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一章1.2练习卷
在学习了电流和电压的概念后,老师用同一只灯泡给大家做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要求大家根据实验中的现象提出一个科学问题.经过讨论,大家提出的以下四个问题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是( )
A.同一灯泡中电流的大小跟它两端的电压是否有关? |
B.同一灯泡发光的亮度跟它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
C.同一导体中电流的大小跟它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
D.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及其电阻有什么关系? |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
铝 |
铁 |
铜 |
水 |
煤油 |
密度/(kg•m3) |
2.7×103 |
7.9×103 |
8.9×103 |
1.0×103 |
0.8×103 |
比热容/[J(kg•℃)] |
0.88×103 |
0.46×103 |
0.39×103 |
4.2×103 |
2.1×103 |
长1m、横截面积1mm2的导线在20℃时的电阻值/Ω |
0.027 |
0.096 |
0.017 |
/ |
/ |
A.用同样的酒精灯给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后,发现水中的温度计示数较高
B.装有煤油和水的两个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可用图象表示,其中图线b表示的是煤油
C.将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铝块分别拉成粗细相同的铜线和铝线,将它们并联接入电路中,则通过铜线的电流较大
D.用力分别匀速提升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提升的高度之比为3:2,所用的时间之比为5:9,则两次拉力的功率之比为79:10
为了探究运动与静止的鸡蛋撞击时谁更容易破,小明让鸡蛋分别从斜面上的A、B、C三处由静止释放,撞击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另一只相同的鸡蛋.实验结果是,第一次两只蛋都破;第二次甲蛋完好乙蛋破;第三次两蛋都不破.接下来的步骤是( )
A.得出“与鸡蛋动静无关的”结论
B.得出“静止的鸡蛋更易破”的结论
C.在B处释放再重复做几次实验
D.分别在A、B、C处释放再重复做几次实验
在“比较不同液体的比热容大小”的实验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四种液体加热,得到如表所示的数据:
次数 |
液体 |
质量/g |
升高的温度/℃ |
加热时间/min |
1 |
水 |
200 |
10 |
7 |
2 |
甲 |
200 |
20 |
10 |
3 |
乙 |
400 |
20 |
14 |
4 |
丙 |
400 |
15 |
14 |
如果四次实验中,在相同时间内,水、甲、乙、丙吸收的热量相等,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水=4.2×103J•(kg•℃)﹣1,则由上述条件可得( )
A.第1次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等于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
B.第1、2次实验中,甲液体吸收的热量比水吸收的热量多
C.乙液体的比热容为2.1×103J•(kg•℃)﹣1
D.丙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北方春天空气寒冷干燥,人的皮肤容易失水干裂,夏天高温潮湿,皮肤比较滋润.老师要求同学们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发现并提出一个科学问题,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为合理,最有探究价值的是( )
A.空气干燥,水分容易蒸发导致皮肤干裂 |
B.是否有可能在温度降低时,水分蒸发反而变快? |
C.水分的蒸发快慢,与空气的湿度有什么关系? |
D.皮肤是否干燥,与什么因素有关? |
把一个西瓜皮轻轻放在水面上,能漂在水面上,而把它没入水中它却沉入水底,同学们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发现并提出一个科学问题.同学们提出的下面四个问题中,通过探究最能揭示这一现象物理本质的是( )
A.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受浮力? |
B.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
C.物体所受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
D.物体的浮沉与浮力、重力有什么关系? |
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内容,对某一物理量的测量,需要对测量仪器进行选择,对测量仪器选择的方法是( )
A.任何测量仪器都可以 | B.精密度较高的仪器 |
C.规格较大的仪器 | D.根据需要选择 |
小明在使用量筒时发现,有的液体在量筒中液面向下凹,有的液体在量筒中液面向上凸,针对这一现象,请你提出一个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物理问题( )
A.容器中的液面为什么有时下凹、有时上凸? |
B.容器中的液面下凹或上凸与哪些因素有关? |
C.量筒中的液面下凹或上凸与液体的种类和量筒的材料有何关系? |
D.容器中的液面下凹或上凸与液体的种类和容器的材料有何关系? |
小华骑自行车下坡时,发现下坡后不踩自行车能滑行好长一段距离,于是,他想研究自行车滑行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作出以下猜想,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自行车滑行距离跟车的质量有关 |
B.自行车滑行距离跟车轮与路面间的摩擦力有关 |
C.自行车滑行距离跟斜坡高度有关 |
D.自行车滑行距离还受骑车人重心上下移动影响 |
某同学使用矿泉水瓶设计了下列几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不能完成实验目的是( )
A.探究压强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
B.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
C.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
D.验证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
如图,小东在探究“比较水和铁砂的吸热能力”.实验中选取的是初温相同的水和铁砂,下列关于此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使实验更科学合理,应该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探究 |
B.实验中所需要的测量仪器有温度计、天平和秒表 |
C.用酒精灯对质量水和铁砂进行均匀加热,只需记录加热时间,就可以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 |
D.此实验的正确结论支持“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的说法 |
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大,隔着石棉网同时加热规格相同、分别装上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沙子和水的容器,装置如图所示.这个过程中( )
A.加热相同时间,水吸收的热量多 |
B.石棉网的作用是使放在其上面的容器均匀受热,此实验已不缺仪器 |
C.同一时刻水的温度比沙子高 |
D.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加热较长的时间 |
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他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对“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 | B.实验 | C.评估 | D.分析与论证 |
同学们在课外阅读时发现,资料上给出的常见物质的密度值中,固体和液体中没有附加条件,而气体密度表中则有附加的条件“0℃、标准大气压下”.据此,同学提出了下列问题,其中有价值且可供探究的问题是( )
A.为什么气体密度要有附加条件? |
B.气体的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
C.气体的密度与温度、气压有怎样的关系? |
D.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密度都会与温度有关吗? |
乒乓球的直径被加大后,提高了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玛丽认为直径增加了,乒乓球的弹性减弱了,吉姆认为乒乓球弹性是否减弱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能够证明玛丽的说法是否正确的是( )
A.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掷向竖直墙壁,比较反弹后落地的距离 |
B.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抛向地面,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
C.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在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
D.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在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
通过放大镜观看周围的物体时发现,近处的物体是正立、放大的,而稍远处的物体是倒立放大的,更远处的窗户则是倒立、缩小的.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经过讨论形成了下面四个问题.你认为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
A.物体通过凸透镜所形成的像都有哪些种类 |
B.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 |
C.凸透镜在什么情况下能成什么样的像 |
D.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物、镜间的距离有何关系 |
用滴管从瓶中吸取酒精,滴在手上,感觉凉凉的.小明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酒精的温度低于手的温度;猜想2酒精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随后他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用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手的温度t1和烧杯中酒精的温度t2,并重复多次,均发现t1>t2.由此,他( )
A.只能验证猜想1 |
B.只能验证猜想2 |
C.既能验证猜想1,也能验证猜想2 |
D.既不能验证猜想1,也不能验证猜想2 |
小明为了探究有关电路知识,找来电器元件和导线想完成以下几组实验,其中旧电池两端电压恒为2.5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则下列哪组实验探究目的不能实现( )
A.两个小灯泡可同时正常发光 |
B.两个开关可控制小灯泡独立正常发光 |
C.只用电压表可测出小灯泡功率 |
D.只用电流表可测出小灯泡功率 |
手边现有三节新的干电池,一只额定电压为3.8V的小灯泡(阻值约为10Ω),滑动变阻器(50Ω、1A)、电流表电压表各一个,导线和开关若干.利用这些器材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B.探究灯泡亮度与实际功率的关系
C.测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D.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