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和小丽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 。
(1)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两瓶煤油中都浸泡着一段材料与长度均相同的金属丝,已知甲电阻比较小,则两根金属丝中横截面积较大的是 (选填“甲”或“乙”)。
(2)实验中,小明和小丽发现 烧瓶中温度计的示数升高较快.这表明:在 和 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越 ,产生的热量越多。
(3)小明提议利用该装置改做“比较水和煤油比热容的大小”的实验,则他们应将其中一烧瓶中的煤油换成 相等的水,并使甲、乙两烧瓶中金属丝的电阻 。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 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
(4)这两个实验中除运用了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外,还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
A.类比法 | B.替代法 | C.转换法 | D.建模法 |
电炉通电后,电炉丝热得发红,而与电炉丝相连的导线却不怎么热,其原因是( )
A.通过电炉丝的电流大 | B.通过电炉丝的电流小 |
C.电炉丝的通电时间长 | D.电炉丝的电阻大 |
我们知道,电炉通电后,电炉丝热得发红,而与电炉丝相连的导线却不怎么发热,其原因是( )
A.导线的电阻小 | B.电炉丝的电阻小 |
C.通过导线的电流大 | D.通过电炉丝的电流大 |
将规格都是“220V 100W”的一台电风扇、一台电视机和一把电烙铁分别接入同一家庭电路中,通电时间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用电器产生的热量相同 |
B.电风扇产生的热量最多; |
C.电烙铁产生的热量最多 |
D.电视机产生的热量最多 |
在家庭电路中,导线相互连接处往往比别处更容易发热,甚至引起火灾。原因是连( )
A.电流比别处小,产生的热量多 | B.电流比别处大,产生的热量多 |
C.电阻比别处小,产生的热量多 | D.电阻比别处大,产生的热量多 |
一条电热丝,通过的电流为I,在时间t内产生的热量为Q。若将电热丝中通过的电流增加到2I,则在时间t内产生的热量为( )
A.2Q | B.4Q | C.Q/2 | D.Q/4 |
如上图所示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关系”的实验装置。已知R甲>R乙,其余条件均相同。将两电阻丝串联接入电路是为了控制通过两电阻丝的 及通电时间相等。实验发现,甲瓶温度计示数升高快.表明该实验条件下,导体的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 。
下列关于如图所示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研究的是电流的热效应 |
B.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
C.观察实验现象可知: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少 |
D.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温度计示数的高低来判断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 |
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__________效应来工作的。某发热元件是一个阻值为1×104Ω的电阻,通过的电流为0.1A,通电100s产生的热量是__________J。
我们知道:“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这就是焦耳定律,用公式可表达为:Q=I2Rt。爱动脑筋的小明在探究这个问题时,设计了图示的实验,只连接一次电路就完成了实验探究。他的方法是用电阻丝(其中R甲≠R乙)给烧瓶中的煤油(煤油质量相同)加热,然后观察煤油在插入密封烧瓶里的玻璃管中上升的高度,就可以对比电阻丝放热的多少。请你仔细观察小明设计的实验电路,并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电热的多少与电流的关系,应该对比 两个烧瓶中煤油柱上升的高度,而这两个烧瓶中电阻丝阻值应该 。
(2)探究电热的多少与电阻的关系,应该对比 两个烧瓶中煤油柱上升的高度。
如图,R1=10Ω,闭合开关后,电流表A的示数为0.6A,R2的电功率为2.4W。求:
(1)电源电压。
(2)通电100S,R2产生的热量。
把R1=6Ω和R2=9Ω的两个电阻并联接在电源电压为3V的电路两端时,通过R1、R2的电流之比为 ,在相同时间内R1、R2产生热量之比为 .
关于家庭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家庭电路中,同时工作的用电器越多,总电阻越大 |
B.微波炉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 |
C.如果家庭电路中不安装保险丝,那么发生短路时,会因为通过用电器的电流过大而烧毁用电器 |
D.电炉工作时,电炉丝热得发红,而连接电炉丝的导线并不太热是因为导线的电阻比电炉丝的电阻小很多 |
王欢同学用图中所示的装置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电阻阻值大小的关系”。图中两个烧瓶内盛有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煤油,温度计显示煤油的温度,两瓶煤油中都浸泡着一段电阻丝,已知两电阻丝的阻值关系是R1小于R2。
(1)闭合开关后,通过两段金属丝的电流是 (填“相等”或“不相等”)的;
(2)通电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甲瓶中温度计的示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瓶中温度计的示数;
(3)由上述实验可知,在电流和通电时间都相同时,导体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 。(填:“越多”或“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