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芳在距平面镜1m处照镜子.她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 (实/虚)像,如果小芳向平面镜靠近0.3m,她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m,像的大小 (变大/变小/不变).
身高1.6m的小红站在平面镜前2m处,她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她的像高是 m,她和像之间的距离是 m。“镜中的小红”是 (填“虚”或“实”)像。
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拿一支没有点燃的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同时也证明了像与物体的大小 。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处于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所成的像是 (选填“缩小”或“放大”)的,依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小庆把自己的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 (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蜡烛的像变得清晰。
(3)请你比较甲、乙两图中平面镜与凸透镜所成的像的两个不同点:
① ; ② 。
上学前,身高1.6m的小美同学站在穿衣镜前1.2m处整理着装,看到的“镜中人”是她的 (选填“虚”或“实”)像,像与她之间的距离是 m,如果她向镜面移动0.5m,她的像高 1.6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小明对自动感应门很感兴趣,想了解其原理.他查阅有关资料后得知,自动感应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感应装置接受到人所发出的红外线,将门打开;另一种是感应装置发出微波来感知向门移动的物体,将门打开.以下设计方案能探究某自动门是哪种类型的是
A.速度相同的两个人分别向门靠近,观察门的反应 |
B.人以两种不同速度分别向门靠近,观察门的反应 |
C.门打开后,人在门前静止一段时间,观察门的反应 |
D.白天和黑夜让人向门靠近,观察门的反应 |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找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用直线把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于是,可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
⑴该实验采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作为平面镜,是为了能确定 ,能比较 。
⑵如果在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 (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 。
⑶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c所示的现象.这说明: 。
⑷有同学发现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变大,这个同学眼见为实的结论是错误的,你判断的依据是 .
“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是《菊花台》中的一段歌词。以下对“成双”的理解,正确的是
A.“我”和“你”成双 | B.“我”和“你的影子”成双 |
C.“我”和湖面反射的“我的影子”成双 | D.“我”和湖面折射的“我的影子”成双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⑴如图甲所示,拿一支没有点燃的、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同时也证明了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⑵实验中如果像与物无法重合,原因可能是 。
⑶如图乙是某同学实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
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1)在图甲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MN的像M′N′.
(2)在图乙中,小球从水平桌面上滚下,画出小球在A位置时所受的重力的示意图.
(3)在图丙中,根据磁感线方向标出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和小磁针的N极.
小明身高1.7 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l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是 _m,他到像的距离是_ m。若将一块木板放在平面镜前,如图所示,请画图说明他能否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的脚尖。
(1)王芳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 m,现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的后面1m处,如图1所示,这时她 (选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2)为了探究电阻串联与分电阻的关系,在图2中,应分别将 (选填“甲、乙”、“甲、丙”、“乙、丙”)两次接入丁图中.实验结论是通过观察并比较两次接入并闭合开关后,灯泡的亮暗程度来得到的.灯泡亮的那次,表明接入的电阻 (选填“大”、“小”、“相等”)
(3)国家标准规定以A0、A1、A2、B1、B2等标记来表示纸张幅面规格,以“克重”来表示纸张每平方米的质量.刘刚家新买回一包打印纸,包上标注着“A4 70 g 500 sheet 210×297mm”,意思是该包纸是500张规格为70g、210mm×297mm的A4通用纸.刘刚想知道这种纸的厚度和密度,只需用刻度尺测出这报纸的厚度.如果刘刚测得这包纸的厚度为5cm,那么这种纸的厚度是 mm,密度是 kg/m3.
(4)2012年“攀登中国:全国攀登健身大赛首站比赛于5月20日在成都开赛,数百名攀登爱好者共同挑战四川广播电视塔,来自四川烹专的封德军第一个登顶成功,他跑上208米、1580级台阶的成绩为8分23秒.如果封德军的体重为70kg,则他登塔所做的功是 J,功率是 W.(g取10N/kg,结果保留整数)
(5)全世界石油、煤炭消耗量的迅速增长,导致全球能源危机加剧.因此,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成为全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张浩家的太阳能热水器内装有100kg、25℃的水,经过一天的照射后.温度升高了50℃.则水升温吸收的热量为 J,至少可以节约煤的质量 kg.[假设媒烧水时有效利用的热量占煤燃烧放出热量的10%,且已知水的比热容4.2×103J/(kg•℃).煤的热量值是3.0×107J/kg]
小钢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中把蜡烛B放在薄透明玻璃板另一侧 的位置,进一步研究可得出: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2)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观察到蜡烛B与蜡烛A所成的像重合,由此可得出:像与物
的 相等。
绵阳夜晚当涪江三桥上灯光时,涪江水上实景与江中“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已知三桥下涪江水深为2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12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 m;若涪江水再上涨0.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的 “倒影”相距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