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甲是“探究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装置。实验过程中,每隔 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物质的状态。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该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
(1)由图乙可知,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依据是 。图乙中 段,该物质处于 态。
(2)若实验过程中燃烧了 酒精, 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酒精热值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天坛公园的圆丘第三层台面中心略高,四周微微向下倾斜。人站在台中心喊话,被栏杆和台面反射的声音与原来的声音混在一起,觉得声音格外响亮
B.信鸽是靠地磁场导航的,如果把块小磁铁绑在信鸽身上,它就会失去定向的能力
C.太阳质量约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 ,所以太阳的密度远远大于地球的密度D.现在开采的煤、石油等化石能源,实际上都源于上亿年前的太阳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气体之间
B.色拉油加热后比热容变大
C.夏天在地面上洒水会感到凉快,是因为水蒸发吸热
D.内燃机的做功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对冰加热,冰化成水直至沸腾,这一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
(1)冰的熔化过程是 段,水沸腾过程的特点是 。
(2)冰升温比水 (选填“快”或“慢”),这是因为 。
下列生活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A.家里鱼缸中的鱼吐出的气泡上升时越来越大
B.一瓶氧气用掉一半后,质量变为原来一半,密度不变
C.塑料吸盘能贴在光滑的墙上,是因为墙和吸盘之间的分子引力作用
D.瓶盖起子应用了杠杆知识,使用时是为了省距离
下列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这个过程要吸热
B.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
C.秋天,草木的叶子上有露珠,这是水蒸气液化吸热形成的
D.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水蒸气凝华放热形成的
思与行是学习物理的核心素养,在一次物理课上,老师演示了甲图所示的一个物理现象,小孙同学由此思考,水的落地点到瓶子的水平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接着他在脑海中构建了这个问题的物理模型,如图乙所示:即实际上问题就是被水平抛出的小球,它的落地点到初始点的水平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经过观察思考并结合课上所学的内容,小孙做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小球落地点到初始点的水平距离 可能与小球的高度 有关;
猜想二:小球落地点到初始点的水平距离 可能与被抛出时的初速度 有关;
然后,小孙选取了一个钢球,利用高度可调的桌子,与比较光滑的斜面组成图丙所示的装置,并进行了实验和相关测量,得到了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同一钢球, |
||
次数 |
小珠高度 |
落地点到初始点的水距离 |
1 |
0.1 |
0.63 |
2 |
0.2 |
0.89 |
3 |
0.3 |
1.09 |
(1)在实验中让钢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其目的是下列选项中的 (选填“ ”或“ ”);
.使钢球到达桌面的速度不同 .使钢球到达桌面的速度相同
(2)这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选填“等效替代法”或“控制变量法”);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猜想 (选填“一”或“二”)是正确的。
用如图(1)左所示装置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其过程如下:
(1)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海波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如(1)图右所示,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分钟,如图(2)所示,是物质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状态下对应的三种物理模型,海波在 时的状态,应该是(2)图中的 模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液体产生的压强,密度一定时,其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可以用此图表示
B.水平面上静止的质量均匀,形状为正方体的物体,其对水平面的压强与其接触面积的关系可以用此图表示
C.对于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时,其密度与体积的关系可以用此图表示
D.流体产生的压强,其压强与流速变化的关系可以用此图表示
炎炎夏日,洒了水的地面,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过一会儿就变干了;烧开着的水,过一会儿水就变少了。关于这两种热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前者是汽化吸热,后者也是汽化吸热
B.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升华吸热
C.前者是熔化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
D.前者是凝固放热,后者是液化放热
关于小实验、小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游泳上岸的人感到冷是因为水汽化放热
B.图乙是两个声音的波形图,它们的音色不同
C.录音棚墙壁装隔音棉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冰和盐放在易拉罐中搅拌熔化过程中底部出现霜,说明盐使冰的熔点降低
一木块重 体积为 ,用力 将木块沿斜面匀速拉到高处,如图甲所示。已知拉力 做的功 与木块沿斜面运动距离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整个过程的额外功是 .
求:(1)木块的密度;
(2)拉力 大小;
(3)斜面的机械效率。
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用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时,其中一个组员误把盐水当做清水,在相同的条件下,获得了与其他同学不同的沸点值。为了探究盐水的浓度与沸点的关系同组同学用水与不同浓度的盐水做了实验。
(1)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他测得的盐水的沸点是 。
(2)同学们通过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的盐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数据记录如下:
盐水的浓度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沸点 |
100.0 |
100.3 |
100.6 |
101.0 |
101.3 |
101.6 |
102.0 |
102.3 |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沸点 (选填降低”、不变”或”升高”)。
(3)根据以上探究得到的结果我们煮食物时要想让汤汁尽快沸腾,最好选择 放盐(选填先”或“后”)。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托盘天平,在调节横梁平衡之前务必要把 拨回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
(2)如图所示,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右侧的光屏上形成一个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像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选填“10”、“20”或“30”)。我们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光学设备是 (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
如图是“利用杠杆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
(1)在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这样做的目的是 ,并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2)在溢水杯中装满水,如图乙所示,将石块缓慢浸没在水中,让溢出的水流入小桶 中,此时小桶 中水的体积 石块的体积。
(3)将石块从溢水杯中取出,擦干后放入另一相同小桶 中,将装有水和石块的 、 两个小桶分别挂在调好的杠杆两端,移动小桶在杠杆上的位置,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回复平衡,如图丙所示。此时小桶 、 的悬挂点距支点 分别为 和 ,若不考虑小桶重力,则石块密度的测量值为 ;若考虑小桶重力,石块的实际密度将比上述测量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