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物质
物态变化
物质的物理特征
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温度
摄氏温度及其计算
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异同
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
凝固与凝固放热的特点
熔点和凝固点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沸腾及沸腾条件
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蒸发及其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化及液化现象
液化方法及其应用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水的三态变化
物质的属性
物质的基本属性
质量及其特性
质量的估测
质量的单位换算
质量的测量与天平
天平的使用
累积法测量微小质量
密度及其特性
密度的大小比较
密度的计算
密度公式的应用
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量筒的使用
固体密度的测量
液体密度的测量
设计实验测密度
密度与温度
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别
空心、混合物质的密度计算
探究密度特性的实验
液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物质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物理学方法
物理常识
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物质结构与物体尺度
分子和原子组成物质
原子的核式模型
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
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
物态的微观模型及特点
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新材料及应用
半导体的特点与作用
超导体的特点与作用
超导体在磁悬浮列车、超导输电的应用
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纳米材料的其它知识
运动和相互作用
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机械运动
参照物及其选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分子的热运动
电磁相互作用
运动和力
时间的估测
时间的测量
长度的估测
长度的测量
刻度尺的使用
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速度与物体运动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速度的计算
运动快慢的比较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力的概念
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三要素
力的示意图与图示
力作用的相互性
牛顿第一定律
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判断
惯性
惯性现象
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惯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力平衡的概念
平衡状态的判断
平衡力的辨别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力与运动的关系
力与图象的结合
力的合成与应用
力和机械
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稳度和提高稳度的方法
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弹力
弹簧测力计及其原理
探究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实验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
弹簧测力计在力的相互性方面的应用
重力
重力大小的估测
重力的计算
重心
重力的方向
重力示意图
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摩擦力的大小
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摩擦力的方向
摩擦力的种类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摩擦力的示意图
有关摩擦力实验的设计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杠杆及其五要素
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的分类
力臂的画法
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杠杆的平衡分析法及其应用
杠杆中最小力的问题
杠杆的应用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
斜面与轮轴
动滑轮拉力的计算
压强和浮力
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
压强
压强大小比较
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连通器原理
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利用平衡法求液体密度
大气压强的存在
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气压计和抽水机
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飞机的升力
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探究实验
浮力产生的原因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浮力大小的计算
浮力的利用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帕斯卡原理及其应用
声现象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传播条件
声速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温度的关系
回声
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人耳的构成
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骨传声及骨传导的原理
双耳效应
音调
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超声波与次声波
响度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音色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噪声及其来源
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防治噪声的途径
声与信息
声与能量
声音的综合利用
光现象
光源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光线
光的反射现象
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
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镜面反射
漫反射
光反射的可逆性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平面镜的应用
凸面镜和凹面镜
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光折射的可逆性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光学实验设计与探究
光的色散
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物体的颜色
红外线
紫外线
透镜及其应用
透镜及其分类
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透镜的光路图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眼睛及其视物原理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显微镜
望远镜
生活中的透镜
电和磁
磁性、磁体、磁极
磁化
磁性材料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判断方法
磁场
磁感线及其特点
地磁场
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安培定则及其应用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
电磁铁的构造和原理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磁浮列车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电磁铁的其他应用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左手定则
扬声器和耳机的构造和原理
直流电动机的原理
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
实用电动机的构造、特点和应用
电磁感应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动圈式话筒的构造和原理
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
交流电
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
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电磁波的产生
电磁波的传播与应用
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音频、视频和射频信号
调制、调谐和解调
无线电广播的发射和接收
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移动通信
网络通信
光纤通信
卫星中继通信
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
信息与信息传播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电话机的原理
能量
能量
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能量的转化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转化与守恒观点的应用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能量利用效率
能量的转化与转移的方向性
功的概念
力做功的必要因素
力是否做功的判断
功的大小比较
功的计算
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功的原理
功的原理的探究实验
有用功和额外功
能量转化的现象
能量转化的应用
永动机
机械能
机械效率的概念
机械效率的大小比较
机械效率的计算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杠杆的机械效率
斜面的机械效率
增大或减小机械效率的方法
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斜面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杠杆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功率的概念
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
功率大小的比较
功率的计算
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功率的测量实验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动能大小的比较
势能大小的比较
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动能的影响因素
势能的影响因素
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探究影响物体势能大小的因素
动能与势能的应用
机械能的概念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机械能守恒条件
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
内能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热量的概念
内能的概念
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物体内能的改变
热传递的概念与方式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
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
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热量的计算
分子间的作用力
热平衡方程的应用
燃料的热值及其计算
热机
热机的效率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有关热机的计算
蒸气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的原理
分子的运动
扩散现象
探究比热容的实验
电流与电路
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实验
静电现象
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物体带电现象
正电荷与负电荷
原子结构、元电荷与带电情况
电量及其计算
等效电路
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的实质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判断物体带电性质的方法
电流的形成
电流的方向
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磁效应
电流的大小
电源及其能量转化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
导体
绝缘体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金属导电的实质
电路的组成
电路图及元件符号
电路的三种状态
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实物的电路连接
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电流的测量
电流表的使用
电流表的读数方法
电流表的连接
欧姆定律
电压
电压的测量仪器
电压表的使用
电压表的读数方法
电压表的连接
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实验
电阻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
欧姆定律的应用
电阻的串联
电阻的并联
伏安法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家庭电路的组成
家庭电路的连接
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
家庭电路工作电压、零线火线的辨别方法
测电笔的使用
熔断器的作用及保险丝的选择方法
插座的构造与工作方式
触电危害及常见的触电类型与预防
安全用电原则
电路的简化与计算
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
电路图设计
电路的动态分析
电功和电功率
电功与电能
电功的实质
电功与电能的计算
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
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
电功的测量
电功率的概念
电功率与电能、时间的关系
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电功率的计算
额定电压
额定功率
实际电压
实际功率
电功率的测量实验
电热的利用与防止
焦耳定律
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焦耳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电功与热量的综合计算
探究用电器的电功率实验
电能的输送
家用电器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能源
能源的分类
新能源
核能
核电站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核聚变
核裂变
太阳能
太阳能的利用
太阳能的转化
太阳能热水器中的热量计算
太阳能的其他相关计算
能源革命
能源危机与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未来的理想能源
能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危害
有利于节约能源的措施
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
火箭
超纲知识

(1)如图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底部放一小团干燥的棉花,快速压下活塞,可观察到棉花着火燃烧.此过程中活塞对筒内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 ,这与四冲程汽油机的 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某台汽油机飞轮的转速为2400r/min,在1min内,汽油机完成 个工作循环.

(2)如图是灯泡L和电阻R中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电阻R的阻值为____Ω.若将它们并联接在电压为2V的电源两端,电路中的总电流为_____A.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l=6Ω,R2=12Ω,电流表示数为0.4A。则AB两端的电压="______" V。

来源:2016届湖北省孝感市八校联谊九年级12月联考物理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我市为实现教育强市的目标,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大量校车将逐渐投入使用。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答下面的问题:
(1)校车刹车过程中,动能减小,这是由于汽车在刹车时克服摩擦力做功,将___能转化为___能。
(2)校车在转弯时,位于同侧的前后两个转向灯会同时闪亮,但偶尔也有车在转弯时只亮前灯或后灯。则位于汽车同侧的前后两个转向灯的连接方式为____(填“串联”或“并联)。
(3)校车发动机工作时,缸体的温度很高,为确保发动机正常工作,需对缸体进行冷却。汽车发动机常用水作为冷却剂,在发动机开始工作后一段时间内,水箱中水的内能会____(填“增加”或“减少”),这是通过___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空气能热水器是吸收空气的热量来制造热水的装置.
空气能热水器主要由储水箱、毛细管、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等部件组成,其中,毛细管、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等构成密闭系统,制冷剂在该密闭系统内循环,如图所示.其工作过程如下:
液态制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缓慢地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内迅速汽化.制冷剂汽化生成的蒸气被压缩机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蒸气进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高温高压的蒸气将热量传递给冷水并发生液化.制冷剂依此不断循环流动,使储水箱中水的温度不断上升.空气能热水器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能效比,它是指水箱中的水吸收的热量(Q)与空气能热水器消耗的能量(W)的比值.
下表是某品牌空气能热水器正常工作时的参数.


(1)制冷剂在 中液化.
(2)在循环过程中,制冷剂流经下列部件时从空气中吸收热量是
A.毛细管 B.冷凝器
C.压缩机 D.蒸发器
(3)水箱中的水温升高,其内能
(4)制冷剂在循环过程中,其内能的增加的方式是
A.只有做功 B.只有热传递
C.既有做功,又有热传递 D.既不是做功又不是热传递
(5)该品牌空气能热水器正常工作1h可产生 kg的热水.[c=4.2×103J/(kg·℃)]

来源:2016届江苏丹阳吕城片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如图是我国用长征火箭发射“嫦娥一号”卫星时的壮观情景.

(1)火箭发射升空时,燃料通过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燃气的 能,再转化为火箭的 能;火箭的燃料使用液态氢,主要是因为它的密度小且 大.
(2)“嫦娥一号”卫星绕月飞行时在遭遇月食期间没有太阳光照射,卫星表面的温度会急剧下降,内能 ,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3)卫星在轨道上从远地点到近地点运行的过程中,飞船的重力势能 ,速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风寒温度
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走在街上,穿着的衣服感觉冷暖刚好适宜,这时突然起了一阵大风,顿时感觉周身寒冷,这就是风寒效应,风寒效应会影响人体对冷的感觉,导致人体感觉的温度与温度计的示数有明显的差别.原来,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通过皮肤红外辐射、接触传导热量、冷热空气对流和汗液蒸发等方式散热.当无风时,在人体皮肤和周围空气之间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空气层,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当刮风时,稳定的空气保温层不断被新来的冷空气所代替,并把热量带走,风速越大,人体散失的热量越快、越多,人也就感觉越寒冷.科学家提出用风寒温度描述刮风时人体皮肤感觉的温度,并通过大量实验找出了风寒温度和风速的关系.下表是在气温为5℃时,风寒温度和风速的关系.

(1)风会使人感觉更寒冷的原因主要是加强了下列_______散热方式.

A.辐射 B.传导 C.对流 D.汗液蒸发

(2)一个质量为50kg的人散失热量4.2×105J,如果人体没有产生相应的热量,则体温将下降_______℃.[人体的比热容取4.2×103J/(kg.℃)]
(3)利用表格给出的数据作出风寒温度风速图像.

(4)当气温为5℃,风速为35km/h时,地面的水会结冰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所给数据,用T表示风寒温度,t表示气温,v表示风速,请你写出三者关系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难

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些水,用软木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水蒸气会把木塞冲开,有的同学由这个装置联系到内燃机,请你用连线反映他的联想创新的思维过程.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据相关媒体报道,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电磁污染会影响神经系统等,甚至致癌,并称吃火锅用的电磁炉在开至最大、距离正面10厘米时,辐射值达到国家限值的102.1%。电磁炉是利用电流在电磁炉内部线圈中产生磁场,磁化铁锅,从而形成无数个小涡流(即电流),加速锅底的分子运动,使锅底自身发热,从而达到加热食物的目的,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磁炉是利用原理工作的;电磁炉工作时,锅内食物的内能增加的方式是
(2)铁锅可以在电磁炉上使用,因为铁可以被磁化,而铝和铜不行,能否被磁化的性质属于铁、铝和铜的(选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3)某机构也利用标准的测试仪器对电磁炉的辐射值进行了测试,数据显示辐射值远低于国家限值。两家机构测试的结果不同,可能的原因是测试时的变量控制不一样。哪些变量会影响测试结果?请写出其中的一个变量
(4)癌症是当今世界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电磁污染能致癌,应尽量远离电磁污染,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有效预防癌症的措施是

来源:2015届浙江杭州拱墅区中考一模物理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买买提骑自行车回家,途中闻到烤肉店扑鼻而来的香味,停了下来。

(1)烤肉散发出香味,这是现象。
(2)如图1,他捏闸停车,是通过增大闸皮与车轮间来增大摩擦;图2中手阐相当于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
(3)穿烤肉用的铁签尖而细,这是为了增大
(4)烤肉过程中,是通过的方式增大了烤肉的内能。

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新疆卷)物理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易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再生制动器
目前汽车刹车器均采用油压制动,油压制动刹车时消耗的机械能以内能形式排放掉,形成能源的浪费。现有一种汽车再生制动器,能把汽车制动时消耗的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而储存起来,有效地利用了能量。这种制动器有个重要参数叫“储能效率”,储能效率是指汽车正常行驶时关闭发动机,直至汽车停止运动的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
实际上汽车刹车时再生制动器无法提供足够的刹车阻力,仍需要与油压制动器 配合使用,产生恒定的刹车阻力来满足刹车要求,若某汽车以20km/h的速度行驶,刹车时再生制动器产生的阻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表:

时间t/s
0
0.2
0.4
0.6
0.8
1.0
1.2
1.4
1.6
再生刹车阻力f/×103N
8.0
8.1
8.4
9.0
10.0
10.0
10.0
7.5
5.0

(1)油压制动刹车时消耗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而这些内能却不能再次转化为汽车的机械能,说明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_ _性;汽车再生制动器中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是__(电动机/发电机).
(2)某次汽车正常行驶时的机械能为3.75×105J ①若关闭发动机,直至停止运动,有1.5×105J的机械能车化为内能,则该汽车的储能效率是_ _。②若制动时油压制动器与再生制动器同时工作,产生的内能将_(大于/小于/等于)1.5×105J。
(3)在图中作出汽车刹车时再生制动器0~1.0s内产生的刹车阻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如果汽车制动时需要产生恒定的刹车阻力为1×104N,由图像可知t=0.7s时,油压制动器需提供_N的刹车阻力.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难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旋转活塞式内燃机
燃烧室内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旋转以产生动力的内燃机. 是由德国工程师汪克尔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内燃机.它的外形如图甲、内部主要结构如图乙.圆形汽缸内的三角形转子(即活塞)将汽缸分为三个工作室(汽缸).跟活塞往复式内燃机一样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工作过程.

吸气过程:如图丙,转子为顺时针方向旋转,当扫气条扫过进气口之前,随着转子的运动,工作室的容积会越来越大,使汽缸内气压变小,汽缸进气,当扫气条扫过进气口以后,进气停止;压缩冲程:随着转子的继续运动,汽缸内的体积会越来越小,气体被压缩,此时火花塞点火;加热过程:当汽缸容积小到接近临界值时,火花塞点火,引燃缸内混合气体,气体急速膨胀,推动转子继续顺时针方向转动,随后汽缸容积变大,当扫气条运动到排气口时,做功完成;扫气条扫过排气口以后,排气口与汽缸相通,此时开始排气冲程,转子仍然顺时针方向运动,汽缸容积变小,将缸内废气排出.该工作室完成一个完整的循环过程.图中虽只列出了一个工作室的工作过程,实际上在转子转动一周的过程中,三个工作室均完成了一个工作循环.就意味着输出轴每转动一周,对外要做功三次.由于摆脱了活塞的往复运动,直接把燃烧产生的内能转换成了旋转能量.省去了曲轴连杆机构,使内燃机结构紧凑、轻巧、功率大、运行平稳,有利于高速化.

(1)旋转活塞式内燃机是通过方式改变内能;
(2)如图丁,汽缸内a、b、c三个工作室分别处于不同的工作过程,分别是( )

A.吸气、压缩、做功 B.吸气、压缩、排气
C.压缩、做功、排气 D.吸气、做功、排气

(3)如果一台旋转活塞式内燃机的转速为9000转/分,1秒内对外做功次;
(4)与传统的活塞往复式内燃机相比,旋转活塞式内燃机的转速较(快/慢);
(5)活塞式内燃机是提供动力的机械,实际启动时(需要/不需要)外力.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6分)电热膜是一种新型的电热器件,如图所示是一种常见的电热膜.电热膜是在绝缘的聚酯薄膜表面,经过特殊工艺加工形成的一条条薄的导电墨线,导电墨线两端与金属导线相连,形成网状结构,其内部结构如图所示.电热膜通电工作时没有发红、炽热现象产生,所以电热膜本身温度并不太高,不易氧化,使用寿命长.在制造电热膜时,会出现不同区域导电墨线厚度不均匀的现象.导电墨线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这种温度特性的优点是,它不会因厚度不均匀而出现严重发热不均、局部过热的现象,这是电热丝所不具备的,它保证了电热膜各处的温度均匀.

(1)电热膜取暖器工作时,室内空气温度升高是通过方式增加空气内能的;
(2)如图所示电热膜电路,导电墨线的连接方式是联,正常工作时金属导线中A、B处电流分别为IA和IB,则IAIB(填“<”、“=”或“>”)。
(3)某根导电墨线的局部导电材料脱落,如图C部分,这根导电墨线的电阻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电热膜不会因厚度不均而出现局部过热的现象,原因是电热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温度高时发热功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来源:2015届广东汕头澄海区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物理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地球同步卫星
地球同步卫星是指位于赤道上空一定高度上与地球保持相对静止的卫星,它与地球转动同步,故称地球同步卫星。
人造地球同步卫星发射过程可简化为点火加速上升(如图甲所示)、离开大气层后关闭发动机自由上升和调整姿态三个阶段。
地球同步卫星常用于通讯、气象、广播电视、导弹预警、数据中继等方面,以实现对同一地区的连续工作。在赤道上空约为36000 km 的高度上布设3 颖同步卫星,可实现除两极外的全球通讯(如图乙所示)。

(1)地球同步卫星发射过程的点火加速上升阶段中能量转化是:燃料的能转化为内能,然后再转化为卫星的能。
(2)地球同步卫星在轨道运行时相对于地面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3)马航MH370 飞机于2014 年3 月8 日与地面失去联系,我国军方曾利用同步卫星帮助搜救,同步卫星是利用波来实现陆地与海面上搜救船之间的通信联系,信号从地面发送到同步卫星并返回到地面至少需要s。
(4)地球同步卫星的用途有(答出一种即可)。

来源:2015届广东汕头潮阳区初中毕业考试模拟物理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中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为节约能源.某型号汽车在关闭发动机后,通过小型发电机将减速运动时的部分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表中所示是该型号汽车的部分技术参数,其中储能效率是指汽车正常行驶时关闭发动机,直至汽车停止的过程中,通过发电机将动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耗油量是指汽车正常行驶l00km消耗燃油的体积.测试中,先让汽车正常行驶,然后关闭发动机,分别测出开启和关闭发电机两种情况下,汽车通过的路程s与对应的速度大小v,计算出动能Ek,作出Ek—s图像,如图所示.
⑴发电机是根据发电的.发电过程中,动能除了转化为电能外,由于线圈有电阻,还有部分能量转化为 _ __能.
⑵汽车正常行驶100km,消耗燃油的质量为kg,完全燃烧这些燃油产生的热量为J(燃油的密度ρ=0.7×103 kg/m3,热值q=4.6×107J/kg).
⑶测试时,汽车在大小为800N的牵引力作用下,以20m/s的速度正常行驶1000m.此过程中,汽车

A.受到的阻力为1.2×104J
B.行驶的时间为40s
C.牵引力做的功为3.2×108J
D.牵引力的功率为16kW

⑷由图象可知,表示开启发电机进行测试的图线是(①/②)
⑸若汽车正常行驶时的动能Ek0=4×105J,某时刻关闭发动机,同时发电机开始工作,最终有J的动能转化为内能.

来源:2015届江苏大丰初三下期第一次调研检测物理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小汽车已经走进我们的家庭。小汽车的一些设计和使用过程中的许多现象与物理知识有关,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答下面的问题:
(1)普通的小汽车用的是汽油机,图甲所示的是__________冲程,为了不让汽油机在工作时温度升得太高,在设计制造时,汽缸外有一个水套,让汽缸被水包围着,这是通过_________的方式减少汽缸内能,用水来冷却汽缸是因为水的_______________较大。

(2)下图是加油站加油机的图片。和大多数物质一样,汽油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随着气温的变化,汽油密度会发生变化,受此因素影响,在每吨汽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每升汽油的价格应相应变化。当气温上升时,有关汽油密度和价格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变大,价格下调 B.密度变大,价格上调
C.密度变小,价格下调 D.密度变小,价格上调

(3)太阳能汽车利用太阳能来驱动,真正实现了零排放,有效地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某太阳能汽车如图乙,质量为450kg,顶部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若汽车上的太阳能电池板的有效面积为6m2,它正对太阳时电池能够产生200V的电压,并对车上电动机提供10.5A的电流,太阳光照射到地面时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功率为1.2×103W/m2,则电池的输出功率为____________W,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为____________,如果这辆汽车的电动机将电能最终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80%,当汽车在水平面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为80N,则汽车的行驶速度为 ____________ m/s


(4)太阳能汽车采用四轮鼓式制动,有效地减少了制动距离.通过测量获得汽车以不同速度行驶时对应的制动距离(即从操纵制动刹车到车停下来的距离),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速度/ (m∙s-1
2
3
4
5
6
制动距离/m
0.5
1.13
2.00
3.13
4.50

请在图中描点作出s- v2图象,写出s和v的定量关系式s=______,当轿车速度为8m/s时对应的制动距离是m.

来源:2015届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初三3月月考物理卷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难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走进我们的家庭.小林的爸爸最近也购买了一辆轿车.下表中列出该轿车的一些性能参数。

单车质量/kg
1600
发动机排量/L
2.0
燃料
92# 汽油
水箱容量/L
5.0

(1)当该轿车汽油机的转速为3600r/min时,则在1s内汽油机对外做功的次数是_______次,压缩冲程中将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
(2)“轿车不但要吃油,有时也要喝水”,用水冷却发动机是因为水的大,在发动机开始工作后一段时间内,水箱中水的内能会(填“增加”或“减少”),这是通过方式来改变内能的.
(3)轿车在上坡时,将档位换成低速档,以减小行驶的速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A.安全 B.省油 C.减小摩擦 D.增大爬坡的牵引力
(4)小林通过测量获得轿车以不同速度行驶时对应的制动距离(即从操纵制动刹车到车停下来的距离),数据如表所示:

速度/(km·h-1)
40
60
80
100
120
制动距离/m
8
18

50
72

根据表中数据所反映的规律,当轿车速度为80km/h时对应的制动距离是______m.
(5)小林通过上网查到了这种轿车的输出功率与转速的关系如图所示。小林又向爸爸询问了一些实测数据:轿车行驶的路况好,平均车速为100km/h,发动机转速为2000r/min,平均油耗为9L/100km,参考图中的数据,分析这辆汽车在这种状态下行驶时,每小时对外所做的有用功为________J,发动机的效率约为___________.
(已知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密度为0.8×103kg/m3

  • 更新:2022-09-0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难

初中物理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