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时,某小组利用自重不同的两个动滑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次测量,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 序号 |
钩码 重/N |
动滑轮 重/N |
拉力/N |
钩码上升 的高度/m |
测力计移动 的距离/m |
有用 功/J |
总功 /J |
机械效 率/% |
① |
4 |
0.5 |
2.3 |
0.2 |
0.4 |
0.8 |
0.92 |
87.0 |
② |
4 |
0.9 |
2.5 |
0.2 |
0.4 |
0.8 |
1.0 |
80.0 |
③ |
6 |
0.5 |
3.3 |
0.2 |
0.4 |
(a) |
(b) |
(c) |
(1)实验时,弹簧测力计应在 方向上拉动钩码做匀速直线运动。
(2)完成表格中第3次数据(a)(b)(c)处的计算,填在下面的横线上:(a) ; (b) ;(c) 。
(3)通过比较 两次实验数据(选填实验序号),可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自重 (“有关”、“无关”)。
(4)小明认为“同一个机械,它的机械效率是一个定值”,通过比较 两次实验数据(选填实验序号),可知他的观点是 的(选填“正确” 或“错误”)。
如图所示的定滑轮,匀速提升G=90N的重物,定滑轮重16N,机械效率为90%,则A、B两轻质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之差△F为( )
A.△F=0 B.0<△F<10N
C.△F=10N D.△F>10N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已知物重为250N,每只动滑轮重为15N,绳重及摩擦不计。
(1)给你一根最大能承受60N拉力的绳子,画出能将重物匀速提升的滑轮组绕法;
(2)匀速提升重物时,绳端的拉力是多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大?
(3)用这个滑轮组提升重物,它的机械效率最大为多大?
(提示:从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大思考)。(本题6分)
为了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小黄同学用弹簧测计拉着同一木块沿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匀速向上运动,如图所示,实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
斜面的倾斜程度 |
木块重量G/N |
斜面高度h/m |
沿斜面拉力F/N |
斜面长s/m |
机械效率η |
1 |
较缓 |
10 |
0.4 |
6.6 |
1 |
|
2 |
较陡 |
10 |
0.5 |
7.6 |
1 |
65.8% |
3 |
最陡 |
10 |
0.6 |
8.4 |
1 |
71.4% |
(1)根据表中数据可求出第1次实验:有用功是________J,总功是__________J,机械效率是_____________,拉木块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是__________J。
(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斜面倾斜程度越陡,所需的拉力越_________,斜面的机械效率越___________。
为了将重为600N的物体运送到6m高的楼顶上,甲工人利用图甲的滑轮组施加300N拉力在30s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此过程中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______m,拉力的功率为______W;乙工人搭建了图乙所示的斜面,斜面长12m、高6m,乙工人沿斜面方向施加400N的拉力匀速将重物也成功运送到楼顶,该过程中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物体所受斜面的摩擦力为______N.
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把重为150N的物体匀速提升1m。不计摩擦和绳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则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
A.拉力大小一定是125N | B.有用功一定是150J |
C.总功一定是250J | D.动滑轮重一定是100N |
重庆港一装卸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质量为120kg的货物,动滑轮重力为300N,在拉力F作用下5s内货物被匀速提高了1m,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此过程中做的有用功.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拉力F的功率.
下面是“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得到的实验数据,请完成下面的填空。
表一:
实验次数 |
斜面坡度 |
斜面材料 |
斜面高h(m) |
小车重G(N) |
有用功Gh(J) |
斜面长s(m) |
拉力 F(N) |
总功 Fs(J) |
机械效率η |
1 |
较缓 |
木板 |
0.2 |
10 |
2 |
1 |
5 |
5 |
40.0% |
2 |
较陡 |
木板 |
0.4 |
10 |
4 |
1 |
6 |
6 |
66.7% |
3 |
最陡 |
木板 |
0.6 |
10 |
6 |
1 |
7 |
7 |
85.6% |
(1)由表一可知,在斜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________,斜面的机械效率越________。(选填“大”、“小”、“高”或“低”)
表二:
实验次数 |
斜面坡度 |
斜面材料 |
斜面高h(m) |
小车重G(N) |
有用功Gh(J) |
斜面长s(m) |
拉力 F(N) |
总功 Fs(J) |
机械效率 η |
1 |
较陡 |
毛巾 |
0.4 |
10 |
4 |
1 |
7 |
7 |
57.1% |
2 |
较陡 |
木板 |
0.4 |
10 |
4 |
1 |
6 |
6 |
66.7% |
3 |
较陡 |
玻璃 |
0.4 |
10 |
4 |
1 |
5 |
5 |
80.0% |
(2)由表二可知,在斜面的倾斜程度一定时,斜面越________,斜面的机械效率越________。(选填“粗糙”、“光滑”、“高”或“低”)
(3)从表一中还可以发现,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小,越___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斜面越省力,机械效率越________(选填“高”或“低”)。
⑷我们的校园中,有什么应用到斜面的知识,请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宇用如图装置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步骤如下:
(1)将质量为m的小球从光滑斜面的A处由静止释放,滚下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甲所示.
(2)将质量为m的小球从光滑斜面的B处由静止释放,滚下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乙所示.
(3)将质量为2m的小球从光滑斜面的B处由静止释放,滚下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丙所示.
根据上述三次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通过观察比较 就可以反映小球动能的大小,这里用到的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法(选填“直接测量”“放大”或“转换”).
②为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应选用 两个图来分析.
③分析乙、丙两图,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某小组使用几个相同的滑轮分别进行机械效率的测定,如图。他们将测得钩码重G、拉力F、钩码上升的高度h、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并将计算出的有用功W有用、总功W总和机械效率η数据一并记入下表:
(1)实验时,应沿竖直方向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2)表格中数据η=____;
(3)比较实验1、2,第2次的机械效率较低,主要原因是 ;
(4)比较实验2、3,影响这两次实验机械效率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使用滑轮组的优点是 。
小明在剪纸时,所用剪刀的机械效率为80%,这表示( )
A.若作用在剪刀的动力做功1J,则有0.8J的功用于剪纸 |
B.若作用在剪刀的动力做功1J,则有0.2J的功用于剪纸 |
C.若作用在剪刀的动力是1N,则阻力是0.8N |
D.若作用在剪刀的阻力是1N,则动力是0.8N |
某风景区山以汽油为燃料的观光汽车沿该盘山公路(盘山公路近似处理为斜面)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经过15min从山脚到达山顶;汽车上山时沿路面获得的牵引力恒为9.2×103N。已知汽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转化为汽车牵引力做功的效率为30%,汽油热值q=4.6×107J/Kg,求:
(1)汽车上山时牵引力发挥的功率为多大。
(2)汽车从山脚到山顶消耗了多少千克的汽油。
在小球从O点由静止开始沿x轴竖直下落的过程中,小球某种形式的能量E随下落高度x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若不计空气阻力,那么这种能量是( )
A.重力势能 | B.动能 | C.机械能 | D.内能 |
(6)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
(1)实验中,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测力计的示数F为 N,钩码总重G为1.0N,钩码上升高度h为0.1m,测力计移动距离s为0.3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 %.请写出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 .
(2)为了进一步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一位同学用该实验装置,先后将钩码挂在A、B两点,测量并计算得到下表所示的两组数据:
次数 |
钩码悬挂点 |
钩码总重G/N |
钩码移动距离h/m |
拉力F/N |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
机械效率η/% |
1 |
A点 |
1.5 |
0.10 |
0.7 |
0.30 |
71.4 |
2 |
B点 |
2.0 |
0.15 |
1.2 |
0.30 |
83.3 |
根据表中数据,不能得出“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所挂钩码的重有关,钩码越重其效率越高”的结论。请简要说明两条理由:① ;② .
(3)钩码从A点改挂在B点后,拉力作用点及拉力方向都不变,此时把相同的钩码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则所测机械效率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将小球A、B分别拉到与竖直方向成一定角度θ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当小球摆动到竖直位置时,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C发生碰撞,木块会在水平面上滑行一定距离后停止.图中的摆长L都相同,θ1<θ2,球A、B的质量分别为mA、mB,且mA<mB.
(1)如图甲、乙所示,同时释放A、B,观察到它们并排摆动且始终相对静止,同时到达竖直位置,这表明两小球在摆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速度大小与小球的 无关.
(2)如图甲、乙所示,观察到B球将木块C撞得更远些,由此可得出结论: 。
(3)图乙中小球B到达竖直位置时的速度 (大于/小于/等于)图丙中小球B到达竖直位置时的速度.
(4)如图乙、丙所示,图丙中木块C滑行得更远些,由此可得出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