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紧密排绕在铅笔上的细铜丝的直径,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
B.读取图中刻度尺的示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平行 |
C.测得图中线圈的总长度为15cm |
D.实验中需要数所绕铜丝的圈数 |
在学校运动会的铅球比赛中,裁判员测量成绩时要将卷尺拉直,这是因为若不拉直,测量成绩就比真实成绩( )
A.偏大 | B.偏小 | C.无影响 | D.无法判断 |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一次课堂计算比赛中,四位同学的计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7.2mm=7.2mm×10﹣3=7.2×103m |
B.15m=1.5×106=1.5×107μm |
C.2.5km=2.5km×104cm=2.5×104cm |
D.3.0×106cm=3.0×106×10﹣2m=3.0×104m |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被严重污染,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单个PM2.5是隐藏在空气的浮沉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2.5μm=2.5um×10﹣6m | B.2.5μm=2.5×10﹣5dm |
C.2.5μm=2.5×10﹣6cm | D.2.5μm=2.5×109m |
如图示,一个饮料瓶装有半瓶多水,用刻度尺测出水的深度为h1,然后将该瓶倒置,水面到瓶底的深度为h2,若再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配合,测量出瓶底的直径为D,那么该瓶的容积为( )
A.3.14D2(h1+h2) | B.3.14D2 |
C.3.14D2 | D.3.14D2(h1﹣h2) |
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布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6cm | B.2.357cm | C.2.35cm | D.2.4cm |
一位同学用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物体的长度如下: L1=2.45cm,L2=2.44cm,L3=2.44cm,L4=2.46cm,那么,更接近物体真实长度的值是( )
A.2.4475cm | B.2.46cm | C.2.45cm | D.2.44cm |
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先后三次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测量的数据分别是183.2mm、183.3mm、183.3mm,那么这支铅笔的长度应该是
A.183.3mm | B.183.4mm | C.183.33mm | D.183.40mm |
下列情况中属于“误差”的是( )
A.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物体左边缘未对准刻度尺“0”刻度线,把物体的右边缘所对刻度尺上的刻度值当作物体的长度. |
B.测量估读时,有人估计大些,有人估计小些 |
C.用刻度尺测量时,未能在最小刻度值下面再估计一位数字 |
D.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 |
下列物体的尺度由小到大排列的是( )
A.夸克、原子核、质子、原子 | B.质子、原子核、原子、夸克 |
C.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 | D.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
用同一根刻度尺按正确方法测量一物体长度,共测了四次,其结果不同,这说明( )
A.该物体的真实长度是不定的 |
B.这四次测量结果都是不可靠的 |
C.测量不可避免地有误差 |
D.测量次数多了反而得不到正确结果 |
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如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
A.1.65m | B.1.75m | C.1.85m | D.1.95m |
1600000µm可能是 ( )
A一个人的高度 B.一本书的长度
C.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D.一座山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