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天文望远镜能看见遥远的星体,是因为星体上的光线通过望远镜后所成的像比星体本身大得多 |
B.显微镜可以将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两次放大后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
C.望远镜可以用一组凸透镜和凹透镜组合而成 |
D.显微镜可以用一组凸透镜和一组凹面镜组合而成 |
有一凸透镜f="15" cm,若物体放在焦点外5 cm,则像一定是 ( )
A.正立放大虚像 |
B.倒立放大虚像 |
C.倒立缩小实像 |
D.倒立放大实像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
B.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
C.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 |
D.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相交于一点. |
一凸透镜焦距在10cm与15cm之间,当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为25cm时,所成的像一定是( )
A.放大的 | B.缩小的 | C.正立的 | D.倒立的 |
按照望远镜的发展过程,从前往后出现的顺序正确的是 ( )
A.开普勒望远镜、伽利略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哈勃望远镜 |
B.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哈勃望远镜 |
C.射电望远镜、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哈勃望远镜 |
D.哈勃望远镜、射电望远镜、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 |
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探测器与“战神”小行星擦身而过,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探测器上的照相机先后拍摄了一组照片(镜头的焦距不变).对此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 |
B.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 |
C.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 |
D.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 |
如图中画的视王小刚同学的眼镜,从眼睛判断,他的眼睛( )
A.是远视眼 |
B.是近视眼 |
C.视力常,眼镜是太阳镜 |
D.一只眼视力基本正常,另一只是近视眼 |
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如图所示表示的是来自远处的光经小丽眼球折光系统获得光路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小丽是正常眼睛 | B.应该用凸面镜矫正 |
C.应利用凸透镜矫正 | D.应利用凹透镜矫正 |
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 |
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
D.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
小方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则 ( )
A.得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
B.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
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变小 |
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左移动光屏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焦距约为13cm)、光屏处于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
A.照相机 | B.投影仪 | C.放大镜 | D.潜望镜 |
如图甲所示,F为凸透镜的焦点,P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倍焦距。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P与F的某点上,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乙中的
A. | B. | C. | D. |
去年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内为我们上了一节充满奇幻的太空课.如图所示,是她在展示她制作的一个太空水球,根据这张图片上的情景可以判断,这个水球( )
A.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 B.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
C.相当于一个平面镜 | D.所成王亚平的像是虚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