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4-3描述了眼球在以一定视角观察某一物体时的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是由视角决定的。如果视角大,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大,眼睛所看到的物体就大。下面四种情况,眼睛感到最长的物体是( )
图3-4-3
A.站在20 m远处1.6 m高的人 |
B.18 m远处一棵1.7 m高的小树 |
C.20 m远处1.7 m高的栏杆 |
D.40 m远处1.8 m的竹竿 |
人眼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如图所示表示的是来自远处的光经小丽眼球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小丽是近视眼 | B.小丽是远视眼 |
C.应利用凸透镜矫正 | D.应利用凹透镜矫正 |
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Φ中表示,即Φ=1[]f。平常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凸透镜的度数为正数,凹透镜的度数为负数。则一个凹透镜的度数是-400度,则它的焦度是____________,焦距是____________。
正常人的眼睛“焦距”都小于____________cm,人眼看物体时,物距都大于____________倍焦距。从物体射到人眼睛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在视网膜上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时,人眼方能看见物体。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一个__________透镜,它和眼球中相当于透镜的那部分的综合作用使得眼球这个“照相机”的“镜头”的焦距变__________了。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 |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 |
像的大小(放大或缩小) |
像的正倒 |
1 |
30 |
15 |
缩小 |
倒 |
2 |
20 |
20 |
等大 |
倒 |
3 |
14 |
35 |
放大 |
倒 |
4 |
10 |
/ |
不成像 |
/ |
5 |
8 |
/ |
放大 |
正 |
①分析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第5次实验中,从____________一侧透过透镜看到在____________一侧放大的像。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请你设计一个测量凸透镜焦距的简易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步骤。
(1)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估你的实验方案的优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沿主光轴方向平放一根粗细均匀的棒AB,如图所示,则形成的像A′B′为( )
A.比实物短,且B′端比A′端粗 |
B.比实物短,且A′端比B′端粗 |
C.比实物长,且B′端比A′端粗 |
D.比实物长,且A′端比B′端粗 |
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 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 B.正立放大的虚像 |
C.倒立缩小的实像 | D.倒立等大的实像 |
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的主光轴上,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该物体的明亮、清晰的实像,当用不透光的物体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后,物体此时在光屏上形成的像是( )
A.只有上半部分,亮度不变 |
B.只有下半部分,亮度不变 |
C.与原来相同,亮度不变 |
D.与原来相同,亮度变暗 |
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倍焦距之外逐渐向凸透镜靠拢的过程中,光屏上所成的像将( )
A.一直变大 | B.一直变小 |
C.先变大后变小 | D.先变小后变大 |
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30 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到物距为15 cm时,它的像一定是( )
A.放大的实像 | B.缩小的实像 |
C.放大的虚像 | D.缩小的虚像 |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当烛焰离透镜12 cm时成的是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7 cm时成的是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下列的哪个值( )
A.8 cm | B.10 cm | C.11 cm | D.14 cm |
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8 cm处,在透镜另一侧20 cm处成一清晰像,则此透镜的焦距 ( )
A.一定大于20 cm | B.一定小于9 cm |
C.一定在10 cm到8 cm之间 | D.一定在9 cm到10 cm之间 |
张晨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 B.烛焰位于b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
C.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 D.烛焰位于d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