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小明把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某位置时,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恰好与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仅根据这步实验,小明就提出:“若将蜡烛A移到其他位置,玻璃板所成的像始终是与物等大的”.他这一提法属于( )
A.猜想 | B.评估 | C.设计实验 | D.实验结论 |
用滴管从瓶中吸取酒精,滴在手上,感觉凉凉的.小明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酒精的温度低于手的温度;猜想2酒精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随后他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用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手的温度t1和烧杯中酒精的温度t2,并重复多次,均发现t1>t2.由此,他( )
A.只能验证猜想1 |
B.只能验证猜想2 |
C.既能验证猜想1,也能验证猜想2 |
D.既不能验证猜想1,也不能验证猜想2 |
通过放大镜观看周围的物体时发现,近处的物体是正立、放大的,而稍远处的物体是倒立放大的,更远处的窗户则是倒立、缩小的.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经过讨论形成了下面四个问题.你认为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
A.物体通过凸透镜所形成的像都有哪些种类 |
B.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 |
C.凸透镜在什么情况下能成什么样的像 |
D.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物、镜间的距离有何关系 |
乒乓球的直径被加大后,提高了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玛丽认为直径增加了,乒乓球的弹性减弱了,吉姆认为乒乓球弹性是否减弱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能够证明玛丽的说法是否正确的是( )
A.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掷向竖直墙壁,比较反弹后落地的距离 |
B.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抛向地面,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
C.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在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
D.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在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
同学们在课外阅读时发现,资料上给出的常见物质的密度值中,固体和液体中没有附加条件,而气体密度表中则有附加的条件“0℃、标准大气压下”.据此,同学提出了下列问题,其中有价值且可供探究的问题是( )
A.为什么气体密度要有附加条件? |
B.气体的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
C.气体的密度与温度、气压有怎样的关系? |
D.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密度都会与温度有关吗? |
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他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对“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 | B.实验 | C.评估 | D.分析与论证 |
小华骑自行车下坡时,发现下坡后不踩自行车能滑行好长一段距离,于是,他想研究自行车滑行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作出以下猜想,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自行车滑行距离跟车的质量有关 |
B.自行车滑行距离跟车轮与路面间的摩擦力有关 |
C.自行车滑行距离跟斜坡高度有关 |
D.自行车滑行距离还受骑车人重心上下移动影响 |
小明在使用量筒时发现,有的液体在量筒中液面向下凹,有的液体在量筒中液面向上凸,针对这一现象,请你提出一个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物理问题( )
A.容器中的液面为什么有时下凹、有时上凸? |
B.容器中的液面下凹或上凸与哪些因素有关? |
C.量筒中的液面下凹或上凸与液体的种类和量筒的材料有何关系? |
D.容器中的液面下凹或上凸与液体的种类和容器的材料有何关系? |
为了探究运动与静止的鸡蛋撞击时谁更容易破,小明让鸡蛋分别从斜面上的A、B、C三处由静止释放,撞击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另一只相同的鸡蛋.实验结果是,第一次两只蛋都破;第二次甲蛋完好乙蛋破;第三次两蛋都不破.接下来的步骤是( )
A.得出“与鸡蛋动静无关的”结论
B.得出“静止的鸡蛋更易破”的结论
C.在B处释放再重复做几次实验
D.分别在A、B、C处释放再重复做几次实验
不同物质的导电能力不同,李勇认为这可能与物体的材质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大小完全相同,由不同物质制成的圆棒分别接在同一电路中,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就李勇认为“可能与物体的材质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 B.猜想与假设 | C.设计实验 | D.分析论证 |
某小组自学“塞贝克效应”后,知道了在两种金属组成的回路中,如果使两个接触点的温度不同,在回路中将会出现电流。他们设计实验,验证所学到的结论。该小组利用铁丝和铜丝两种导线组成图(a)所示的闭合回路,并将相连的两个交叉点A、B分别置于烧杯中和酒精灯上方。做了如图(a)、(b)、(c)所示的三次实验。请仔细观察图中的装置、操作和现象,回答以下问题。
①该小组所设计和开展的实验,能否验证他们所学的规律,请说明理由。________
②分析比较图7(a)、(b)和(c)中的电流表示数以及相关条件,可得:________
(6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热电偶
把两种不同材料的导线(如铁线和铜线)组成如图所示的闭合回路,当AB 两端存在温度差时,回路中就会有电流通过,这就是塞贝克效应,这种电路叫热电偶电路,实验表明:热电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跟相互连接的两种金属丝的材料有关;跟接点A和B 间的温度差有关,温度差越大,回路电流越大.
(1)其它条件不变,只将铁丝换成铜丝,电路电流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或“变为零”).
(2)其它条件不变,只将A 处杯中的冰水混合物换为沸水,电路电流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或“变为零”).
(3)其它条件不变,移去酒精灯,将B 放人另一杯冰水混合物中,稳定后,电路电流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或“变为零”).
(4)这样的热电偶实际上是一个电源,它的电能是由 能转化而来.
(5)热电偶电路可以把温度信号换成 信号,利用这种性质可以把热电偶做成 (写出一种应用).
实验桌上有如下实验器材: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和电阻箱(电路图符号 )各一个、一块已调零的电流表、两个开关、导线若干。请选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两个电阻R1与R2并联时,如果流过定值电阻R1的电流保持不变,则电阻R1与电阻箱接入电路中的电阻R2的总功率P与电阻R2的关系式为:(k和b为常量)。请画出实验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小李和小明为研究导体的某种性质。选用的器材有:多节新干电池、电流表、电压表、电键、若干导线,以及长度相同,但材料不同(A、B两种金属)和横截面积不同(粗、细两种规格)的甲、乙、丙三根导体。该同学正确连接电路,并将实验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和表三中。
表一 导体甲(金属A 粗) |
|
表二 导体乙(金属A 细) |
|
表三 导体丙(金属B 粗) |
|||||||||
实验 序号 |
1 |
2 |
3 |
|
实验 序号 |
4 |
5 |
6 |
|
实验 序号 |
7 |
8 |
9 |
U(V) |
1.5 |
3.0 |
4.5 |
|
U(V) |
3.0 |
4.5 |
6.0 |
|
U(V) |
1.5 |
4.5 |
7.5 |
I(A) |
0.3 |
0.6 |
0.9 |
|
I(A) |
0.3 |
0.45 |
0.6 |
|
I(A) |
0.1 |
0.3 |
0.5 |
①在实验过程中,同学是用 的方法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或7、8与9)的电压和电流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得的初步结论是: 。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可得的初步结论是:当导体两端电压相同时,通过不同导体的电流是不同。
④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或表三中的电压和电流的比值,可得到的结论: 。
⑤小李和小明在仔细研究了表一、表二和表三后又有了新发现:导体的材料和导体的横截面积会影响导体两端电压和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小明分析表二和表三得出了“导体横截面积越小,导体两端电压和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越小”的结论,你认为这一结论是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物理课上,同学们观察了下图所示的实验:用细线将一金属小球悬挂起来,把小球拉到一定的高度(此时细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为α,小球离开最低位置的距离为S),然后释放,小球将左右摆动。
(1)此实验说明:
(2)课后小宁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小球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或摆动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对此,同学们进行了探究。小宁提出猜想:小球摆动的快慢可能跟细线的长度(L)有关。于是小宁和小军来到实验室,找来了以下器材:
A.秒表 B.长为0.8m的细线 C.长为1.0m的细线 D.铜球 E.铝球(D、E两球体积相等,都有相同的小孔,便于系线)
为了验证小宁的猜想,请你帮他们设计出简要的实验步骤。
选用的器材是(选填上列器材前的字母):
具体操作:
(3)对小宁提出的问题,除了他的猜想外,请你再提出两个猜想:
①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