三正确 |
2.静置上述溶液,取少量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入几滴 溶液。 |
|
步骤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得出结论]白色粉末的成分是 。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做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忘记加入指示剂,为探究反应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又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假设猜想]猜想一:溶质是CaCl2; 猜想二:溶质是CaCl2和Ca(OH)2
猜想三:溶质是 ; 猜想四:溶质是CaCl2、Ca(OH)2和HCl
[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猜想 是错误的,理由是 ;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实验一 |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 |
猜想二不成立 |
|
实验二 |
再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与另一只试管中,加入少量铁粉 |
猜想三成立 |
[交流反思]边巴同学认为。只用下列一种试剂 (填序号),也可以得出上述猜想三成立。
①AgNO3②Fe2O3③NaOH
[拓展延伸]
(1)在判断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时,既要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 ;
(2)写出实验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倾倒猜想三的废液前,可向废液中加入足量 并过滤,才能使废液中的溶质只含有CaCl2。
对放置一段时间后的生石灰样品进行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放入水中,有较多热量放出,滴加酚酞后呈 色。
②另取少量样品,进行实验:
Ⅱ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Ⅲ是将CO2通入B中,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Ⅳ的操作名称是 ;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③由上述实验能确定原样品中含有的物质是 。
某涂料添加剂M的成分为银、铝、锌中的一种,为确定其成分,取一定质量的M和稀硫酸进行实验。
①银、铝、锌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②用如图1方法收集氢气,是因为氢气 (选填“可溶”、“难溶”)于水;仪器Ⅰ的名称是 。
③6.5g锌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计算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④铝、锌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与消耗铝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在图中画出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与消耗锌的质量关系曲线。
⑤1.8g样品M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产生0.1mol氢气,则M的化学式是 。
某废液M可能含有硫酸钠、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实验.
①反应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M 中一定没有 .
③为进一步确定M的成分,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Ⅰ重新取M样品,滴加过量的试剂X,静置;
Ⅱ取Ⅰ中的上层清液,滴加酚酞;
Ⅲ向Ⅱ中的溶液滴加过量的稀硝酸;
Ⅳ向Ⅲ中的溶液滴加试剂Y.
完成填空:
试剂X是 (选填“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试剂Y是 溶液.能确定M中含有氢氧化钠的最主要的一个现象是 ;能确定M中含有氯化钠的最主要的一个现象是 步 .(需写明现象对应的步骤编号)
一种自加热食品包装中加热包的成分有:生石灰、活性炭、铝粉、铁粉、碳酸钠、氯化钙、硫酸镁。使用时需向加热包加水,课堂上老师分别取适量加热包中的固体样品进行如图1实验:
(1)实验A中,将样品加入水里,触摸烧杯外壁发烫,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B中,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锥形瓶中,剧烈反应,生成大量气体,学习小组同学对气体成分和锥形瓶内溶液进行探究。
Ⅰ、对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作出假设]假设一:只有H2,假设二:只有CO2,假设三:H2和CO2。
[实验验证]小明同学设计如图2实验,对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①当气体通过甲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假设 不成立。
②丁中出现 的现象时,证明假设三成立。
③乙的作用是 。
Ⅱ、对锥形瓶内的溶液进行探究。
实验后,小萍同学取少量锥形瓶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开始一段时间无沉淀生成,其原因是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存在 。
[总结反思]通过以上探究,小林同学做了如下的反思归纳:
a.加热包应密封防潮保存
b.向用过的加热包内的固体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后过滤,可以回收活性炭
c.能与水混合放出热量的物质均可用作加热包中的发热材料
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得的烧碱中常含有一定量的NaCl.为测定某烧碱样品的纯度,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方案一:称取m g烧碱样品 测定消耗稀盐酸的质量。
方案二:称取m g烧碱样品 测定生成沉淀的质量。
请回答:
(1)方案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方案一中,为减少误差,最好选择下列方法中的 (填字母)来判断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A.向样品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溶液,根据溶液颜色变化判断。
B.测定过程中,边滴加稀盐酸边用pH试纸频繁测定混合液的pH
C.向样品溶液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溶液,根据溶液颜色变化判断。
(3)判断方案二中FeCl3溶液过量的化学方法是 。
(4)小李同学可将方案二中的FeCl3溶液换成稀硝酸和 (填化学式)溶液,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小亮同学将一称重后的铜片伸入盛有AgNO3溶液的烧杯中,待溶液颜色变蓝后,取出铜片直接称量,发现其质量增加了ag。
请回答:
(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取出铜片后,烧杯内溶液质量减少了 g。
(3)小建同学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取出铜片后的溶液中,充分振荡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生成,则可推断,滤液中的溶质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