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琴弦振动时,猜想: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音调的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他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他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编号 |
琴弦材料 |
琴弦的长度/cm |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
A |
铜 |
40 |
0.5 |
B |
尼龙丝 |
40 |
0.5 |
C |
尼龙丝 |
30 |
0.5 |
D |
钢 |
20 |
0.3 |
E |
钢 |
20 |
0.7 |
(1)如果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你认为他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的弦(只填写字母代号)。
(2)想探究弦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的关系应选________,想探究弦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应选________。本题的探究实验所用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法。
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1)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 号(填写编号)。
(2)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的增大而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 (能/不能); 理由:
(3)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规律的摆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所产生的。请设计一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明的想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判断方法。
实验方案: ;
判断方法
小春发现高速公路常有如图1所示的限速警告标志,他问爸爸:为什么在相同的道路上行驶的汽车却会有不同的最高时速限制呢?爸爸告诉他:大车质量大,惯性大,如果速度太快的话,遇紧急情况时不能及时停下来,极易造成交通事故.小春想:这就是说在相同情况下大车要停下来所用的距离比小车要长?为此,他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及以下探究方案:
①让一辆小车从光滑斜面上某位置由静止滑下,测出它在水平面运动的距离s1;
②给小车车厢里添加适当的钩码,并使小车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测出它在水平面运动的距离s2;
③再继续增加钩码数量,重复步骤②;
④比较各次水平运动距离s的大小,归纳出结论.
对于上述探究方案,请你作答:
(1)给小车添加钩码的目的是:
(2)让小车从同一高度下滑的目的是:
(3)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成了 能.
(4)假设各次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均相同,则s2_____________ s1(选填:“>”、“=”或“<”),原因是: .
(5)小春的探究方案合理吗? .为什么? .
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对此进行了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他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
材料 |
长度(cm) |
横截面积(mm2) |
编号 |
材料 |
长度(cm) |
横 截面积(mm2) |
A |
铜 |
60 |
0.76 |
F |
铜 |
100 |
0.76 |
B |
铜 |
60 |
0.89 |
G |
钢 |
80 |
1.02 |
C |
铜 |
60 |
1.02 |
H |
尼龙 |
80 |
1.02 |
D |
铜 |
80 |
0.76 |
I |
尼龙 |
100 |
1.02 |
E |
铜 |
100 |
1.02 |
J |
铜 |
|
1.02 |
(1)小华选用了H、I两根琴弦,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_________的关系,
(2)小惠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_________(填写编号)的琴弦。
(3)小华认为:如果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还要添加一根铜琴弦J,请写出它的长度为________cm。
在学习二胡、琵琶演奏的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右表所列的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该表中所缺的数据分别为_____和____。
(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 。
做完“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实验,小红对实验的结果感到非常吃惊,同时对“放入回形针多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猜想.指出列出的猜想中,不合理的是( )
A.杯子的材料 | B.杯口的大小 |
C.杯里所盛的液体 | D.杯子的生产厂家 |
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载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⑶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⑷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还需进行操作是 。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进行了图示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
(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 ;
(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 ;
材料种类 |
聚酯棉 |
软木 |
泡沫 |
玻璃杯发声大小 |
最小 |
最大 |
较大 |
最强 |
最弱 |
较弱 |
(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 ;
(4)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 (写出一个即可)。
小雨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对眼睛视角大小的相关因素,他通过观察不同高度的树木且不断地改变眼睛与树木的距离,如图所示,得到数据,如表格所示:
物体高度h(m) |
4 |
2 |
1 |
|||||||||
距物体距离s(m) |
8 |
6 |
4 |
2 |
8 |
6 |
4 |
2 |
8 |
6 |
4 |
2 |
视角a(度) |
28 |
36.8 |
53.1 |
90 |
14.2 |
19 |
28 |
53 |
5.5 |
9.5 |
14.2 |
28 |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有:
(1)小雨眼睛中成 的实像。
(2)在观察相同高度的物体时,物距越远视角越 。
(3)观察者的眼睛与物体距离不变时,物体高度越大,视角越 。
(4)人眼能够看清物体的最小视角是1/60°,登月的宇航员能看清万里长城吗?简要说明理由。
泡沫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具有轻抚、多孔、保温、隔热、隔音、减震等优点,同学们对此很好奇,围绕其隔音的性能,提出了以下的问题,你认为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A.“它为什么能隔音?” |
B.“它的轻抚特点对减震有什么影响?” |
C.“厚度的变化对保温、隔热性能有什么影响?” |
D.“多孔结构对隔音性能有什么影响?” |
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后,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发现把火柴头放在凸透镜焦点处一段时间后,火柴会被点燃。他想进一步探究不同的透镜对火柴的点燃效果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们讨论后,他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1:凹透镜也能点燃火柴;
猜想2: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焦距大小有关;
猜想3: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直径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判断猜想1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 。
(2)为了验证猜想2是否正确,他们选用直径相同而焦距不等的凸透镜进行多次实验,发现火柴被点燃的时间基本相等。这说明猜想2是 的。
(3)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简要做法: ;
如何判断: 。
小华和小红在广场看到小朋友玩套圈游戏(如图甲所示)时,发现水平抛出的套圈落地时的水平距离不尽相同,引起了他们的思考.于是他们按图乙所示方法,找来圆弧轨道(末端水平)、一个小钢球,探究钢球水平抛出的落地点到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前,他们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1:与小球在轨道上静止释放时的高度h有关;
猜想2:与水平抛出点的离地高度H有关.
(1)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需用测量水平距离s.请你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帮助他们确定s的起点位置O,写出具体的方法 .
(2)下表是他们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
①分析实验序号为 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与小球在轨道上静止释放时的高度h成正比;
②综合分析表中所给数据,请你写出s与h、H之间的关系式: .
③接着小华又想探究小球抛出的水平距离与小球的质量是否有关.请你简述小华的实验方案.简要做法: ;如何判断: .
实验 序号 |
轨道末端水平部分离地面的高度 H/m |
小球在轨道上由静止释放时的高度h/m |
落地点与抛出 点的水平距离s/m |
落地点与抛出 点的水平距离的平方s2/m2 |
1 |
0.5 |
0.1 |
0.45 |
0.2 |
2 |
0.5 |
0.2 |
0.63 |
0.4 |
3 |
0.5 |
0.3 |
0.78 |
0.6 |
4 |
1.0 |
0.1 |
0.63 |
0.4 |
5 |
1.0 |
0.2 |
0.89 |
0.8 |
6 |
1.0 |
0.3 |
1.10 |
1.2 |
人从灯下经过,会在地上投下影子。影子是光被不透明物体挡住后,在其背面形成的暗区,当光照强度不同时,影子(暗区)与周围亮区的明暗对比程度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会感觉影子有“浓淡”之别,影子的“浓淡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小明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灯的功率存在一定关系;
猜想二:可能与影子离灯的距离存在一定关系;
猜想三:可能与人离灯的距离存在一定关系;
实验方法:在水平桌面上竖立一个不透明的白屏,在屏两侧等距离的位置各固定一根同样的木棒,在屏的两侧各点亮一盏灯,通过一定的方法同时观察屏上的木棒形成的影子的“浓淡程度”。调节一盏灯的位置,当两侧屏上的影子“浓淡程度”一样时,记录灯的功率和灯到屏的距离,解析相关数据,寻找规律,具体实验如下:
步骤一:在屏两侧距屏1米处各点亮一盏25 瓦灯,观察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相同;
步骤二:将右侧25 瓦灯换成40 瓦灯,观察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不同;
步骤三:保持左侧25 瓦灯的位置不变,移动右侧40 瓦灯,直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一样时,记录相关数据;
步骤四:将右侧的灯依次换成60瓦、100瓦、250 瓦,重复步骤三,实验结果如下:
灯的功率/瓦 |
灯功率的平方数 |
屏上影子离灯距离/米 |
屏上影子离灯距离的平方数 |
25 |
625 |
1 |
1 |
40 |
1600 |
1.26 |
1.6 |
60 |
3600 |
1.55 |
2.4 |
100 |
10000 |
2 |
4 |
250 |
62500 |
3.16 |
10 |
步骤一、二的结果,可以支持哪个猜想?__________________。
现有一盏200瓦的灯,放在屏右侧距离屏__________米处,屏上的影子“浓淡程度”会与左侧25瓦灯的影子“浓淡程度”相同。(结果精确到0.01)
(3)根据实验结果解析,“灯的功率”和“屏上影子离灯距离”哪个因素对影子“浓淡程度”影响更大?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热电偶把两种不同材料的导线(如铁线和铜线)组成如题图所示的闭合回路,当AB 两端存在温度差时,回路中就会有电流通过,这就是塞贝克效应,这种电路叫热电偶实验表明:热电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跟相互连接的两种金属丝的材料有关;跟接氛力和B 间的温度差的大小有关,温度差越大,回路电流越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题图所示.① 其它条件不变,只将铁丝换成铜丝,电路电流 。② 其它条件不变,只将A 处杯中的冰水混合物换为沸水,电路电流 。③ 其它条件不变,移去酒精灯,将B 放人另一杯冰水混合物中,稳定后,电路电流 (各空格均选填“变大”、“变小”、“不变”、“变为零”)
(2)这样的热电偶实际上是一个电源,它的电能是由 能转化而来。
(3)热电偶电路可以把温度信号换成 信号,利用这种性质可以把热电偶做成 (写出一种应用)。
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
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
衣服材质 |
衣服布料层数 |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
1 |
天蚕丝 |
1 |
12% |
2 |
2 |
5% |
|
3 |
化纤 |
1 |
28% |
4 |
2 |
14% |
|
5 |
全棉T恤(白色) |
1 |
7% |
6 |
全棉T恤(黑色) |
1 |
4% |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 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的。
(2)比较实验1、2或3、4得到的结论是 。
(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