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读下面文章,答题。
被偷走的人生
一场面试,我和同学乔偶遇,听说了她的经历。
我们高中同班,高考时,乔因数分之差与大学绝缘。接下来两年,她就读于本市最著名的复读班,一考再考,终于在第三次冲击时,过了本科线十多分。令人遗憾的是,填报志愿时,乔出了些差错。
领到录取通知书,她大吃一惊,却已无力挽回——她被省内一所师范专科院校录取,虽然是她喜欢的英语专业,但本科分数上了大专,她心有不甘,“是一路哭着去上学的”。
那天的面试,乔发挥得不好。自我介绍完毕,招聘方提问:“为何简历中没有专业四级证书的复印件?”她吞吐着,略带惭愧:“没过。”招聘的主考官眉毛一扬,是个应聘者都会因为这一扬眉感到挫败。
招聘尚未结束,她便走了,“都怪那年……如果不是……”我和周围好几个旁听她遭遇的人目送她,并由衷地为她曾错失的机会感到惋惜。
我从别人那里得知她的消息。原来,“一路哭着去上学”后,乔用了很长时间才恢复平静,确切地说,从未平静;一开始,在师专,她因是第一名进校而备受关注,但失望、愤怒及“为什么是我”的情绪,让她倾诉成瘾,向同学、师长,在饭馆、酒吧。
也许是找到了发泄渠道,也许是发现了自己新的“闪光点”,渐渐地,人们更多见她是在饭局,而不是课堂。“她是我见过的酒量最大的女生”,别人说,“乔一个人能喝六个‘小二’,打通关打得男生全趴下。”
学习近乎放弃。“看到专业书,就会想,我原本该待的地方不是这儿。”乔总这么说。有人劝她通过考研改变命运,被她发火顶回去,“大专得工作两年才能考,如果不是……我就能……”总之,关于学业,自那年夏天被强行打了折后,乔就自动按了停止键。
我想起乔是在若干年后。老邻居来访,提及不成器的儿子,东。
小时候,东是我们同情并艳羡的对象。幼时一场高烧的延误治疗,他失去了健康的左腿,于是,父母给了他诸多同龄人所没有的特权:零花钱最多,分数要求很低,无缘无故发脾气不被责罚,反倒会被一直哄到开心……
而今,东已过而立之年,尚在家啃老。做父母的不是没为他想过出路,可让他学电器修理,他半途而废;为他开了个小书店,一周总有三四天不开张——他要打麻将、玩游戏、睡懒觉、会朋友。“从小可怜他,”老邻居叹息,“宠着他、惯着他,倒把他弄成了老大难。”
“都怪我这条腿。”一不顺,东就发火,一发火便如是说。最近一次发火,是恋爱受挫,于是,他逼父母出更多的钱买更大的房,“就不会有人嫌弃我的腿”。
“都怪我这条腿。”成长路上,我就听东说过好几次。升学、就业、做生意、与人交往……记忆中,凡是他没做好而别人做好的事,他一直这么归因。
“东一定还常说‘如果不是,我就能’吧?”我打断老邻居的抱怨,猛地问。老邻居一抹脸,满是疲倦的眼中闪过惊讶的光,点点头。
乔离去时略带哀怨的眼神在我脑海中莫名出现。多年来,那条腿诚然是东的遭遇,也早成了他的借口。他的人生被腿偷走,腿是他偷懒的理由。他躲在里面,所有的失败、不得志、不努力都变得情有可原,一如乔的学历,从此可以正当而悲情地裹足不前。
我将此意委婉地向老邻居表达,谈到当初对东的教育。“是啊,如果不是东的腿,我就能像正常孩子一样严格要求他。都怪他小时候发烧,我们疏于照顾……”老邻居又从头说起,不知不觉地在重复乔和东的思维。
那些遭遇值得同情,但无语问苍天的遭遇也被人们借题发挥、偷换概念,将所有错误归结于它,不负责,不承担,哪怕是自己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请简要概括文章记叙了哪两件事?(概括主要内容)
体会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品析词语表达效果)
招聘方提问:“为何简历中没有专业四级证书的复印件?”她吞吐着,略带惭愧:“没过。”招聘的主考官眉毛一,是个应聘者都会因为这一扬眉感到挫败。
阅读文章,请简要说说乔和东的共同点(体会人物形象)
文章题目“被偷走的人生”,到底是谁偷走了他们 的人生?(理解文章内容)
文章第5 段“都怪那车,如果不是……”与下文哪处相照应?(体会写作手法)
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遭遇”指什么?加入生活欺骗了你,请联系生活谈谈你的感悟。(阐述启发感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民间哲学家
有天下班,风雨大作,伞被刮得翻过来,裙摆淋得往下滴水。好容易挤上公交车,肩挎着小包,手提着雨伞,一只脚落地,一只脚悬空,听到包里手机一遍遍地唱着“祝你平安”,却没办法接。
在我对面的,是一个四十来岁的男人,也是刚上的车。他一只手抓着吊环,身体随着车厢晃动。估计是搞装修的,身上散发着木屑和油漆的气味。他是和他的朋友一块上来的,身上都已透湿。“大姐大姐,你手机响了。”他看着我说。“大姐大姐,我有这么老吗?”我心里说,并不去接。虽然悬着的脚终于落了地,但心里依然悬着许多事。父亲生病住院,孩子面临高考,考试不知能否通过,整天忙得像陀螺!
到下客站,下去两个人,车厢里稍微宽松点。他晃晃肩膀,笑着自言自语:“这下地方大多了,可以打拳,跳舞都行!”
我心里好笑:“倒是蛮乐观的!”腾出手来,掏出手机,是个不熟悉的号码,也不愿回。忙了一天,事情够多了,少一件是一件。
他换一只手抓吊环,还是那么随着车子摇晃着。这时他的手机响了,他站稳来接,响如雷鸣,一车人都能听见:“孩子生了?好,好!男孩还是女孩?女孩?好,好!我们一会就到医院了。”接完电话,他对我说,“是我闺女生了,试管婴儿,不容易啊!”“那要祝贺你做外公了!”我随口说道。
他笑着说,“闺女结婚好几年了,一直没有孩子。”“看你不像会烦心的人哪!”我见他总是笑着,憨憨的。“我以前遇到事情也经常发火。”他指着他的朋友对我说,“得亏老张的开导。我们在一起搞装潢,我是木匠,他是漆匠。”那时老张正透过玻璃窗,微笑地看着窗外的雨景呢。“呵呵,老张怎么开导你的?”可能是受到他快乐的情绪的感染,我的话也多起来。“老张告诉我,一生中只要去过三个地方,就再也没有烦恼了。”
我追问他:“哪三个地方?”
他说:“我们在医院做活的时候,看到那些病人放疗化疗,头发落得光光的,老张告诉我:我们是健康的!我们在监狱做活的时候,看到犯人们呆在牢房里,最多只能在院子里放放风,老张告诉我:我们是自由的!我们在殡仪馆做活的时候,看到那些即将火化的尸体,老张告诉我:我们活着!”
我承认他说得有道理,人生不可能事事顺心,凡事需要学会退一步想;然而健康、自由、活着之外,是不是还应该有些追求?“具备这三条之后,人才可能追求更多的东西,比如知识、文化、娱乐。”他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这样解释说。正巧有乘客下车,空个位子出来。他谦让一回,坐下来,晃晃肩膀摇摇头,很快乐的样子。
我于是笑着发问:“这都是老张告诉你的?”那时老张也已坐下,乐呵呵地看着我们说话。“你怎么知道的?”他快乐地笑着,向老张挤挤眼。
我对老张说:“你真是一个哲学家!”
老张并不说话,而且竖起一个大拇指,给我一个微笑。天已放晴,他的脸上有片阳光。“老张是个聋哑人。”他说,“老张原来好好的,小学时生了一场病,治疗不对路就哑了。不过老张聪明,什么活一看就会,什么道理都懂。”
听了他的话,我觉得很诧异;再看看老张,却是很自足的样子。是啊,连他们都懂的道理,为什么我悟不出来呢。人生每个阶段都可能遇到不遂人愿的情况,我们应该调整心态,积极应对,最终一切问题都会解决的。
这时手机又响了,还是“祝你平安”,我赶紧按下接听键……
(文/牛虹,选自《新安晚报》2013年10月15日)
根据提示简要概括“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心事重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析下面的句子,说说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这时他的手机响了,他站稳来接,响如雷鸣,一车人都能听见:“孩子生了?好,好!男孩还是女孩?女孩?好,好!我们一会就到医院了。”
“我”认为老张“真是一个哲学家”的原因有哪些?请分条概括。
通读全文,说说最后“我”为什么“赶紧按下接听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喝得很慢的土豆汤(肖复兴)
那天下午两点多,我和妻子路过北大,因为还没有吃午饭,忽然想起儿子曾经特意带我们去过的一家生意很红火朝鲜小饭馆,便去了那家小饭馆。
因为不是吃饭点儿,小馆里空荡荡的,一个胖乎乎的小姑娘笑着问我们吃点什么。我想起上次儿子带我们来,点了一个土豆汤,非常好喝,很浓的汤,却很润滑细腻,特殊的清香味儿,撩人胃口。不过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我忘记是用鸡块炖的,还是用牛肉炖的,便对妻子嘀咕:“你还记得吗?”妻子也忘记了。
没想到,小姑娘这时对我们说道: “上次你们是不是和儿子一起来的,就坐在里面那个位子?”
我和妻子都惊住了,她居然记得这样清楚!更没想到的是,她接着用一种很肯定的口气对我们说:“那次你们要的是鸡块炖土豆汤。”
我开玩笑地对她说:“你就这么肯定?”
她笑了:“没错,你们要的就是鸡块炖土豆汤。”
我也笑了:“那就要鸡块炖土豆汤。”
刚才和小姑娘的对话,让我在那一瞬间都想起了儿子。思念一下子变得那么近,近得可触可摸,仿佛一伸手就能够抓到。两个多月前,儿子要离开我们去美国读书,临走前特意带我们来到这家小馆,特别推荐这个鸡块炖土豆汤,所以,那一次的土豆汤,我们喝得很慢很慢,临行密密缝一般,彼此嘱咐着,一直从中午喝到了黄昏。许多的味道,都搅拌在那土豆汤里了。
事情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这个小姑娘居然还能够如此清楚地记得我们坐的具体位置,而且还记得我们喝的是鸡块炖土豆汤,这确实真我百思不解。汤上来了,我问小姑娘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她笑笑,望望我和妻子,没有说话,转身离开。
我抿了一小口,两个多月前的味道和情景立刻又回到了眼前,熟悉而亲切,仿佛儿子就坐在面前。
那天下午的土豆汤,我们喝得很慢。
临走的时候,我忍不住又问小姑娘,她还是那样抿着嘴微微笑着,没有回答。
又过了好几个月,树叶渐渐变黄了,天也渐渐地冷了。一天下午,还是两点多钟,我去中关村办事,那家小馆,那个小姑娘,和那锅鸡块炖土豆汤,立刻又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似的,闯进我心头。离这不远,干吗不去那里再喝一次鸡块炖土豆汤?
因为不是饭点儿,小馆依然很清净,不过里面已经有了客人,一男一女正面对面坐着吃饭,热气弥漫在他们的头顶。背对面坐着的是一个年龄颇大的男子,女的就是那个胖乎乎的小姑娘。她也看见了我,向我笑笑,算是打了招呼。那男的模样长得和小姑娘很像,不用说一定是她父亲。
我要的还是鸡块炖土豆汤。因为炖汤要一些时间,我走过去和小姑娘聊天,看见他们父女俩要的也是鸡块炖土豆汤。我笑了,她也笑了。
我问:“这位是你父亲?”
她点点头,有些兴奋地说:“刚刚从老家来,我和爸爸都好几年没有见了。”
“想你爸爸了?”她笑了,她的父亲也很憨厚地笑着。
难得父女相见,我能想象得出,一定是女儿跑到了北京打工好几年了,终于有了一次父女见面的机会。我不想打搅他们,但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我忽然明白了这个小姑娘当初为什么一下子就记住了我们和儿子,记住了我们要的鸡块炖土豆汤……
那一个下午,我的土豆汤喝得很慢。我看见小姑娘和她爸爸那一锅土豆汤也喝得很慢。亲情在这一刻流淌着,浸润了所有的时间和空间
请依据给出的示例,梳理文章的情节。
(1)两个月前儿子要回美国读书,我们在朝鲜饭馆喝土豆汤。
(2)两个月后,                                            
(3)几个月后的一个下午,                                
作者写到“许多的味道,浓浓的,都搅拌在那土豆汤里了”,根据上下文,请你具体说出其中有哪些味道。
文中多处出现土豆汤“喝得很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小姑娘当初为什么一下子就记住了我们和儿子,记住了我们的土豆汤?请简要说明。
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文中最后一句“亲情,在这一刻流淌着,浸润了所有的时间和空间。”的理解。
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文章中画线句子采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5分)
那个孩子
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小小的孩子总爱做梦,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孩子懊悔,为什么会生长在如此平凡的家庭呢?父母哪怕是医生或是老师也好啊。于是孩子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果然,孩子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
孩子早晨醒来,母亲和邻居正拉家常,嗓门很高,充满喜悦和激动,说孩子如何如何有出息。孩子很烦,他忽然感到这个家的狭窄,还有粗鲁。他心头火起,冲到厨房,大声对母亲说:“你怎么这么烦?”母亲炒菜的手一下子僵在那儿。孩子发过火以后又回到了房里。母亲一如往常地炒菜,但每一个动作都好像定格似的,说不出的滞重。这一刻,孩子很后悔自己对母亲的态度。但他是个沉默的孩子,从来不会说抱歉的话。
父母就要送孩子上火车去外地了。孩子本来不要父母送的,但或许是因为那一次他对母亲莫名其妙地发火以后,心里总有歉疚,便同意父母和他同去了。
父母好像得到恩赐一样,非常兴奋。但不敢把这种兴奋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只在边上听孩子和同学高谈阔论,不插一句嘴,生怕惹笑话,让孩子没面子。父亲承担了泡水的任务,这些同学的茶杯都是他给装满水的。他一趟趟地跑开水房。几个同学开始过意不去,后来就无所谓了。孩子本来也无所谓,但看到同学以略带轻慢的口气和父亲说话,就有些愤怒,有些酸,还有一些……大概是来自血缘的天然亲密,让他觉得自己受到侮辱似的。在下一个同学让父亲去开水房时,他坚决地冷冷地说:“你自己去。”那个同学怔了一怔。父亲看有些僵,忙说:“我来我来。”“不,让他去,他有手有脚,为什么不去?”孩子一点儿都不让步。那个同学便自己去了。在后来的旅程中,孩子还和同学一起打牌,父亲还为同学打开水,但这些同学变得很客气了。孩子好像第一次明白,同学对父亲的尊重来自他对父亲的尊重。望着相依相守的父母,他心里涌起了一股怜悯和抱歉,还有杂七杂八包含在一起的感情。
到了学校,父母很起劲儿地帮他报名找宿舍。他又觉得他们烦了,说了他们几句。他们也不回嘴,还是很起劲儿地跑前跑后。到了宿舍,父亲帮他挂帐子,把床量了又量,孩子觉得烦,还有些害羞,好像他是不懂事的小孩子似的。母亲说:“这床没有护栏,你晚上会不会摔下来啊?”他觉得这个问题很可笑,便不回答。母亲又说:“你翻身小心些啊,你小时候曾经从床上滚下来过,把我吓死了。不过你嘴馋,看见手里还捏着吃的,便哭都不哭了。”孩子那一刻心变得很软,他想在他那样小的时候,必定很依恋父母,会笑着往父母怀里钻,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嫌这嫌那的。他的父母那时必定还很年轻,有乌黑的头发和活泼的笑。他看了看母亲掺着银丝的头发,心更加软了。便说:“我会当心的,我不会掉下来的。”母亲好像就等他这句话似的,神情一下子放松了。
孩子让他父母去招待所住。父母嫌贵,说不远的一个地下室很便宜,才4块钱一张床。孩子一定要他们去住招待所。最后发了火,他们才很不情愿地去住了。
第二天母亲告诉孩子,招待所有热水洗澡。“我和你爸洗得很舒服。好久没洗过这么舒服的澡了。”母亲的表情很舒畅。父亲却很紧张地告诉孩子,说其他学生家长说,食堂饭菜很差,“你千万不要省啊!”父亲说,“人是铁饭是钢,你吃不惯就到外面去吃,不要心疼钱,知道吧?”孩子答应了,父母就有些放心有些不放心地乘火车回去了。
晚上,孩子无论如何睡不着。他想洗了一个热水澡便如此快活的母亲,想殷殷关照他的父亲。孩子的家庭条件不太好,父母平时都很节俭。他们是那样平常,但是这世上最爱他的就是这两个人,贴心贴肺地爱他,甚至忍受他的不耐烦、冷淡。他想像、崇拜明星啊,市长啊,甚至医生啊、工程师啊,他在他们眼里什么都不是。但他小人物的父母,那般那般地爱他,爱得那样深。孩子又哭了,哭得好伤心。
后来,孩子长大了,工作了,有了一点成绩。他知道,他的这些成绩一半是给父母的,让父母可以骄傲。但孩子表面上对父母还是淡淡的,偶尔的关心也是粗着嗓门,但心里却很爱很爱他的父母。那种爱,或许与生俱来藏在心底,只是那个夏日方才浮出水面。
那个孩子是他,是你,是我。
选文形象地描写了孩子成长的过程。请根据主要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母亲嗓门很高地和邻居说话时,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给同学倒水受到轻慢时,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关爱,心软了;
父母殷殷关照乘车回去后,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文中父母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母亲一如既往地炒菜,但每一个动作都好像定格似的,说不出的滞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母亲的表情很舒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表现手法独特,虽然通篇都以孩子的视角叙写故事,但结尾却说:“那个孩子是他,是你,是我。”如果将这句话改为“那个孩子是我”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文中孩子的情感经历中,你一定明白了许多道理。请把你的理解和感悟简要地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记叙文,回答小题
藏在鞋里的录取通知书
①又到了莘莘学子等待高校录取通知书的日子,我有一张珍藏二十年的高校录取通知书,它是油印的,表面泛黄,它承载了我的青春记忆,也蕴含着浓浓的父爱。1993年的夏天我收到了这张广州一所高校寄来的录取通知书。那时父亲刚下岗,正在街边摆摊卖瓜,他拿过我的录取通知书如获至宝。那年夏天,父亲被晒得黝黑,为了能多赚些钱,他从早到晚忙碌着,但他整天乐呵呵的,我是父亲的骄傲。
②临近开学父亲执意要送我去学校,我提醒父亲带好录取通知书,父亲嘿嘿一笑说:“宝贝我带着哩!”在列车上父亲不停地唠叨着,让我不要为钱担心,他会努力去挣。我不耐烦地说:“您就少说几句吧。”父亲知趣地打住了,他从旅行包里拿出准备好的两碗面条,天气炎热面条已馊了,我忙把面条倒进垃圾桶,父亲心疼地说:“倒掉可惜了,其实处理一下还可以吃。”乘客们发出一阵笑声,我脸上火辣辣的。乘务员推来餐车,我忙从车上拿过两份盒饭。父亲一问,每盒12元,他念叨着,咋这么贵。“你到底要不要啊?”我读出乘务员的鄙夷。“我不饿,就买一份吧!”父亲为难地说,我无地自容,默默地吃完我那份饭,一路上和父亲没再说一句话。
③到学校报到时老师说要录取通知书,我催促父亲把包里的录取通知书拿出来,父亲却把鞋脱了下来。他的这个举动让在场的老师面面相觑,我也惊讶地看着父亲,父亲的脸通红,他支支吾吾地解释说:“老家人出远门,把金贵的东西都藏在鞋里,这样能防盗不说,我的脚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心里也踏实。”我感觉周围的人在嘲笑父亲的迂腐和土气,在办完手续后我便匆匆拉着父亲出了办公室。
④父亲把行李帮我安置妥当,又为我买了生活必需品。父亲要回去时又是千叮咛万嘱咐,我对父亲说:“您赶紧回家吧!我又不是小孩子。”父亲憨憨地笑了。父亲转身离去,我呆呆地望着父亲。忽然他转过身,小心翼翼地问我:“听说你们学校食堂有免费的稀饭喝,带我去喝一碗好吗?”我这才想起,父亲从登上列车的那一刻起,还没吃过一口饭呢!我深深忏悔,自己太自私了,沐浴在温暖如春的父爱中,却对父亲没有丝毫感恩,我的眼眶湿润了……
(选自2013年7月26日《太原晚报》)
文章第②段,为什么“我”的脸会“火辣辣的”?
答:                                                                   
                                                                    
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加黑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也惊讶地看着,父亲的脸通红,他支支吾吾地解释说……
答:                                                                   
                                                                    
结合具体语境,试揣摩文章最后一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所体现的人物心理。
答: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请你为文中的“我”向父亲写一段忏悔语。(30字左右)
答: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13分)
我是你们的孩子    莫小米
①十二岁女孩,独自去陌生城市上中学。
②父母是军人,到处有战友,临走让女儿随带一封信,拜会居住在那城市的老战友夫妇。父母的本意是,万一有什么事情,可以找他们相帮。毕竟那是四十年前,连电话都没有的。老战友夫妇都五十多了,比女孩父母年龄还大些,没有生育,女孩文静懂礼貌,让他们喜欢得不得了。可是后来发生的事,令女孩及父母都始料未及
③周末下课,伯伯已经在校门口等着,伯母则在家里张罗一桌丰盛的饭菜。学校伙食简单,女孩的确是有点饿,埋头吃了半碗饭,一抬头惊呆了,二老都不吃,光看着自己吃,仿佛看她吃的味道,比他们自己吃还要好。在人生地不熟的城市,有这么一份浓浓的亲情,一次两次,女孩很感动,可每个周末都这样,受不了,有时故意在教室磨蹭很久才出来,伯伯还站在马路对过的路灯下面,几十年后她回想起来说,像是在等一个前世的情人。
④后来说好不去吃了,他们就做好送来。一个罐子,包在棉袄里,送到女孩宿舍,看着女孩打开,伯伯说,趁热吃,啊。非要看着她吃上几口,才肯离开。国庆节放假,伯伯说带她去看戏,看到精彩处,却听到鼾声,一回头,伯伯已经睡着了。他根本不爱看戏,只是想带她看。
⑤女孩偶尔也去看二老,吃完饭想帮着洗碗,不可能,他俩只希望她坐着看书,吃水果,有一次伯伯竟然试探地说:我可以给你洗一双脚不?女孩笑说为什么呀,我给你们洗脚还差不多。伯伯难为情地说:哎呀,可惜你已经大了,要是再小一点,我就可以给你洗脚了。有一丝辛酸。
⑥三年很快过去,女孩要离开了,老夫妇竟然双双病倒,生离死别一样。伯伯还住了院。她是个好心的女孩,临走前特意去医院,对伯伯许诺,我会写信的,我会来看你们的。
⑦很多年后女孩自己做了母亲,才明白这对无子夫妇心底的隐伤。她从医,照料他们晚年的病痛直到生命终点。她说,我在自己父母那里,从未得到过如此细腻极致、爱到不知所措的感受,我一定是他们前世的孩子吧。
⑧她在老夫妇的墓碑上刻下一行字:我是你们的孩子。虽然她从未喊出过一声爸爸妈妈。
文中写了哪些“令女孩儿及父母都始料未及”的事情?(概括3件即可)(3分)
                                                                              
第③段写“故意在教室磨蹭很久才出来”,这折射出“她”怎样的心理状态?(3分)
                                                                              
第④段中, “看到精彩处,却听到鼾声”,这一细节说明什么?(3分)
                                                                              
结合文章第⑧段,提炼出文章的主题?(3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为白菜狂的日子·莫言
⑴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
⑵“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⑶“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⑷“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⑸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
⑹“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的,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⑺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透过蒙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三棵白菜从墙上钉着的木橛子上摘了下来,放进了篓子里。
⑻终于赶到了集上。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我也想走,但我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母亲回答了她。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去看看吧,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吧。”
⑼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
⑽老太太抬起头,惊讶地看着我,问母亲:“这是谁?是你的儿子吗?”
⑾“是老小,”母亲回答了老太太,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⑿老太太用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⒀“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⒁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在清冽的寒风中,我们的白菜散发出甜丝丝的气味。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搬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
⒂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⒃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儿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⒄我找了一根草棒,在地上划算着。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
⒅“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⒆“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⒇“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
(21)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七姥爷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然后移开。
(22)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23)“娘,”我哭着说:“我……”
(24)“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25)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选自《意林》,有删改)
本文题目是“我为白菜狂的日子”,请列举三处“我”“狂”的表现。
(1)                                                                                      
(2)                                                                           
(3)                                                                           
第(1)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中还提到了几个人物的“目光”,试分析以下目光中蕴含的意义。
(1)“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七姥爷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然后移开。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文阅读(共14分)
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
这些年来,一直有一个影子在我脑海里,既模糊又特别清晰。在大学毕业之际,我要去揭开这个谜底,完成这个埋藏了十年的心愿。
19号,我选了这个时间启程,因为19号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一个我最喜欢最期待的日子。
火车驶向春城的黄花小镇,窗外不时闪过的景象,陌生而又熟悉。我小心地抱着书包,紧贴在胸口,那里面,装着我十年的秘密。我仿佛感觉到自己的心跳,是期盼?是激动?或者,两者都有吧。
下午3点,火车终于到达了我在地图上千百次查看过的黄花小站。当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我感觉到心跳竟是如此的强烈!有些印象,毫无由来,却异常清晰。
我在小镇一个僻静的角落里找到了“黄花邮局”。此时的心,竟然那样宁静。我静静地走过去,推开那扇玻璃门。这个样子,原来就是这个样子!站在大厅,我有点手足无措。保安走过来,问我需要什么帮助,我不知所以地点点头,也不知怎么的便坐在了靠门口的座位,因为我要等一个很重要的人。
3点半,3点40,3点45……我不断地看时间,终于,到了北京时间4点整,大厅的时钟滴答滴答,整点报时。我的心紧张起来。我不由自主地站起来,盯着门口,盯着进来的每一个人。一对老夫妇,脊背佝偻,步履蹒跚,彼此搀扶,径直往窗口走去。
“还是照以前一样,把钱寄到这个地址。”老人说。旁边的老妇人一定是他的妻子,紧紧靠着他,也使劲地在点头。服务员点点头,迅速地敲打键盘,看得出,她一定为这对夫妇重复过很多次这项工作。我悄悄走过去,清楚地看见,那上面的名字正如自己所料。是他俩,就是他俩!十年累积的情感再也无处藏匿,我的心几乎要跳出来,我好不容易忍住眼泪,终于说出准备了千万次的话语:“父亲,母亲,我就是您10年来一直资助的那个孤儿。”
10年前,因为一次车祸,我必须做心脏移植手术,而与此同时,在春城,有一个女孩也遭遇了一场车祸,可惜,她没有我幸运,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我后来才知道,其实她并没有离去,因为她的父母同意把她的心脏移植到我身上。不仅如此,得知我的父母在车祸中罹难,10年来,他们每个月都会寄一笔生活费给我。
从邮局查询得知,就是在这里,日期是19号,时间是下午4点。当我终于走向独立,
大学毕业,被一家大型企业录用的时候,我要完成感恩的心愿。我终于来到了这里,看到了魂牵梦绕的一切。
我小心地从书包里取出两串项链,每串项链都用60颗纸折的小红星串成。120个红星,代表着3650个感恩的日子,代表着3650个思念的心情……
我把项链恭敬地挂在两位老人的胸前。项链渐渐变成了两颗闪闪发光的红心,我分明看到红色的光辉照亮了周围的一切,我分明听到我的心和这两颗红心一齐跳动,我分明感觉到老人的爱已将我包围。
老人紧紧地把我搂在怀里,说:“我的孩子啊,你怎么来啦!”我泪如泉涌,泣不成声。
父亲,母亲,我过来,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
阅读文章,填写下表。

       时间
        情节
     结果
10年前

“我”活了下来

老夫妇寄生活费给“我”
“我”读完大学
下午4点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本文标题“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有何含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眼前要有一盏灯
儿子近来做什么都不顺,很多天走不出失败的阴影。
一个晚上,父亲拍拍他的肩膀,笑着说:“有没有兴趣和我到野外去转转?”儿子说:“天都黑了,去野外干什么?”
田野里挺黑,父亲说:“我们父子俩来个比赛好吗?”父亲用手电筒指向远处的一根电线杆,说:“我们同一时间出发,以电线杆为目标。到达的时候,看谁这一路的脚印最直。”
儿子来了兴趣,父亲身强体壮,与他比速度可能没有胜算,但若是比谁走得直,自己一定是稳操胜券了。儿子表示同意,就要向那根电线杆奔去。
父亲拦住他:“别急,比赛还有规矩,我们得倒着走才行。”
儿子想,大家都倒着走,自己年轻,眼力又好,不会吃亏,于是答应了。
父亲将开着的手电筒轻轻放在一处空地上,一声令下,他们转过身体,开始倒着向那根电线杆走去。
父亲走得很快,一会儿便到达目的地,而儿子看着脚下的地面,每一步都小心翼翼,比父亲落后了几分钟,才到达那里。
父亲问儿子:“你猜我们谁赢了?”
儿子笑了:“当然是我赢了。”黑暗中,父亲走得那么快,而自己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怎么有可能输呢?
父亲就拿起手电筒,顺着他们刚走过的方向照去,地面上两排清晰的脚印伸向远方。儿子向脚印看去,不由得呆住了:父亲走过的脚印,一路笔真,竟然像用直线标出来似的,而自己的却歪歪扭扭,毫无章法。
儿子不解,满脸疑惑地看着父亲。
父亲这才说:“我将一直亮着的手电筒放在空地上,那个位置,与电线杆正好成一条直线,转过身来,正好面对灯光。我只需看着灯光,保持与手电筒成一条直线就可以了。这样,我先你到,并且能保持脚印丝毫不乱。而你小心翼翼,只顾看着脚下的地面,忽略了真正的目标,又怎么能赢我呢?即使天再黑,只要眼前有一盏灯,一切都会好。”
儿子恍然大悟,为父亲刻意安排的这场比赛而感动。
不论遇到怎样的挫折和黑暗,重要的是,信念不可被磨灭。转过身去,换个想法,天再黑,人再背,眼前有一盏灯就好。
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文章题目“眼前有一盏灯”的理解。
阅读“儿子不解,满脸疑惑地看着父亲”一句,结合上下文,试分析儿子当时的心理。
阅读全文,说说儿子为什么会为父亲可以安排的这场比赛而感动。
本文想我们传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当身处顺境,过得平平安安的时候,我们又该持怎样的人生态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散文阅读
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
(1)老师出了题目——写下“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我拿着笔,面对一张白纸,周围一下静寂无声。万物好似缩微成超市货架上的物品,平铺直叙摆在那里,等待你亲手挑选。货筐是那样小而致密,世上的林林总总,只有五样可以塞入。
(2)于是洁白的纸上,记下了我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水、阳光、空气、鲜花和笔(未按笔画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3)接下来,老师说, 好吧,每个人在你写下的五样当中,划去相对不那么重要的一样,只剩下四样。
(4)权衡之后,我在五样中的“鲜花”一栏旁边,打了一个小小的“×”,表示在无奈的选择当中,将最先放弃清丽芬芳的它。
(5)老师走过来看到了,说,不能只是在一旁做个小记号,放弃就意味着彻底的割舍,你必须得用笔把它全部涂掉。
(6)依法办了,将笔尖重重刺下。当鲜花被墨笔腰斩的那刻,顿觉四周惨失颜色,犹如二十世纪初叶黑白的无声影片。我拢拢头发咬咬牙,对自己说,与剩下的四样相比,带有奢侈和浪漫情调的鲜花,在重要性上终究逊了一筹,舍就舍了吧。
(7)请在剩下的四类当中,再剔去一种,仅剩三样。老师的声音很平和,却带有一种不容商榷的断然压力。
(8)我面对自己的纸,犯了难。阳光、水、空气和笔,删掉哪样是好?思忖片刻,提笔把“水”划去了。从医学知识上讲,没有了空气,人只能苟延残喘几分钟;没有了水,在若干小时内尚可坚持。两害相权取其轻吧。
(9)老师说,继续划去一样,只剩两样。
(10)这时教室内变得寂静,好似荒凉的坟墓。每个人都在冥思苦想举棋不定。我已顾不得探查他人的答案,面对着自己人生的白纸,愁肠白结。笔、阳光、空气,何去何从?闭起眼睛一跺脚,我把空气划去了。
(11)好了,现在再划去一样,只剩下最后一样。老师的音调很温和,但执著坚定,充满决绝,对已是万般无奈的我们,此语一出,不亚于惊雷。
(12)教室内已经有轻轻的哭泣声。
(13)笔和阳光,它们在纸上势不两立地注视着我,陷我于深重的两难。诺大一张纸,在反复勾勒的班驳墨迹中,只残存下来一个固守的字——笔。
(14)感谢这充满痛苦和抉择的测验,它让我清晰地得知什么是我生命中的真爱——就是我手中的这支笔啊。
(15)我细心地收起这张白纸,一如珍藏一张既定的船票。知道了航向和终点,剩下的就是帆起桨落战胜风暴的努力了。
面对“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我”首先舍弃“鲜花”的理由是                    ;“我”最终保留“笔”,是因为它                     。(用原文填空)
文中画线句子都运用了修辞手法,请任选一例,说说它的作用。
一篇好文章,总会有一个好的结尾。请从内容、语言、结构三个方面说说本文结尾[第(15)段]的优点。
第(12)段“教室内已经有轻轻的哭泣声”,请揣摩当时哭泣同学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把这种心理活动描述出来。(30字左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效期限
①曾经欣赏过台湾漫画家几米一幅题为《有效期限》的漫画,画的中心是一片浅绿的水,上部有一些叶片粗大、开满了紫花的藤儿,中间偏下是两块石头,大石头上坐着一大一小两个人,小石头上蹲着一只好奇的小青蛙,左下角一只小纸船正悄然无声地驶来。旁边有诗云:一艘小纸船\ 悠悠地飘过来\ 吸饱水分\ 渐渐沉没\世界上所有的美好\ 都有有效期限。
②美好的事物永远是有有效期限的。我们喜欢梅花,是因为它独自绽放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喜欢菊花,是因为它只是微笑在金色的秋日; 。假若世界上的花朵没有有效期限,我们对花的那份期待就会大打折扣。世界上所有的美都有有效期限,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③珍惜亲情的“有效期限”。父母可以陪伴你的上半生,却无法呵护你的下半生;儿女能够陪伴你的下半生,却不可能参与你的上半生……你无法在所有的时空里称心如意拥有你想要的全部天伦之乐,就像一只鸟无法在每一个季节都拥有自己优美的歌喉。于是,有了孔子“父母在,不远游”的教诲;有了“香九龄,能温席”的孝行;有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慨叹……亲情的“有效期限”贯穿了我们生命的全过程,充塞着我们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④珍惜梦想的“有效期限”。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有了梦想却不为之付出真诚努力,梦想便会成为空想。怀抱强国梦想的屈原,用血泪凝结成千古传诵的《离骚》;济世救人为目标的李时珍,踏千山尝百草著成鸿篇巨著《本草纲目》;视科学研究为生的居里夫人,历经十二年的努力,提炼出世界上第一克镭;……梦想的“有效期限”激发人们的进取精神。
⑤珍惜生命的“有效期限”。庄子说,“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因此,司马光用警枕提醒自己珍惜时间;雨果剃去了头发和胡须来拒绝浪费生命;鲁迅把别人喝咖啡时间用在不间断的工作上……生命向我们昭示这样的真理:越是害怕时间消失的人,他们脚步走得越远,生命的半径越大;越是觉得时间过剩的人,他们的世界越小。
⑥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有有效期限,这是大自然不可移易的规律,所以我们必须学会珍惜。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选文第①段引用几米小诗的作用是什么? (4分)
选文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分析所采用的一种论证方法的好处。
选文中有许多值得品味的地方,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写在下面,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4分)
我喜欢的句子:                                                       
感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3G手机的“神奇”功能
①3G正式发放牌照,中国通信业一桩大事终于在2009年初尘埃落定。新通信时代来临,我们会发现,3G时代的手机不仅仅是手机,还是电脑、电视、直播中转器、导航仪、游戏机、信用卡。到底3G将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改变呢?
②3G手机一般正反两面各有一个摄像头,背面的摄像头用来拍照,正面的摄像头用来视频通话。这样,用户既可以在屏幕上看见对方的面貌,,在屏幕的右下角,还能看见自己的表情模样,可随时将自己的影像调整到最佳角度。
③如果说视频通话还不过瘾,未来3G手机还有望实现“电视通话”。安装一个特殊机顶盒和摄像头后,将手机和电视连接,就可以一边打电话一边看通话对方在电视里“现场直播”了。
④可视电话的功能还包括手机视频会议。以TD为例,在拨通12535之后,就可以开始手机视频会议。目前视频会议可实现4人同时对话。
⑤无论是TD还是CDMA2000,无线上网速度仍旧徘徊在几百K以内,不过中国电信宣称,CDMA2000网络不久就能让无线上网的“平均下载速率”达到1.2M。而联发科计划在明年下半年推出3.5G的TD芯片,让TD手机的传输下行速率高达2.8M,上行速率达到2.2M。
⑥普通的512K家庭宽带通过百度下载一首4.5M的歌曲,大约需要半分钟,而下行速率有1.2M,同样一首歌可以在4秒钟内下载完毕:如果下行速率高达2.8M,那么这首歌可以在2秒钟内下载完毕,说一眨眼之间完成也毫不为过。
⑦下载尚如此快捷,打开几个网页,通过手机MSN、QQ聊天,收发邮件等基本功能就更不在话下了。高速上网让线上游戏也有可能搬到手机的方寸屏幕之间。
⑧手机电视实现途径有两种,一种是通过GPRS:另外一种则是CMMB、DAB等广电模式。前者可以让用户与电视实现互动,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主动点播节目、定制服务,缺憾是产生的流量资费不菲:后者则等于将传统的电视屏幕搬到了手机上,让人们把电视揣进裤兜里,随时随地娱乐消遣。
⑨更新鲜的电视应用还在后头。韩国SK电讯推出一款车载电视,可以与手机相连,手机接收到电视讯号后直接传输到汽车内的电视屏幕上,解决了手机屏幕过小的问题。而华为的“位移电视”更是直接把手机和电视连为一体,如果用户看电视看到一半有事出门,手机可以在电视关机时立刻接通同一频道,让用户在路上也不会错过节目。当然,后二者目前虽然还是概念化产品,但3G网络成熟后就会择机推向市场。
⑩手机还可以充当房门钥匙、信用卡、交通卡、会员证、各种票据(如机票、火车票),甚至可直接用于超市购物。虽然现在听起来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在3G发展较快的国家这已不是新鲜事。
⑾由于3G网络已经十分成熟,日本的运营商让手机也具备了不少“神奇”功能。比如用手机乘坐地铁和购物,只需将手机放在读卡器上轻轻一刷,电脑联网直接从话费里扣除地铁票价(或者购物总费用)即可,其快捷简单类似于今天北京市民使用公交一卡通坐地铁。据介绍,这一手机万能模式在日本已经拥有2200万用户。而中国的运营商们也正在大力推广手机钱包、手机电子票等业务,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借鉴国外成功模式,中国的“万能手机”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读选文概括:3G手机有哪些功能?
                                                                             
本文主要使用了那些说明方法?
                                                                              
下列关于3G手机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3G时代的手机是手机、电脑、电视、直播中转器、导航仪、游戏机、信用卡。
B.3G手机有一个摄像头,用来拍摄和视频通话。
C.3.5G的TD芯片,使TD手机的传输下行速度高于上行速度。
D.3G网络已经十分成熟。

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一项是(       )

A.3G正式发放牌照,说明了中国“新通信时代”从2009年开始,中国的“万能手机”变成现实。
B.我国最新的手机电视实现途有两种,一种是通过CMMB;另一种是DAB广电模式。
C.北京市民使用的公交一卡采用了3G技术。
D.目前流行的3G手机比普通家庭宽带更便捷、更能节省时间。

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具体说明其作用。
                                                                           
“3G手机一般正反两面各有一个摄像头,背面的摄像头用来拍照,正面的摄像头用来视频通话。”一句中加点词“一般”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试设想:3G手机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小题。
新叶
①一夜春雨。清晨,我撩开白色的帘幔,一眼瞥见小窗下那几根光秃秃的枝条上,冷不丁爆发出些淡绿、鹅黄色的嫩芽。“新叶!”我不由眼睛唰地一亮,惊喜地叫出声来。陡然觉得一阵清风带着春的气息从胸间穿过。“啊!你好,新叶!”
②大自然里的花五彩缤纷,而“绿色的花”却十分罕见,如果说我见过的话,那就是新叶了。
③人们总是把燕子飞来当作春天来临的预告,而我认为,新叶,才真正称得上春的使者。早在严酷的冬天,它就怀着自己的信念和希冀,坚定执着地等待着,积蓄着,一旦冰消雪化,它便急不可耐地从干枝秃条上冒出来,怯怯地朝四处窥探一眼,然后,轻轻抖动小小的身子,亲热地互相招呼着,迎阳光,沐春雨,尽情舒展开来。不几天,就星星点点地缀满一树,展示出蓬勃的生机。
④新叶一天天长大了,伴着春的脚步。转眼间,便是满目碧绿。仰头望去,在阳光的照射下,片片澄明透亮,青翠欲滴,恰似一芽鲜嫩的新茶投入沸水里。老远看来,却见一团团、一簇簇,浓淡相间,亭亭如盖。密处浓得深邃,像汩汩流油;稀处,淡得清亮,像一层薄薄的光晕。 
⑤然而,倘若它只有惹人喜爱的风姿,怎值得我动之以情。留意观察许久,我发现一些使我敬慕的——它的德行和情操。
⑥新叶的一生是短暂的。春天萌芽,夏日生长,秋风起后,大都飘飘去了。短暂的一生,却洋溢着无穷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爱。首先,它从不挑剔所处环境的恶劣。可安家于深山僻野,或置身繁街闹市,忠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于地不争丰瘠,于人但求有益。它辛勤地工作着,日夜不停地吸收二氧化碳,输出新鲜氧气。它用自己的身体装点河山,美化环境,为大道挡阳拦沙,为路人庇荫遮雨。它扶持着香甜的果实、艳丽的花朵,却从不炫耀自己。默默地专心致志地垂着绿阴,谦逊而不卑贱,清高而不孤傲,淡妆自恃,深根自养,忘我自献。大地的乳汁养育了它,它报以一腔忠诚。即使凋落下来,也总是挤挤地集在树根前,不肯离去。而且,大多是叶面朝下,把最后一吻献给母亲。
⑦也许是因为“绿叶红瘦”的缘故,花朵常常比绿叶更容易博得人们欢心。可是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没有绿叶的“无穷碧”又哪来花朵的“别样红”?我赞美绿叶,尽管我也十分喜欢花朵。
⑧新叶青青,使我忽然想起:即使不能做一朵流芳溢彩的鲜花,做一片纯净高尚的绿叶又何乐而不为呢。人生,本该像它一样青翠、蓬勃、谦逊、勤恳。



六中片区 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第5页共6页                                                          六中片区 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第6页共6页

 

 ⑨朋友,愿你生命之树,永远长满绿油油的新叶,四季长青。

文中赞美了新叶的诸多可贵品质,请你简要写出其中四种。
                                                                       
                                                                         
第一段中描写作者内心感觉的是哪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第五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请找一处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简要说说好在哪里。( 3分)
例:第一段“光秃秃的枝条”与“淡绿,鹅黄色的嫩芽”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嫩芽”的勃勃生机。
                                                                       
绿叶对人生有什么启示意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阿里山纪行》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是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静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
②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蒙蒙的。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浓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它真像一条条绿地毯,紧紧地贴在地表上、台阶上,甚或依附在树干上。
③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其盘曲之势,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真不知树躯有多少围、树身有多么高。它们排列之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树干都是湿漉漉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之中了。虽是盛夏亭午时分,正是骄阳喷焰,却透不进日光来。我们的身上也分明有点薄湿。忽然间,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
第①段运用了“明镜”和“水墨画”两个比喻,说说这两个比喻的表达效果。(2分 )
第①段描绘的阿里山林区有什么特点,用一个双音节词来加以概括:         
作者写“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对表现以上特点有何作用?
品读文章,根据第①段中划横线句分析人们的思想感情。
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比较下面句子在语言运用和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A、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浓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 
B、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万树,离开了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
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③段中划横线句子的表达作用和语言效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陶器与纸屑》,完成小题。
陶器与纸屑
①在香港的中国百货公司买了一个石湾的陶器。我从前旅行时总是反对购买那些沉重易碎的物品,这一次忍不住还是买了,因为那陶器的造型是一个赤身罗汉骑在一只向前疾驰的犀牛上,气势雄浑,非常生动,很能象征修行者勇往直前的心境。
②百货公司里有专门为陶瓷包装的房间,负责包装的是一个讲标准北京话的中年妇人。她从满地满屋的纸箱中找来一个,体积大约是石湾陶器的四倍。接着她熟练地把破报纸和碎纸屑垫在箱底,陶器放中间,四周也都塞满碎纸,最后把几张报纸揉成团状,塞好,满意地说:“好了,没问题了,就是从三楼丢下来也不会破。”
③我的石湾陶器本来只有两尺长、一尺高、半尺宽,现在却成为一个庞大的箱子了。好不容易把它提回旅馆,我立刻觉得烦恼,这样大的箱子要如何提回台北呢?它的体积早就超过手提的规定了,如果空运,破的机率太大,还是不要冒险才好,一个再好的陶瓷,摔破就一文不值了。
④后来,我做了决定,仍然用手提,舍弃纸箱、碎纸和破报纸,找来一个手提袋提着。从旅馆到飞机场一路无事,但是刚上飞机没走几步,一个踉跄,手提袋撞到身旁的椅子,只听到清脆的一声,我的心震了一下,完了!我惊魂甫定地坐在自己的机位上,把陶器拿出来检视,果然犀牛的右前脚断裂,头上的角则完全断了。
⑤我非常后悔,后悔没有听包装妇人的话,更后悔把纸箱丢弃。这时我心里浮起一个声音说:“对一个珍贵的陶器,包装它的破报纸和碎纸屑是与它相同珍贵的。”确实,我们不能只想保有珍贵的陶器而忽视那些看来无用,却能保护陶器的东西。
⑥生命的历程也是如此,在珍贵的事物周围总是有很多看似没有意义、随手可以舍弃的东西,但我们不能忽略其价值,因为没有它们,我们的成长就不完整,就无法把珍贵的东西从少年带到中年,进而成为有智慧的人。同样,我们也不能忽视人生的负面因素,没有负面因素,我们就得不到教训、启发、锻炼,乃至成长。
⑦对于一朵美丽的花而言,它脚下卑贱的泥土是同样珍贵的;对于一道绚烂的彩虹而言,它前面的乌云与暴雨是同样有意义的;对于一场精彩的电影而言,它周围的黑暗与它是同等价值的。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所叙述的事情。
                                                                                  
                                                                                 
通读全文,说说文章第①节有何作用。
                                                                                    
                                                                                 
文章作者因日常生活小事而触发人生感悟,这是什么写法?请结合文章第⑥节,概括作者的两点感悟。
                                                                                    
                                                                                 
(1)从语言表达上看,文章最后一节运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
                                                                                     
(2)请仿照最后一节的句式,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再续写两句话。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