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如图是某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一定是晶体
B.T2一定是物质的沸点
C.0~t1时间内物质的分子热运动加剧
D.t1~t2时间内物质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蔬菜加工企业为了避免蔬菜在长途运输、贮存等环节中腐烂变质及高温杀菌时对蔬菜营养成分的破坏,常常对蔬菜进行真空脱水,使之成为脱水蔬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真空脱水的道理是(   )

A.真空环境的温度极低,可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凝固并升华,从而实现脱水
B.真空环境的温度很高,可使蔬菜中的水分在短时问内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
C.真空环境的空气密度很小可迅速提高蔬菜中水分子的运动速度,从而实现脱水
D.真空环境的气压很低,降低了水的沸点,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小强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
如图甲所示,在加热过程中,会看到从烧杯底部逐渐出现一些较大的气泡,有些气泡没有上升到水面就消失了,这些气泡里也含有一些水蒸气,气泡里的水蒸气去哪里了?
           (请利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

(2)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加热到第3min时,水开始沸腾,如图乙所示,沸腾时,水中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这是一种剧烈的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3)如图丙所示,小强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出了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沸腾前,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当水的温度达到        ℃时开始沸腾,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但仍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4)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给出一种原因即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聪是班里有名的“物理迷”,他爱观察,勤思考。一天,妈妈到超市买了一台家用豆浆机,他仔细观察了豆浆机的构造、铭牌和制作豆浆的过程,发现其中用到了许多物理知识。

(1)机座底部安装有三个小橡皮碗,相当于“吸盘”,可以防止豆浆机在打浆时位置发生移动。“吸盘”是利用  起固定作用的。

(2)豆浆机电源线的插头有三个脚,如图甲所示,其中稍长些的脚是把豆浆机的金属部分与  相连接。

(3)豆浆机的机头主要由一个电热器(电热丝)和一个电动机带动的打浆器构成。制作豆浆的过程是先加热,再打浆,再加热煮熟,即加热和打浆是交替进行的。由此可知,豆浆机中的电动机和电热器的连接方式是  

(4)当豆浆打好时,戴眼镜的王聪打开豆浆机,如图乙所示,他只闻到香味却看不清楚豆浆。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来源:2016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3-0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教材中四幅插图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

A.甲图:家用电器要装接地线是为了用电安全
B.乙图:直线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的判定方法
C.丙图:电铃是利用电磁铁工作
D.丁图:将水烧开后移去酒精灯若要使水重新沸腾需马上往里打气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王同学设计了图甲所示的简单水温表电路.图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为6V保持不变,R0是阻值为5Ω的定值电阻,R为铭牌上标有“10Ω 1A”的滑动变阻器,Rt是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电流表采用“0~0.3A”的量程.

(1)小王在连接好电路且闭合开关后,向Rt上擦一些常温的酒精,并用扇子对着Rt扇风,他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电流表示数 (选填“变小”或“变大”);
(2)如果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零,那么该电路最大能测量的温度是 ℃;
(3)为了能测量0~100℃的水温,且当水温达到100℃时,要求电流表的示数达到最大值,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应调为 Ω,0℃应该与电流表刻度盘的 A位置对应,如果电流表刻度盘改画为指示温度的刻度,且每10℃画一条刻度线,这个刻度盘的刻度 (选填“是”或“不是”)均匀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一种老式电饭锅的筒化电路原理图,该锅的部分参数如下表,煮饭时,温控开关S是闭合的,饭熟后,锅内温度达到103℃时,温控开关S自动断开,电饭锅转入保温状态.

(1)在通常情况下用这种电饭锅烧水,开关S的自动断电功能不起作用,这是为什么?
(2)发热板R1的阻值是多少?
(3)保温时,发热板的发热功率是多少?
(4)从能量利用率的角度计算说明这种电饭锅的不合理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为物理课本中四个实验,关于其对应的实验结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

A.在一定温度下,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B.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C.分子之间有吸引力
D.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你对下面物理实验情景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1)把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如图甲所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铃声,这说明______.
(2)图乙是探究“             ”的实验装置图,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沿ON向前或向后折的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ON垂直于镜面。能折叠的纸板的作用是:             。
(3)图丙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组装实验装置时,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夹位置非常重要,应当先调整固定        的位置(选填“铁圈”或“铁夹”);实验时,小雯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1为一款利用高温水蒸气熨烫衣服的便携式挂烫机,它的正常工作电压为 220 V ,水箱装水最多 0 . 3 kg ,加热功率有大小两个挡位,设计师最初设计的内部电路有如图2甲、乙两种接法,其中电热丝 R 1 = 56 Ω R 2 = 44 Ω

(1)高温水蒸气熨烫衣服时,水蒸气遇到衣服迅速  成小水珠,放出热量,将衣服熨平(填物态变化名称);

(2)如果选择甲电路,电路中最大电流为   A ,如果选择乙电路,电路中最大电流为   A ,由于两个电路中所选熔断器里的熔丝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8 . 2 A ,故设计师最终选择了甲电路;(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请分别计算这款挂烫机两个挡位的额定功率;

(4)若将水箱中 0 . 22 kg 的水从 25 ° C 加热到 100 ° C ,挂烫机至少需要加热多长时间? [ 水的比热容 c = 4 . 2 × 10 3 J / ( kg ° C ) ]

来源:2016年陕西省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6-0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的奶奶在家中用电水壶接水时,由于壶口较小,壶盖挡视线,很难观察到壶中水位的变化,结果水从壶中溢出洒到地上,小明一边帮奶奶擦地上的水,一边想:如果给水壶安装一个报警器,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报警器发出声音,提示水接好了,这样就方便多了。

(1)小明找来家中的电水壶,如图甲所示,观察电水壶的外观并研究它的使用过程,发现其中涉及一些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向壶中注水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到人耳的

B.金属壶身“反光”是发生了漫反射

C.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

D.注水后壶底看起来变浅了,是光的折射现象

(2)当用力F打开壶盖时,壶盖相当于一个杠杆,请你在图乙中画出壶盖所受重力G的示意图和重力的力臂I(O为支点,B为壶盖的重心,A为F的作用点)。

(3)小明认真思考后,结合学过的力学和电学知识,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报警电路,以下是小明的设计方案,请将其补充完整。

①报警器的水中部分是一个玻璃管,它的一端被绝缘弹性薄膜封闭,报警电路的一部分在玻璃管内,其中弹性片A靠近薄膜,使用时,闭合报警电路开关S,向壶内注水,随着壶中水位的升高、水对薄膜的压力逐渐      (填“变大”或“变小”),弹性薄膜逐渐向右凹进,挤压弹簧片A,直至弹性片A与触点B接触,报警电路接通,电铃发出报警声,提示已达到设定注水高度,即可断开报警电路开关S,停止注水。

②为了满足不同的注水高度要求,该电水壶的报警水位高度可以调节,水位调节手柄的一端固定在报警电路中长度可调的弹簧上,水位调节手柄可以移动,并能固定在不同挡位的卡槽中,当水位调节手柄移动时,触电B可以随着它左右移动,请分析该报警电路并说明,想要使报警器在更低的水位报警吗,可以调节水位调节手柄,使触点B

      (填“左”或“右”)移动。

来源:2017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 更新:2021-04-1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节晚会上,一群聋哑青年用精美绝伦的舞蹈“千手观音”给人以美的享受。
(1)观众看不见领舞者邰丽华身后站着的其他舞蹈者,这是因为光是      传播的。
(2)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我们虽然没有看到乐队却能分辨出是何种乐器发声,这主要是因为不同乐器所发声音的           是不同的。
(3)舞台上云雾缭绕,宛如天庭,其实是固态二氧化碳      时吸热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      而产生的效果。(填物态变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大容器A装酒精,小容器B装有水,在容器A底部加热使容器A内的酒精沸腾,继续加热,容器B内的水

A.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B.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C.不能达到沸点,但能沸腾 D.能达到沸点,也能沸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滴管从瓶中吸取酒精,滴在手上,感觉凉凉的,小明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酒精的温度低于手的温度;猜想2:酒精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随后,他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用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手的温度t1和烧杯中酒精的温度t2,并重复多次,均发现t1>t2,由此,他(    )

A.只能验证猜想1
B.只能验证猜想2
C.既能验证猜想1,也能验证猜想2
D.既不能验证猜想1,也不能验证猜想2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物理液化及液化现象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