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
在A.B.C.D.e这五个点中:
(1)把烛焰放在______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属于放大镜的原理。
(2)把烛焰放在______点上成像最小,是属于 原理;成___ __、 _ 的实像。
(3)把烛焰放在d点上是属于 原理,成 、 的实像。
如图,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5cm.
(1)在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其目的是为了 .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所示时,移动光屏的位置,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生活中常用的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3)若固定凸透镜不动,向左移动蜡烛,为了还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 (选填“右”或“左”)移动,其所成的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下表是小薇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物距 |
30 |
20 |
15 |
10 |
5 |
像距 |
15 |
20 |
30 |
40 |
|
(1)第5次实验时所成像的性质: 。
(2)第1次实验时,小薇若将一近视镜紧贴在凸透镜的前面,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 透镜方向移动。
(3)通过观察数据,老师发现表格中第 次实验数据是编造的,判断的理由是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表是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和观察的结果
次数 |
物距u/cm |
成像情况 |
像距v/cm |
1 |
50.0 |
倒立、缩小、实像 |
12.5 |
2 |
30.0 |
倒立、缩小、实像 |
15.0 |
3 |
20.0 |
倒立、等大、实像 |
20.0 |
4 |
15.0 |
倒立、放大、实像 |
|
5 |
8.0 |
正立、放大、虚像 |
\ |
请你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1、2、3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小明在1~5次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为 cm,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线在距透镜 cm的地方。
(3)第4次实验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为 cm,此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4)小明更换另一凸透镜,放在距蜡烛50cm的地方,移动光屏至出现清晰烛焰的像,此时像距为22cm。与第1次的实验相比较所换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能力比原来凸透
镜 (填“强”或“弱”)。
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火柴、光屏,做“探 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光具座上有A、B、C三个滑块用于放置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如图所示),其中在B上应放置: .
(2)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像如上右图,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缩小的像。当烛焰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向________透镜的方向移动(填“靠近”或“远离”)。
(4)若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缩小的像。要较快在光屏上形成 一个放大的像,你认为该怎么做?
(5)接着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然后前后移动光屏,他________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______(填“暗”或“亮”)
小蒙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40cm刻度处不动。
(1)实验前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
(2)小蒙将蜡烛移动到10cm刻度处,光屏向左移动到55cm刻度处,光屏上得到一个 、 清晰的实像,人们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将蜡烛移动到25cm刻度处,光屏移动到 cm刻度处时,可在光屏上再次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4)在步骤(3)光屏上成清晰像后,取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光屏应适当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某实验小组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安同学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 ___cm。
(2)如图乙所示,把该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当把发光物体放在光具座上15cm位置 时,移动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 、 的实像,人们利用这个原理制成了 。
(3)当把发光物体放在光具座上45cm位置时,移动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将发光物体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1cm,则所成像的大小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时,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如图所示.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小华推断,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大于L.
(1)你认为小华的推断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2)为了检验小华的推断是否正确,可将凸透镜向下方的纸张慢慢移近,若观察到纸上呈现的光斑变 (选填“大”或“小”),则他的推断是正确的.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调整后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
(2)调整后,元件摆放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了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某同学摘下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与透镜之间的合适位置上,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同学是 (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取下眼镜,向右适当移动 (填“蜡烛”或“光屏”),也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实验过程中,由于蜡烛燃烧。光屏上的像会向 (填“上”或“下”)移动;经正确调整后,将蜡烛移至如图乙所示位置,但在光具座上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始终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这是由于 太小,使像距太大造成的。
学习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
(1)安装好器材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三者中心在 。
(2)实验时,将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 刻度处,蜡烛和光屏移动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移动到光具座 刻度处,光屏上再次出现烛焰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的清晰的像,生活中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3)将一个凹透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向 (选填“左”或“右” 移动光屏,像又变得清晰了,用这种方法可以矫正 (选填“近视”或“远视” 。
(4)实验中蜡烛燃烧变短,烛焰的像离开了光屏的中央,将凸透镜向 移动,烛焰的像就可以重新回到光屏的中央。
小金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当小金将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请你根据此现象回答下列问题:光屏上像的性质为 ,并推算出焦距为 厘米。
(2)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小金换了个凸透镜继续实验,并使透镜光心、蜡烛焰心和光屏中心三者高度相同,但在透镜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屏上成像(光具座足够长),请你帮助小金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
小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上,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分析实验成像情况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2)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 刻度时,向 (选填“左”或“右” 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此时,风一吹,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 偏。
(3)小明用此光具座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的情况,当人眼看清眼前 处的物体时,凸透镜的位置、形状如图乙所示。如果将物体移至眼前 处,保持透镜(晶状体)、光屏(视网膜)之间距离不变,则应该换上更 (选填“薄”或“厚” 的凸透镜(凸透镜直径大小相同),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在某次光学实验活动中,小明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如图甲所示。
①蜡烛放在A点,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②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小明将自己的近视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并靠近凸透镜,若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小明应该向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
③小明又把蜡烛放在B点,继续观察蜡烛所成的像,此时眼睛应在 (填“蜡烛一侧”或“光屏一侧”)观察。
(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如图乙所示。
①在水平桌面上平铺一张大白纸,玻璃板应 放置。
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两支蜡烛外形相同是为了验证像与物
③多次实验后,小明将数据记录如表二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 。
次数 |
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
1 |
10 |
10 |
2 |
15 |
15 |
3 |
20 |
20 |
在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时,冰蓉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
蜡烛(模拟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光具座等。
(注: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
(1)她安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当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使透镜更凸后,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块 透镜;若撤去放置的透镜,应将光屏 选填:“靠近”或“远离”)水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长度要求估读)。
(2)如图乙所示,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填“上”或“下”)调整。
(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12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
(4)当烛焰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实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果实验中已经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实验小组的小花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又加放了一个远视眼镜。如图丙所示,则应该向 (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