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光的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我国古代使用的铜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
B.激光准直利用了光的折射性质 |
C.老花镜的焦距可以在太阳光下用刻度尺粗略测出 |
D.照相机照相时在底片上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
某同学的身高是1.65m,当他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5m处的时候,他与像的距离为______m,若他以0. 5m/s的速度向镜子方向匀速运动3s后,则这时的像高度是______m,在这个过程中像相对镜子的移动速度是______m/s。
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如下图所示,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和像 的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 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上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 的烛焰的像。
下图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 (填“M”或“N”)侧观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4)实验时小芳发现不管怎么移动蜡烛N也不能使它与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
(5)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还发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
(6)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芳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有一个点光源S,放在平面镜MN前,若镜MN不动,光源S以2 m/s的速度沿与镜面成 45°角的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则光源S在镜中的像S'将( )
A.以速度4 m/s沿SO直线方向向右平移 |
B.以速度2 m/s沿垂直于SO方向向上平移 |
C.以速度4 m/s沿SO直线方向向左平移 |
D.以速度2 m/s沿垂直于SO方向向下平移 |
如图甲所示,小丽同学在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竖直地放于玻璃板前后,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 直到看上去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实验中:
⑴如果有5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______的关系;
⑵小丽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⑶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小丽经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出实验结论,接下来小丽应该进行的操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要求作图
⑴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⑵如图所示,一束与水平面成30°夹角的太阳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竖直射入井中,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和平面镜的位置。
⑶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垂直射到玻璃砖的一个面上,请你作出这束光线进入玻璃砖内的径迹和从斜面离开玻璃砖后的大致径迹.
⑷如图,请画出从光源S发出的三条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
(1)请在下左图中画出对应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如下图所示,有一物体AB置于平面镜前,请作出它在平面镜中的像。
(3)完成下列透镜的光路;
小军对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 )
A.水中的月亮——光的直线传播 |
B.路灯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 |
C.用镜子增大空间感——平面镜成像 |
D.近视眼镜的镜片——凸透镜 |
照镜子时,你会在镜里看到另外一一个“你”,镜里的这个“你”就是你的像。下列关于这个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镜里的像是虚像 |
B.像的大小与镜的大小有关 |
C.镜里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
D.人向镜靠近0.2m,像将远离镜0. 2m |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
(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为什么要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
。
(4)将点燃的蜡烛放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答 。理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