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在一水平面上做,先在大小为F的水平推力作用下匀速前进了一段距离,接着在方向不变大小为2F的推力作用下继续前进了相同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整个过程重力对物体做了功 |
B.前一段距离受力合力为零 |
C.后一段距离物体仍匀速运动 |
D.前、后两段距离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相等 |
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左端固定,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装有橡皮泥的滑块通过细线与弹簧测力计右端相连,细线与木板平行.小明同学利用此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实验操作如下:
①把橡皮泥粘在滑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滑块和橡皮泥的总重,记作G.
②将粘有橡皮泥的滑块放到水平木板上,通过水平细绳和弹簧测力计相连.用手向右拉动木板,待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读出示数F.
③多次改变滑块上橡皮泥的质量,并重复步骤①②,记录相应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滑块和橡皮泥的总重G/N |
0.5 |
1.0 |
1.5 |
2.0 |
2.5 |
3.0 |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
0.2 |
0.4 |
0.6 |
0.8 |
1.0 |
1.2 |
(1)当F=0.6N时,滑块对木板的压力FN= N ,滑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f = N.
(2)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做出 F-G 图象.
(3)由F-G 图象可得,滑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f与压力FN的关系是 .
(4)向右拉动木板时,快拉或慢拉对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无影响?________.
骑自行车是一项很好的锻炼活动,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自行车及骑自行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骑自行车水平匀速行驶时人对车的压力和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
B.自行车的轮胎上刻有较深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
C.骑自行车下坡时,重力势能越来越大 |
D.将坐垫做的较宽,是为了减小人对坐垫的压力,从而减小压强 |
(一)小刚在探究“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的实验中,提出了“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外力的作用,会一直运动下去吗?”的问题。如图所示,他让一小球从斜面顶端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滑下,并逐渐减小水平木板表面的粗糙程度,然后测量小球的运动距离。
(1)实验时小球每次都从斜面顶端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下滑,是为了让小球在水平木板表面开始运动的__________相同。
(2)由图可知,小球在很光滑的木板上前进的距离最大,这说明平面越光滑,小球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
(3)根据这个实验推理:假如平面足够光滑(即小车不受任何阻力作用),那么小车将一直保持________________。
(二)小刚同学为了参加体育考试,想测试一下他穿橡胶底和牛筋底的运动鞋时哪个鞋底表面更粗糙。
(1)如图甲所示,他首先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橡胶底运动鞋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N。
(2)小刚发现牛筋底的运动鞋较轻些,于是便向鞋中添加了适量的砝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拉动过程中小刚发现,匀速直线拉动鞋实际很难控制,于是他将鞋放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将弹簧测力计固定,改为拉动木板,如图乙所示,当他水平向左拉动木板时,鞋所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为______________(选填“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
(4)小刚比较出了哪双鞋摩擦力更大后,他用一拉力传感器(能感应力大小的装置)水平向右拉一水平面上的木块,A端的拉力均匀增加,0~tl时间内木块静止;从t1时刻开始,木块发生运动,木块运动后改变拉力:t1~t2时间内木块作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在变);木块在t2时刻后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对数据处理后,得到如图乙所示拉力随时间变化图像,则当用F=6.3N的水平拉力拉静止的木块时,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N;当用F=6.8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时,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N。
如图甲所示,在A的两侧分别挂上柱状重物B、C后物体A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A、B、C的重力分别是10N,20N,30N,则A受到摩擦力的方向是 ,大小是 N。如果把C物体浸没在足够深的水中(如图乙),物体A恰好水平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C物体的密度是 g/cm3(分析本题时不考虑空气阻力、绳重、滑轮与绳间的摩擦及水的阻力,g=10N/kg)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相等路程的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增加相同速度的直线运动,如从静止开始,1秒末的速度是2米/秒,则2秒末的速度是4米/秒.3秒末的速度是6米/秒……
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移动的距离s=vt,在它的v—t图象中(下图1),阴影矩形的边长正好是v和t,可见,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对应着v—t图象中阴影的面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也有类似的关系。
现有一辆汽车在教练场上由静止开始沿平直道路做匀加速运动,在10秒末速度达到 10米/秒.然后以此速度做50秒的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减速慢慢停下。
(1)从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计时,在下图2中做出汽车在1分钟内的v—t图象。
(2)求这1分钟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3)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使汽车前进的牵引力F1和阻碍汽车运动的阻力F2,试分析这一分钟内F1和F2的大小关系。
便民自行车已成为福州市一道亮丽的风景。以下关于自行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较宽的坐垫可以增大压强 |
B.轮胎表面凹凸的花纹可以增大摩擦 |
C.刹车手闸是一个费力杠杆 |
D.尾灯利用光的折射可达到警示提醒目的 |
如图所示,一轻绳绕过定滑轮,一端与粗糙水平面上的滑块相连,另一端悬挂一个砂桶。调整桶内砂的质量,当砂桶和砂的总质量m=0.2kg时,砂桶和滑块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v=0.5m/s,不计滑轮的摩擦,求砂桶和滑块匀速运动时:
(1)滑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2)砂桶和砂所受的重力在2s内做的功。
如图所示,物体A被压在两面墙壁之间,保持墙壁对A的压力不变,当A的重力为20N时,用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恰好能使A物体保持匀速向下运动.若A物体的重力减少4N时,用同样大小的竖直向上的拉力F恰好能使物体A匀速向上运动,则物体A上升时,受到两面墙壁总的摩擦力为______N,受到摩擦力的方向________.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动自行车已进入千家万户。小明家新买的某种型号电动自行车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所示。
(1)电动自行车在构造上利用了很多物理知识,请你仿照例句,另外写出一条不同的构造与原理。
示例:车座做成宽大的马鞍状,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答: 。
(2)该车以额定功率行驶时,通过电机的电流为多大?
(3)电动自行车行驶时所受的阻力为人车总重的0.04倍,电机能把80%的电能转化为克服阻力做功。质量为60kg的小明骑着这辆电动车,在平直公路上以额定功率匀速电动行驶10min,通过的路程是多少?(g取10N/kg)
一同学根据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猜想: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他在老师的帮助下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距仪等先进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该同学首先测量了单只 “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中,图(a)是对应的路程时间图线,则
(1)图(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____________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__________m.
(2)接下来,该同学将不同数量(1只、2只、3只、4只、5只)的“小纸杯”先后叠放在一起从空中释放,并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1、2、3、4、5所示,则观察图(b)中单个纸杯的速度一时间图线1可知,小纸杯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它所受空气的阻力__________自身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单个纸杯和5只叠放纸杯比较,在它们各自到达匀速运动时所受的空气阻力之比为f1:f5=_______.
为了探究静摩擦力作用的相互性,并比较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的大小,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整个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A、B两木块叠放在一起,两个轻质弹簧测力计C、D的一端与两木块相连,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E、F上.后来经过讨论,完善了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在理想情况下,B对A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_____的示数.(填“C”或“D”)
(2)在B下面放细圆木条的目的是_ ___。
(3)实验中需向右缓慢移动铁架台F,在此过程中,应使A、B保持相对_ __(填“运动”或“静止”),整个装置静止后,读取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
(4)分析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若__ ___,则静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大小相等。
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受到水平向右的力F的作用,如图甲所示。力F的大小以及物体A的运动速度大小v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乙、丙所示。
根据图像信息回答:
(1)当t=4s时,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f的大小为______N;
(2)当F=4N时,物体的运动是 。
工程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车轮,是为了减小汽车对地面的 ,轮胎上花纹比较深,是为了 ,若轮胎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7×106Pa,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4m2,则该汽车载物后的总重不能超过 N.
下列关于力学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人用力推车,车未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阻力 |
B.苹果在空中下落得越来越快,是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C.汽车刹车后,速度会逐渐减小,最后会停下来,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 |
D.书本静止在课桌上,是因为书本受到的重力与书本对桌面的压力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