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泰之义。
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中和中,将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钱二百千。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使其人他徙。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尝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怃然久之,因绐曰:“吾得京书,已别除官,不可住此,所居且命尔子掌之。”言,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注释】①姨妹:姨母的女儿。②二子:两个女儿。③女弟:妹妹。④适:嫁。⑤缗(mín):穿钱的绳。
下列句中的“以”与“以二子为托”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 B.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C.贻以金钗 D.卷石底以出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孙泰极重仁义。姨母生前曾将两个女儿托付给他,并希望他日后与其次女结百年之好;但孙泰却在姨母去世之后,娶了姨母有眼疾的长女。
B.孙泰不贪非分之财。他曾购得一铁灯台,洗刷时发现是银制品,他就立即赶回去,将灯台还给卖主。
C.孙泰非常仁慈。他花两百贯购买一别墅,见一老妇大哭不止,问明情况后,便说自己将要升官,升官后就可以将别墅送给老妇人。
D.孙泰施恩不图回报。他本来打算搬家到义兴,却因老妇人之故,不仅家未搬成,还为别墅倒贴了钱,但他对老妇有恩却不求报答——坐船离去,一去不返。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众皆泰之义 伏:_______________    ②将于义兴 家:________________
③吾得京书   适:________________   ④言  讫:_________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⑴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老妇尝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闲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如涉及通假字,必须答出该字的意思。)
(1)耕之垄上(            )      (2)天下秦久矣(            )
(3)为天下(           )      (4)固以之矣(            )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请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出陈胜用以“威众”的两件事
(1)                           (2)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葛婴至东城,立襄强(人名)为楚王。婴后闻陈王已立,因杀襄强,还报。至陈,陈王诛杀葛婴。
陈胜已为王。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到)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争辩)数(几次),乃置(放),不肯为通(通报)。陈王出(出游),遮道(挡在道路中间)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伙伴)!涉之为王沉沉者!”客出入愈益发舒(在宫殿中进出更加随意),言陈王故情(以前的事情)。陈王斩之。
(1)用自己的概括故事的内容
                                                                                   
(2)上文中陈胜的做法与课文《陈涉世家》选段中的哪些语句正好相反?请把《陈涉世家》的这些语句摘录在下面横线上。
                                                                                   
(3)请你结合所给古文语段内容,说说陈涉是怎样的一个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乙】(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之)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注】①击:魏文侯的儿子。②何如主:怎样的君主。③任座:人名,魏国的大臣④趋:快走。
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1) 齐 地 方 千 里       (2)文 侯 问 于 群 臣
解释选文中加点的字词。
①臣知不如徐公美 (     )  ②面刺寡人之过者    (     )
③使乐羊伐中山,之(     )  ④使翟璜召任座而之 (     )
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②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译文:                                                                          
邹忌和翟璜都是规劝自己的国君除弊,试对他们两人的规劝方式的异同及结果进行比较。
①方式相同处:                                                                 
②方式不同处:                                                                     
③规劝结果: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12分)
《孙亮辨奸》
孙亮暑月游西苑,方食生梅,使黄门以银碗并盖就中藏吏取蜜。黄门素怨藏吏,乃以鼠矢投蜜中,启言藏吏不谨。亮即呼吏持蜜瓶入,问曰:“既盖覆之,无缘有此。黄门不有求于尔乎?”吏叩头曰:“彼尝从臣贷宫席不与。”亮曰:”必为此也,亦易知耳”。乃令破鼠矢,内燥,亮笑曰:“若先在蜜中,当内外俱湿;今内燥者,乃枉之耳。”于是黄门服罪
①黄门:指宦官。②矢:同“屎”③尔:第二人称代词,你。④席:褥子。⑤服罪:伏法、认罪。
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使黄门以银碗并盖就中藏吏取蜜(派、让)人恒然后能改(错误、过错)
B.黄门怨藏吏(向来、平时)曾其所不能(增加)
C.彼尝从臣贷宫席不与 (借)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忠诚纯洁)
D.今内燥者,乃之耳(冤枉)在宋城上而待楚矣(入侵)

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令破鼠矢宋莫能守,可攻也
B.黄门不有求尔乎所欲有甚生者
C.乃鼠矢投蜜中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D.今内燥者,乃枉耳行道人弗受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彼尝从臣贷宫席不与。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内容理解
(1).孙亮是根据什么判断出藏吏是被黄门冤枉的。(用原文回答)
(2).读了这篇短文,你从文中的人物身上得到了什么启迪?任选一个角度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课外古文,完成1-3题。
昔有医人,自媒①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②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③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
【注释】①媒:介绍,夸耀。②屣(xǐ):鞋子。这里用作动词,践踏。③鸣:申诉,控告。
用“/”标出下面句子在朗读时的正确停顿(限标2处)。
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诸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延吾治余人各复至其家,皆出酒食
B.以一置地下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有先生也
C.而可朝治夕如矢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D.焉而即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

.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丞相牛公应举,知于頔相之奇俊也,特诣襄阳求知。住数月两见,以海客遇之,牛公怒而去。去后,忽召客将问曰:“累日前有牛秀才,发未?”曰:“已去。”“何以赠之?”曰:“与之五百。”“受之乎?”曰:“掷之于庭而去。”于公大恨,谓宾佐曰:“某盖事繁有阙违者。”立命小将赍绢五百、书一函,追之。曰:“未出界即领来,如已出界即送书信。”小将于界外追及牛公,不启封,揖回。
【注释】①牛公:即牛增孺,唐朝丞相,当时还是秀才。②于頔(di):人名,唐朝大臣。③海客:居无定所的江湖人。④客将:客籍将领。⑤赍(ji):携带。
根据《古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以海客之(    ) 遇:A.相逢,不期而会B.碰到,遭受 C.相待,接待
(2)于公大(     ) 恨:A.遗憾,后悔 B.不满 C.通“很”。违逆,不听从
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内填入被省略的内容。
(   )去后,(   )忽召客将问曰:“累日前有牛秀才,发未?” (    )曰:“已去。”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立命小将赍绢五百、书一函,追之。
结合文中语句,说说牛公是个怎样的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吕蒙传》节选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
【注】①虞:意料,预料。  ②造次:鲁莽,轻率。  ③拊(fǔ):抚摩。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数山越                   ⑵吾不知卿才略所及至于此也         
⑶遂往                   ⑷肃于是越席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答:                                                                    
用“/”断句。
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
根据节选文字,联系下面材料,你认为吕蒙是个怎样的人?
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鲁肃过蒙言议,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答: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刘先生者,河朔人,年六十余,居衡岳紫盖峰下。间出衡山县市,从人丐得钱,则市盐酪径归,尽则更出。日携一竹篮,中贮大小笔棕帚麻拂数事,遍游诸寺庙,拂拭神佛塑像鼻耳窍有尘土,即以笔拈出之,率以为常,环百里人皆熟识之。县市一富人尝赠一衲袍,刘欣谢而去。越数日见之,则故褐如初。问之,云:“吾几为子所累。吾常日出,庵有门不掩,既归就寝,门亦不扃。自得袍之后,不衣而出,则心系念,因市一锁,出则锁之。或衣以出,夜归则牢关以备盗。数日营营,不能自决。今日偶衣至市,忽自悟以一袍故,使方寸如此,是大可笑。适遇一人过前,即脱袍与之,吾心方坦然无复系念。嘻,吾几为子所累矣!”
【注释】①盐酪:指食盐等物品。 ②麻拂:除尘工具。 ③衲袍:僧袍。 ④扃:jiǒng关闭。⑤营营:指内心忧虑的样子。 ⑥方寸:内心。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则盐酪径归 (          )      (2)吾为子所累(         )
(2)不而出(             )        (4)遇一人过前(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越数日见(指代富人) B.问(指代刘先生)
C.出则锁(指代门) D.即解袍与(指代路上遇见的人)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忽自悟以一袍故,使方寸如此,是大可笑。
文中刘先生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明帝尊师
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诸生或避位发难,上谦曰:“太师在是。”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帝幸其家问起居,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子郁当嗣,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帝以郁为侍中。
【注释】①上:汉明帝刘庄。②幸:驾幸,到。③执业:听讲。④避位发难: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⑤爵士:爵位和封地。⑥起居:此为病情。⑦嗣:继承爵位。
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出 (限断三处)
上 自 为 太 子 受 《尚 书》 于 桓 荣 及 即 帝 位 犹 尊 荣 以 师 礼。
选出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太官、太医相望道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两峰之间者     
B.帝郁为侍中 策之不其道
C.良久去       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D.悉以租入与之 人不知不愠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回答问题。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结合汉明帝和宋濂的行为,说说古人在尊师方面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肃王与沈元用 
(宋)陆游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馆于燕山愍忠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欲矜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略无矜色。元用骇服。(选自陆游的《老学庵笔记》)
【注释】①虏:指北方的金国。②矜:自夸。 ③他语:说别的事情。④骇服:吃惊佩服。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肃王与沈元用同使           (2)日无聊            
(3)元用强记                   (4)取纸追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用“/”标出,断三处           (3分)
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  
细读选文,说说肃王哪些方面让沈元用“骇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日,早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竿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俘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何,俘子寂然:则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刚无有。余曰:“是小鱼之窃食也,鱼将至矣。”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余曰:“鱼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是村人之田者旨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归而妾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及饭后仍出,更别塘求钓处。逮暮而归,其得鱼与午前比。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余疑钓之不善,问之常钓家,如是。
请划分层次(用“ |” 断 三处)
已 而 手 倦 足 疲 倚 竿 于 岸 游 目 而 视 之 其 寂 然 者 如 故。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则牵引之                      (2)乃一得        
(3〕更别塘求钓处                   (4)问之常钓家,如是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逮暮而归,其得鱼与午前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画线句中表现了钓者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荀攸传(10分)
荀攸①字公达。祖父昙,广陵太守。攸少孤。及昙卒,故吏张权求守昙墓。攸年十三,疑之,谓叔父衢曰:“此吏有非常之色,殆②将有奸!”衢寤③,乃推问,果杀人亡命。由是异之。何进④秉政,征海内名士攸等二十余人。攸到,拜黄门侍郎。董卓⑤之乱,关东兵起,卓徙都长安。攸与议郎郑泰、何顒、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谋曰:“董卓无道,甚于桀、纣,天下皆怨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然后据毅、函,辅王命,以号令天下,此桓、文⑥之举也。”事垂就而觉⑦,收颐、攸系狱,颥忧惧自杀,攸言语饮食自若,会卓死,得免。                     (《三国志·魏书》)
注释:①本文涉及到的与荀攸有关的人物有:荀攸的祖父叫荀昙,叔父叫荀衢。②殆:大概,恐怕。③寤:醒悟。④何进:东汉灵帝时大将军。⑤董卓:东汉灵帝时前将军、并州牧。⑥桓、文:齐桓公、晋文公,春秋时霸主。⑦事垂就而觉: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被发觉了。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标两处)。
故 吏 张 权 求 守 昙 墓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杀人亡命 果 (     )   ②由是之 异(     )
③卓都长安 徙 (     )   ④今直刺杀之以百姓 谢(     )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谓叔父衢曰:“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有奸!”                                      
根据本文内容,你认为荀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①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②素业;无③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注释:①天机:天赋的悟性,聪明。②素业:清素之业。③履立:实行,实践。
断句,限断三处。
此 事 遍 于 经 史 吾 亦 不 能 郑 重 聊 举 近 世 切 要 以 启 寤 汝 耳。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及至婚 / 既加                    B体性定/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C多者至《礼》、《传》/ 而长烟一空    D自兹堕慢/ 挥手自兹
翻译句子。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
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请你举一个例子来证明“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这句话。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海鸥与巷燕
鸥于海渚遇巷燕。
燕谓鸥曰:“我至子所,而子不至我所,何也?”曰:“吾性傲以野,不乐依人焉,故也。”
燕曰:“我以依人而处,故飙风得所障,冻雨得所蔽,炽日得所护。以是观之,子其病矣。”鸥曰:“吾病而有不病者存,不若子之昧于病而未见也。”
燕曰:“我之得以依人者,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子之病我者,忮其爱乎?”鸥曰:“子谓人之于我,爱乎,憎乎?”燕曰:“皆无之。”鸥曰:“吾以傲野自适,人之憎爱非所论也。即以人论,吾以不见爱,故不见憎。然则,见爱者其危哉!”
燕不喻而去。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因怒而逐之,燕于是始思鸥言。(选自刘熙载《寤崖子》)
【注】①病:困苦。②忮(zhì):嫉妒。③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我至子所:      (2) 燕于是始思鸥言:        (3)燕不喻而去: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A.鸥于海渚遇巷燕欲信大义于天下
B.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孤之有孔明
C.吾以不见爱,故不见憎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这则故事的寓意是:                                          (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秋水11分
《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不牛马                            ②不见水         
③河伯始其面目                       ④且夫我尝闻仲尼之闻             
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                       2分
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河伯见了秋水为什么“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用自己的话作答。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