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装有液体的甲、乙两烧杯中,同时放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如图所示,当物体静止后两烧杯内液面恰好相平.若液体对甲、乙两烧杯底部压强分别是P甲、P乙,液体对两物体的浮力分别是F甲、F乙,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 P甲>P乙,F甲=F乙 |
B.P甲=P乙,F甲>F乙 |
C.P甲=P乙,F甲<F乙 |
D. P甲<P乙,F甲=F乙 |
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密度为ρ甲、ρ乙的液体。今有A、B两个实心小球,质量分别为mA、mB,体积分别为VA、VB,密度分别为ρA、ρB。已知它们的密度关系为ρ甲>ρA>ρB>ρ乙,则( )
A.若VA=VB,将两球都放入甲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相等
B.若VA=VB,将两球都放入乙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之比为ρA:ρB
C.若mA=mB,将A、B两球分别放入乙、甲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相等
D.若mA=mB,将A、B两球分别放入甲、乙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之比为
ρB:ρ乙
把重为5N,体积为600cm3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取10N/kg)( )
A.物体漂浮F浮=6N | B.物体悬浮F浮=5N |
C.物体漂浮F浮=5N | D.物体沉在水底F浮=5N |
我市于2011年6月6日(端午节)成功举办了第五届“中国湛江海上国际龙舟邀请赛”,在划龙舟比赛活动中,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龙舟是运动的 |
B.龙舟漂浮在水面上时,龙舟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 |
C.桨往后划,龙舟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D.停止划桨后,龙舟还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
如图所示,将—个由某种材料制成的空心球放人甲液体中,小球漂浮在液面上;若把它放人乙液体中,小球沉人杯底。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小于甲液体的密度 |
B.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
C.球在甲液体中受的浮力小于它在乙液体中受的浮力 |
D.球在甲液体中受的浮力等于它在乙液体中受的浮力 |
一只空心球总体积为V,球腔容积为V/2,当腔内不灌水时,它在水中有一半露出水面,若将球腔内注满水再放入水中,则: ()
A.球仍浮在水面上,但露出水面部分小于V/2 |
B.球保持V/2的体积露出水面 |
C.球将下沉 |
D.球可悬浮在水中任一位置 |
取一片金属箔做成中空的桶,它可以漂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如果将此金属箔揉成团,它会沉入水底。比较上述两种情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属箔漂浮时受到的重力比它沉底时受到的重力小 |
B.金属箔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比它沉底时受到的浮力小 |
C.金属箔沉底时排开水的体积比它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小 |
D.金属箔沉底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与桶底支持力的合力 |
如图所示,鸡蛋放入水中后沉入烧杯底,然后往水中加浓盐水后,鸡蛋浮出水面,由以上现象可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鸡蛋的重力小于其浮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 |
B.浮在盐水中的鸡蛋所受的浮力,比沉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小 |
C.鸡蛋的密度小于盐水的密度 |
D.鸡蛋的重力大于在纯水中所受的浮力 |
图中,重为5N的木块A,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绳子的拉力为3N,若绳子突然断了,木块A在没有露出水面之前,所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 ]
A.5N,竖直向下 | B.3N,竖直向上 | C.2N,竖直向上 | D.8N,竖直向下 |
新鲜鸡蛋在水中会下沉,小华向水中加盐并轻轻搅拌,随着盐的溶解,可以看到鸡蛋会上浮,如图4所示,这是因为 ( )
A.鸡蛋的重力减少,重力小于浮力 | B.鸡蛋的质量减少,浮力增大 |
C.鸡蛋排开盐水的体积增大,浮力增大 | D.液体的密度变大,鸡蛋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 |
水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水的密度、沸点、凝固点、比热容等性质发生变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如果水的密度变得与水银一样大,那么石头和铁埠都可以在水面上漂浮 |
B.如果水的沸点升高到120℃,那么煮熟、煮烂食物变得更容易 |
C.如果水的凝固点降低到-150℃,那么所有的冰山将不会存在 |
D.如果水的比热容变得很小,那么相同情况下将水烧开所用的时间会更长 |
如图4所示,三个球的体积相等,木块露出水面一半,静止时 ( )
A 铁球受到的浮力一定小于它本身的重力,铁球一定是实心的。
B 铜球受到的浮力一定等于它本身的重力,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C 木球浮得最高,所以木球受到的浮力最大。
D 铜球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铁球受到的浮力。
两个容器完全相同,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静止在液体中,所处位置如图3所示且两液面相平。下列关于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以及两个小球受到的浮力F甲、F乙的大小比较中,正确的是………………………………( )
A.P甲>P乙F甲>F乙 |
B.P甲>P乙F甲=F乙 |
C.P甲=P乙F甲>F乙 |
D.P甲<P乙F甲<F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