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图所示,在调节平衡后的杠杆两侧,分别挂上相同规格的钩码,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两侧各去掉一个钩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左端下沉 | B.右端下沉 | C.仍然平衡 | D.无法判定 |
如图重为G的均匀木棒竖直悬于O点,在其下端施一水平拉力F,让棒缓慢转到图中虚线所示位置.在转动的过程中( )
A.动力臂逐渐变大 | B.阻力臂逐渐变小 |
C.动力F逐渐变大 | D.动力F逐渐减小 |
如图所示,用一根绳子绕过定滑轮,一端拴在钩码上,手执另一端,分别用力F1、F2、F3匀速拉起钩码.忽略绳子与滑轮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1较小 |
B.F2较大 |
C.F1、F2、F3的大小不能确定 |
D.如果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那么力F1、F2、F3做的功相等 |
如图,一块厚度、密度均匀的长方形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用一竖直向上的力,欲使其一端抬离地面.则( )
A.F甲>F乙,因为甲方法的动力臂长 |
B.F甲<F乙,因为乙方法的阻力臂长 |
C.F甲>F乙,因为乙方法时阻力臂短 |
D.以上说法都不对 |
如图所示,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作用在杠杆B点的力在位置1时为F1,在位置2时为F2.则F1与F2的大小关系是( )
A.F1<F2 | B.F1=F2 | C.F1>F2 | D.无法判断 |
以下是一双吃饭用的木筷的“自述”:其中违背物理原理的是( )
A.“当我斜插在玻璃水杯中,你会看到我的身子向上弯折了” |
B.“当人们在餐桌上使用我时,我一定是省力杠杆” |
C.“当我放在水中,我会漂浮在水面上” |
D.“将干燥的我接入电路,我拒绝电流从我身上流过” |
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许多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实验推理法、理想模型法、等效替代法等。下列过程中运用了“实验推理法”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 |
B.将撬棒、剪刀等抽象为杠杆 |
C.用总电阻替代各分电阻 |
D.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
如图所示,活塞式抽水机手柄可以看作是绕O点转动的杠杆,它在动力F1和阻力F2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 )
A.F1•OC=F2•OA | B.F1•OD=F2•OB |
C.F1•OE=F2•OA | D.F1•OE=F2•OB |
如图所示,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操作能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的是( )
A.减少钩码的个数 |
B.将钩码悬挂点的位置向右移 |
C.保持拉力方向不变,将弹簧测力计向右移 |
D.保持弹簧测力计悬挂点的位置不变,使其向右倾斜 |
如图所示,杠杆始终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其从①一②一③.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A.逐渐变大 | B.逐渐变小 |
C.先变大后变小 | D.先变小后变大 |
如图所示,是一种指甲刀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是一个省力杠杆 |
B.D处刀刃较薄,可以增大压力 |
C.杠杆ABC上有粗糙的花纹,可以减小摩擦 |
D.指甲刀只有两个杠杆,一个省力杠杆,一个费力杠杆 |
如图所示,一均匀杠杆A处挂2个钩码,B处挂1个钩码,杠杆恰好平衡,若每个钩码质量均为50g,在A、B两处再各加一个钩码,那么:( )
A.杠杆仍平衡
B.杠杆左边向下倾
C.杠杆右边向下倾
D.无法判断
劳动人民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研究,总结出许多富有物理含义的谚语、俗语。下列四句谚语、俗语中对应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
A.“孤掌难鸣”————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
B.“隔墙有耳”————固体能传声 |
C.“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高于一般炉火火焰的温度 |
D.“秤砣虽小压千斤”————杠杆的平衡条件 |
如图所示,是一种指甲刀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是一个省力杠杆 |
B.D处刀刃较薄,可以增大压力 |
C.杠杆ABC上有粗糙的花纹,可以减小摩擦 |
D.指甲刀只有一个杠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