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我说,你听
她曾经可以做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停,且是站着说,微笑着说,声情并茂的说。她也会让身边的人开口说话,无论你多木讷、多胆怯,她都有办法让你开口。
有人说她的提问方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温和的一种。时间久了,即使是最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也会被她的课迷住。
有一个学生,恰好转到她的班。因刚到新地方,上课有点走神。她正在台上讲作文,说到细节描写的话题。她说:“譬如,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大家一齐向那个新同学的头发看,新同学的脸微微发红,心立刻回到课堂上。
她若无其事地继续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
那个新同学先获得了发言的机会。
她鼓励说:“我刚才说了你的头发,你现在可以说我的某个特征。看,你可以后发制人,主动权更大。”同学们又笑。
气氛轻松活泼了,新同学也不怕了,她果断地说:“老师,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大声说“好”。
那位新同学渐渐发现,她们班有一个共同的喜好,就是特别喜欢语文学科,这与她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
那个当年的新同学就是我。后来,有幸和她一起共事,向她学习教书的艺术。
有一年,学校考虑顾她快退休了,没有给她排课,只是让她负责年级学科的教研工作。她很生气。那次,是我第一次见她生气。她说:“不上课,有什么教可以研的?”学校只好继续让她授课。就这样,她一直工作在讲坛第一线。从教几十年,没有缺过学生一节课,也从未对学生发过一次火。最后,她是从讲台上退休的。
可是,现在她不会讲话了,经常一个人长时间静坐。别人问她话,她也不理。医生说她是脑梗,大脑80%混沌。我不愿相信,一个擅长语言的人,并且是一个让语言散发魅力的人,会失去语言。
也许,她是讲累了,一旦有机会休息,就想好好享受一下。等她休息好了,就好了。可我面对她,呼唤“老师”的时候,她坐在轮椅上,头微低,没有任何反应。我的眼泪喷涌而出。
她家的茶几上有不少中学语文课本,是医嘱进行刺激治疗的道具。
我打开一本书,轻轻对她说:“老师,以前,我听你讲了许多年。今天,我来说,你听。”她没有一点反应,保持原姿态坐着,雕塑一样。
“她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的头微抬,面部表情有了些微的变化,似乎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她的嘴唇颤抖着用微弱的声音说:“好!”
围绕老师,文章前后详写了两件事情。请简要概括并填写在横线上。
         →②学校让她负责教研,她却坚持上课直到退休→③           。
阅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我的眼泪喷涌而出。(“喷涌而出”体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下面是当年课堂上师生精彩的对话。请选择其中一句,任选一个角度赏析。
①“她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猴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②“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好!”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从这两个“好!”上,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试分别做简要概括。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题。
白马湖之冬
①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十年以来,白马湖已成了一个小村落,当我移居的时候,还是一片荒野。春晖中学的新建筑巍然矗立于湖的那一面,湖这一面的山脚下是小小的几间新平屋,住着我和刘君心两家。此外两三里内没有人烟。一家人于阴历十一月下旬从热闹的杭州移居这荒凉的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地中。  
②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屋宇虽系新建,构造却极粗率,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椽缝中却仍有透入。风刮得厉害的时候,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靠山的小后轩,算是我的书斋,在全屋子中风最小的一间,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的在洋灯下工作至夜深。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屋檐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拔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   
③现在白马湖到处都是树林了,当时尚一株树木都未种。月亮与太阳都是整个儿的,从上山起直要照到下山为止,大阳好的时候,只要不刮风,那真暖和得不像冬天。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甚至于吃午饭也在屋外,像夏天的晚饭一样。日光晒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忽然寒风来了,只好逃难似的各自带了椅凳逃入室中,急急把门关上。在平常的日子,风来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时候,半夜即息。至于大风寒,那是整日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最严寒的几天,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山色冻得发紫而黯,湖波泛深蓝色。  
④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厌的,下雪的日子,室内分外明亮,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灯,远山积雪足供半个月的观看,举头即可从窗中望见。可是究竟是南方,每冬下雪不过一二次。我在那里所日常领略的冬的情味,几乎都从风来。白马湖之所以多风,可以说有着地理上的原因。那里环湖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唯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风的多和大,凡是到过那里的人都知道的。风在冬季的感觉中,白古占着重要的因素,而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  
⑤现在,一家僦居上海多日了,偶然于夜深人静时听到风声,大家就要提起白马湖来,说“白马湖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样厉害哩!”
从第②段中,可以看出白马湖冬天的风有什么特点?
文章第③段中写“太阳好的时候”,白马湖“和暖得真不像冬天”,这是作者要表现的主要方面吗?这几句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请用不超过10个字的语言概述白马湖多风的地理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老汪栗子
①等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
②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颜色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
③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没有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
④老汪说,气味不对。他打了个比方: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
⑤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炉栗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
⑥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名角来了,听戏一天。”或者是:“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栗子。那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大不了多少,成尖锥状,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别山的荆棘丛中打来的。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趟过与野栗树混生的荆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回来后要把栗苞装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开;再戴上粗线手套把野栗剥出,十分辛苦。老汪说:“每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着口子。”那是山区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栗园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说:“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助他们?”
⑦山里人也纯朴,第一场雪落下来,野栗子就没人打了,因为老辈人说,天寒地冻野鸟们少吃食,那些留在树上的野果子,是它们一冬的口粮呢。
⑧老汪每年收栗子时,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栗子收到哪里,他就帮扶到哪里,没有一定。老汪在与老乡的闲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况,到人家家里看一看,讨碗水喝,吃上一两个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
通读全文,参照提示,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概括文章讲述的老汪的几个故事。
晚开店→               →炒香栗→收野栗→
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第⑥段划线句关于打栗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文章最后一段的加点词“悄悄”有什么表达效果?
文中的老汪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只想让你看到我
张军霞
小米在小区门口开了一家超市。最近,保安辞职回老家了,小区里丢东西的情时有发生,弄得人心惶惶。这天,小米注意到有个五十多岁的女人常在附近徘徊,并不买东西。这天,小米无意中抬头,望向对面五楼自家的阳台,一家三口的衣服晾在阳台上,被风吹得飘呀飘。
小米收回目光时,惊讶地发现那个女人居然也在抬头仰望,而她仰望的正是自家的窗户。小偷作案前都会观察盗窃目标家的情况,难道她就是那个来踩点儿的人?
小米想了想,拎起一桶水,哗啦一声泼到门前。女人往旁边躲了躲,犹豫了下,摸出两枚硬币说:“大妹子,买瓶水。”小米不吱声,把水递了过去,女人仿佛还想说啥,张了张嘴,却又讪讪地离开了。从此,小米多了一个心眼,随时留意女人的举动。她忍不住对丈夫说:“我看那女人真的不正常,天天在附近晃来晃去,总是往咱家这边瞧。”丈夫有点不耐烦地说:“她没事儿出门溜达不行吗?你别把人心都想那样坏!”
小米却还是不放心,那天晚上,忽然下起了大雨,她朝门外张望,吓了一跳:墙角处有个黑影,一动不动地站在雨中。黑影不是别人,还是白天那个女人。大雨将她浇得浑身湿透,她却还像白天那样,仰望着小米家。这次,就连丈夫也感觉害怕了,他轻声安慰小米:“明天我跟老板请个假,一定要调查清楚她的来历!”
第二天,没等小米的丈夫请假,那女人就出事了。女人仰起头望着空中,这时,一阵风吹来,小米晾在阳台的男式衬衣,忽然被风吹落了下来,还没等小米做出反应,女人却挥舞着双手,发出凄厉的叫声,一个趔趄栽倒在地上。
小米慌忙跑出来,抱起昏迷的女人,大声喊:“快来人,救命呀!”在女人被抬上救护车时,一个男子拨开人群,发疯般地扑过来,喊道:“娘,你怎么了?别吓我!”
小米认识这个男人,他就住在自己家对面。他从前做着很大的生意,总是开着一辆豪华的汽车进进出出,后来忽然赔得精光,就整天不出门,小米都好久没看到过他了。
女人只是受到惊吓,没有大碍,她从医院回来,特意找小米道谢:“大妹子,那天多亏了你呀。”小米不解地问:“不过是风吹落了一件衣服,你怎么就吓成那样?”
女人抹一把眼泪,低声说:“不怕你笑话,我儿子做生意赔钱,患了抑郁症,总说活不下去,他心烦,不愿意见人。我怕他真的想不开,就天天在这儿守着,万一他真的打开窗户,一下子就能看到我,就不会跳楼了。那天,我把那件衣服当成我儿子的身影了……”
小米抹一把眼泪,搬来一把凳子,对女人说:“以后,您就坐在这里,好好守着你儿子。还有,我丈夫认识一个心理医生,明天让他帮您联系一下吧。”女人对小米感激地点点头,然后抬头望着五楼的窗户喃喃自语道:“
                   
(选自《故事会》2015年第一期)
文章主要写了有关女人的五件事,请简要概括。
文中写道“女人抹一把眼泪”,“小米抹一把眼泪”,分析小米和女人流泪的原因有何不同。
女人因              而流泪。
小米因      而流泪。
从文中找出与画波浪线句子相呼应的句子,写下来。
结合前文内容为文章补出合理的结尾,写在文中的横线上。(30字以内)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女人是怎样的一位母亲?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比邻若天涯
朱铁志
(1)如今,在全球化时代的地球村里,由于网络、手机盛行,互通互联,只要手指一点,顷刻之间图文毕现,哪怕地球那端,也好像近在眼前。即时通讯系统改变了千百年来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业已形成的交往方式,从技术上讲,“天涯若比邻”再也不是浪漫的想象,而是具体而微的现实。为了一个共同的诉求,全球网友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形成貌似虚拟,其实非常实在的联盟,用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比如提供一份骨髓,贡献一份干细胞,捐献一笔善款。网络和手机的出现,像电灯、马桶、蒸汽机的发明一样,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人的生活。毫无疑问,人类需要充分享用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丰硕成果。
(2)然而,就像世间所有美好事物一样,网络也有两面性,在虚拟空间拉近人们之间距离的同时,也在现实世界疏远了人们之间的直接交流。常见的情形是:在虚拟空间聊得火热,见面之后却没有多少话说,虚拟的热情和现实的冷漠,形成了有趣的对比。过去到了年节,人们走亲访友、其乐融融;而今一条短信,四处群发,不知是真情祝福,还是随意应付。方便则方便,但缺少了一点可以感知的温度,淡化了抱拳、鞠躬之间所包含的浓浓情谊。人们热衷于在虚拟空间用假名展示真实的自我,却不愿在真实的世界里本真地素面朝天。在真实和虚假之间,自觉不自觉地错把虚拟当真实。
(3)人们发明了网络,原本是为了方便工作、学习和生活,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但对网络的极度依赖,反而影响了我们中一些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每天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我们不难发现有的人在办公室、课堂上,甚至在行驶着的汽车的驾驶室里都忍不住摸出手机收发短信,刷新微博。这实在是一种典型的异化现象。在韩国,一些最简单朴素的傻瓜手机和电脑开始重新回到人们手中。其实,不少高档手机繁琐的功能是多余的,很多在虚拟空间飞来飞去的信息是无价值的。
(4)我不是一个排斥网络、手机等新技术的冬烘先生,相反,对网络、手机给当代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深怀敬意。我只是想善意地提醒人们:在网络、手机时代,要警惕自己被物化为机器的奴隶。在热切关注新技术的同时,要把时间、精力有意分配给现实生活,分配给现实生活,分配给活生生的人,不应沉迷于所谓的虚拟空间,而是扎扎实实地站在现实的土地上。
【注】冬烘先生:预付浅陋的知识分子。
根据全文内容,概括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
第二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请指出并简述理由。
①文中用“天涯若比邻”来形容网络和手机的出现能够快捷的使原本虚拟的世界变成现实的世界。
②网络的发明,原本是为了方便工作、学习和生活,但事实上却影响了工作、学习和生活。
请你对“韩国一些最简单朴素的傻瓜手机和电脑开始重新回到人们手中”的现象做简要评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冰湖
陈彦斌
(1)“爹,遛网吧?”儿子猫腰拎起大网漂子,扔到船上。刚遛了几下就喊起:“大鱼!爹,上了一条大的!”“慢点儿,慢着点儿,别拽跑了!”他一别船桨,渔船贴过去,渔网紧挨在船的右舷边。
(2)大鱼一见亮,吓得惊慌乱挣,宽宽的鱼尾巴击打得湖水四溅。他掂起抄罗子探过身去,连鱼带网一起抄到船上。“爹,咱们掏到白鱼窝子啦。”儿子说着,又把一条二三斤重的白鱼从网上摘下,扔进舱里。
(3)“打完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他看着儿子说。“不!”儿子一直没回头,还在遛着网,“我和你一起打鱼。”“我揍你……没出息的小兔崽子!”
(4)下午的时候,一小团乌云从湖西面升起,越集越密,阴沉沉地移过来。他忙招呼儿子起网。他们刚把渔网拽到船上,铅灰色的乌云已低低地覆盖住了整个天空,整个湖面都陷入阴沉沉的风雪中。翻起的湖浪骤然变得浑黄,像煮开锅的小米粥,变得稠糊糊的。气温骤降,湖水拍溅在船帮上,立刻结成了冰,渔船变得沉重起来。
(5)不好!他心里暗暗叫了一声,使劲儿地扳起桨往回划。可风浪太大了,他拼尽了全力,还是顶不动。渔船上下颠簸着,四周涌动的大浪,一个接一个扑向船舷。他不敢再硬顶着风划船了,便把两只船桨深深地插在水里,任凭风浪带着渔船往东南方向漂去。
(6)大雪是后半夜停的,风浪也渐渐小下来。在风雪里挣扎了几个小时的爷儿俩累得话都懒得说了,脑子里一阵阵地犯糊涂,麻木的手也痛得发痒。他真想躺在儿子身边睡一会儿,却不敢。这么冷的天,湖随时都会封上。
(7)天快亮的时候,一阵可怕的寂静从四周围拢过来,涌动着的浪几乎瞬间就凝住了,滑行的渔船也冻结在冰里。船浆抵在光滑的冰面上,打着滑拢到船尾,船仍是一动没动。不好,封湖了,封湖了!他拿起船桨,疯狂地砸着冰。儿子被砸冰声惊醒,昏昏沉沉地爬起,拿起另一只桨砸下去。冰冻得还不太厚,一桨下去,冰碎了。渔船挤进窄窄的冰缝,一点点挤过去,船身被锋利的冰碴儿刮得“沙沙”响。
(8)他疯狂地砸着冰,儿子再把大冰块砸碎,渔船这才能前进一点儿。儿子没砸几下,“扑通”一声倒在舱里,挣扎几下没起来。他探手摸摸儿子的头,滚烫!可他已顾不上儿子了,只是更狠劲儿地抡着船桨,朝冰砸下去。
(9)中午的时候,一条线般的暗影出现在远远的天边。此刻,他的棉衣棉裤已被汗浸透了,黏黏地贴在身上。他瘫坐在船舱里,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双手的虎口也震裂了,渗出的血结成了紫黑色的血痂。他几乎再也举不动那支松木船桨了,只想就这么躺着,好好喘息一会儿。可当他看见蜷缩在舱里浑身瑟缩、脸色发青的儿子,又站了起来,举起船桨。
(10)“咔嚓”一声,桨断了。桨头甩在冰上,滑出好远才停下来,孤零零地躺在冰面上。他凶狠地骂一句,看着手里攥着的那半截已经没有用了的船桨,把它甩了出去。他直起腰来朝湖岸那边看去,隐隐约约看得出是村子附近那片柳树林。他默默地朝那边望了一会儿,扶着船帮把一只脚跨到船外,随着“咔嚓”的冰裂声,冰塌陷了,他下到水里。他一只手紧紧抓住船,拖在身后,向湖岸的方向扑去。
(11)“爹,你怎么啦?”儿子被冰碎声惊醒,挣扎着爬到船边,看到水里游动的爹,一下抓住他的手,哭喊着往上拽,“爹,你上来,上来呀,爹!”“放开手,爹……爹送你……回去……上学!”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力地向前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挪,又压在冰上……儿子感觉到爹的手在不停地哆嗦,过电般地传到自己的身上。儿子越发哆嗦了,可他还是用力地点了点头。
(12)湖岸那边有船过来了。他的眼前变得模糊起来,但是,手指却像是五根铁钉,死死地抠进船板里……(选自《金奖小小说》,有删节)
请根据文章内容和下面的提示,将小说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父子俩遛网打鱼—— (1) ——砸冰行船—— (2) ——看到希望
试分析第(7)段画线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笫(11)段画线句的语言极富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力地向前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挪,又压在冰上……
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父亲的布鞋
周海亮
①一位朋友童年时,正赶上三年困难时期。他告诉我,他能活到现在全靠了父亲的一双布鞋。
②朋友老家在鲁西南,一个平常都吃不饱饭的贫困山村,何况全国人民都挨饿的那三年?朋友记事比较早,在那三年的漫长时间里,他每天要做的唯一事情,就是寻找各种各样的东西往嘴里塞。槐树叶吃光了吃槐树皮,草根吃光了吃观音土。可是,在那样的年月,即使可以勉强吞咽下去的东西,也是那么少。朋友经常坐在院子里发呆,有时饿得突然昏厥过去。
③朋友的父亲在公社的粮库工作。有一阵子,粮库里有一堆玉米,是响应号召,留着备战用的。饥肠辘辘的父亲守着散发着清香的玉米,念着骨瘦如柴甚至奄奄一息的妻儿。有几次他动了偷的心思,但朋友的父亲说,那是公家的东西,即使我饿死了,也不去拿。
④可是他最终还是对那堆粮食下手了。确切说是下脚。他穿着一双很大的布鞋,要下班时,他会围着那堆玉米转一圈,用脚在玉米堆上踢两下,然后,若无其事地走回家。他的步子迈得很扎实,看不出任何不自然。可是他知道,那鞋子里面,硌得他双脚疼痛难忍的,是几粒或者十几粒玉米。回了家,他把鞋子脱下,把玉米洗净,捣碎,放进锅里煮两碗稀粥。朋友的母亲和朋友趴在锅沿贪婪地闻着玉米的香味,那是两张幸福的脸。
⑤这时朋友的父亲会坐在一旁,往自己的脚上抹着草木灰。他的表情非常痛苦。     
                           。可是他没有办法。他可以允许自己被饿死,但他绝不允许自己的妻儿被饿死。朋友的父亲在那三年的黄昏里,总是痛苦着表情走路。他的鞋子里,总会多出几粒或者十几粒玉米、高粱、小麦、黄豆……这些微不足道的粮食,救活了朋友以及朋友的母亲。朋友说,他小时候认为最亲切的东西,就是父亲的双脚和那双破旧的布鞋。那是他们全家人的希望。那双脚,那双鞋,经常令我的朋友垂涎三尺。
⑥饥荒终于过去,他们终于不必天天面对死亡。可是他的父亲,却没能熬过来。冬天回家的路上,父亲走在河边,竟然跌进了冰河。或许是饿晕了,或许被磨出鲜血的双脚让父亲站立不稳,总之父亲一头栽进了冰河,就匆匆地去了。直到死,他的父亲,都没能吃过一顿饱饭。
⑦朋友那天一直在呜咽。他喝了很多酒。他说多年后替父亲偿还了公社里的粮食,还了父亲的心债;可是,面对死去的父亲,他将永远无法偿还自己的心债。
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充情节。
妻儿挨饿,父亲动了偷粮食的念头——                    ——终于用鞋偷装粮食回家——饥荒过去,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请你仿照示例,给文中划线句作批注。
【示例】可是他最终还是对那堆粮食下手了。
【批注】“最终”一词有最后、终于的意思,是指父亲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做出的决定,表现了父亲内心挣扎的心理。
【文中划线句】他穿着一双很大的布鞋,要下班时,他会围着那堆玉米转一圈,用脚在玉米堆上踢两下,然后,若无其事地走回家。他的步子迈得很扎实,看不出任何不自然。
【我的批注】                                                                  
文末,作者说他的朋友“面对死去的父亲,他将永远无法偿还自己的心债”,联系全文,你认为朋友的“心债”是什么?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中这位父亲行为的看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
我在寻找那片野花(毕淑敏)
①上小学的时候,班上有个女同学,叫做荞,家境贫寒,她衣着破烂,夏天总穿短裤,是捡哥哥剩下的。
②我和她同期加入少先队。那时候,入队仪式很庄重。新队员的红领巾,是提前交了钱买下的。荞说她没有钱,哥哥已超龄退队,她可用哥哥的旧领巾。授巾的仪式那天,当辅导员用托盘把新领巾呈到校长手中时,就提醒校长记得把托盘里的那条旧领巾分给她。
③A满盘的新领巾好似一塘金红的鲤鱼,支棱着翅角。旧领巾软绵绵地卧着,仿佛混入的灰鲫,落寂孤独。
④校长可能不曾听清这句格外的交待,走到荞的面前时,随手把一条新领巾分给了她。我看到荞好像被人砸了一下头顶,身体矮了下去。灿如火苗的红领巾环着她的脖子,也无法映暖她苍白的脸庞。
⑤那个交了新红领巾的钱,却分到一条旧红领巾的女孩,委屈至极。刚一散会,就怒气冲冲地跑到荞跟前,一把扯住荞的红领巾说:“这是我的!你还给我!”领巾是一个活结,被女孩拽住一股猛挣,就系死了,好似一条绞索,把荞勒得眼珠凸起,喘不过气来。大伙扑上拉开她俩。荞满眼都是泪花,窒息得直咳嗽。
⑥我们都觉得那女孩太霸道了。荞一声未吭,把新领巾折得整整齐齐,还了它的主人。把旧领巾系好,默默地走了。
⑦后来我问荞,她那样对你,你就不伤心吗?荞说,谁都想要新领巾啊,我能想通。
⑧毕业的时候,荞的成绩很好,可以上重点中学。但因为家境艰难,只考了一所技工学校,以期早早分担父母的窘困。荞以后的路,就一直在贫困的底层挣扎。
⑨荞是一家印刷厂的女工。早几年,厂子还开工时,她送过我一本交通地图。说是厂里总是印账簿一类的东西,一般人用不上的。碰上一回印地图,她赶紧给我留了一册,想我有时外出,或许会用得着。说真的,正因为常常外出,各式地图我很齐备。但我还是非常高兴地收下了她的馈赠。我知道,这是她能拿得出的最好的礼物了。
⑩一次聚会,荞终于来了。她所在的工厂宣布破产。她成了下岗女工。她的丈夫出了车祸,伤了腿,从此吃不得重力。儿子得了肝炎休学,需要静养和高蛋白。她在几地连做小时工,十分奔波辛苦。这次刚好到这边打工,于是抽空和老同学见见面。我们都不知说什么好,只是紧握着她的手。B她的掌上有很多毛刺,好像一把尼龙丝板刷。
⑾半小时后,荞要走了。同学们推我送送她。我打了一辆车,送她去干活的地方。本想在车上,多问问她的近况,又怕伤了她的尊严。正斟酌为难时,她突然叫起来:“你看!你快看!”
⑿窗外是城乡交界部的建筑工地,尘土纷扬,杂草丛生,毫无风景。我不解地问,你要我看什么呢?
⒀荞很开心地说,我要你看路边的那一片野花啊。每天我从这里过的时候,都要寻找它们。我知道它们哪天张开叶子,哪天抽出花茎,在哪天早晨,突然就开了……我每天都向它们问好呢?
⒁我一眼看去,野花已风驰电掣地闪走了,看到的只是荞的脸,憔悴之中有了花一样的神采。于是,我那颗久久悬起的心,稳稳地落下了。我不再问她任何具体的事情,彼此已是相知。人的一生,谁知有
多少艰涩在等着我们?C但荞经历了重重风雨之后,还在寻找一片不知名的野花,问候着它们。我知道在她心中,还贮备着丰足的力量和充沛的爱,足以抵抗征程的霜雪和苦难。
⒂此后我外出的时候,总带着荞送我的地图册。(选自《写给女儿们的散文》,有删改)
本文讲述了关于“荞”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写出三件即可)
揣摩文中划线的语句,回答:
⑴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等任一角度,结合语境进行评点。
⑵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你对C句中加点的“重重风雨”一词的理解。
.寻找一片野花的“荞”,让我们看到了她的美丽。从文章的描写中,你感受到“荞”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有很多地图册,但为什么“我外出的时候,总带着荞送我的地图册”?
某同学将上文在QQ空间转载,引起好友们的跟帖热议。在此摘录2楼、5楼留言,请你联系全文内容及人物形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补上6楼的留言。(60字左右)
2楼 评论时间 2012-4-3  19:02:28
荞就是那朵野花,生长在生活的荒野里,承受着重重风雨,但是依然乐观。生活中我们何尝不需要这样的精神呢?在艰难中保持乐观积极的心境,在逆境中崛起,生命才真正美丽!
5楼 评论时间 2012-4-3  20:02:38
面对生活艰辛,能保持乐观固然好,但是很多时候是很难做到的,问问你自己,你能做到吗?这只是作者一个美好的愿望。
6楼 评论时间 2012-4-3  20:09:38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走进春天的怀里
①头一次看见骆驼是在五岁。也许沙漠里的动物不适应滨海和平原地区的气候吧,我看见它们的时候,又正是骆驼褪毛的季节,一块一块半褪落的毛,挂在身上,远看像落魄的穷汉,穿着破衣在路上颠踬着;它们很憔悴,又怪又丑,给我极深刻的记忆。那些经过我家乡的骆驼,不久便离开了。它们颈下的铜铃,摇响在暮春沉迟的大气里,像是一首难以理解的凄凉的歌。那声音,曾在无数个夜晚,伴随过我童年的远梦。
②后来,大的战乱来了,无数安守家宅的人流离道途,破衣在风沙里飞舞,饥饿、疲困、丧家失子的惨痛,把人们变成苦忍的骆驼,在无尽的长路上跋涉着。等到看惯了战乱中的人脸,反而修正了我早期的印象,觉得那些骆驼并没有那么怪、那么丑,它们比人更能默默的忍耐,更能吞饮一切的痛苦。 ③迎着风沙朝西走。在深浓的夜幕中,辽阔的原野上,我走着,心里摇响着驼铃声,幻想自己成为一只骆驼,忍着饥、忍着渴、忍着苦。在风雨霜雪的路上,我想念过骆驼;在饥饿干渴中,我想念过骆驼;当脚底起了流浆水泡,走路像针刺的时刻,我忍住泪,更想起那些负重的驼群了。如果有一天,我真能走到骆驼们生长的家乡,我真会诚心诚意和它们做朋友呢。
④但我一直没有机会进入想象中的沙漠,偶尔见到几只骆驼,也都是寂寞的流浪者,那个时代默默的负重奔走。后来转到南方,连一只骆驼也难见了,觉得自己已经变成一只骆驼,在人生的道路上,默默行走多年了。这不只是一种空无的幻觉。我曾在长途的饥渴中,咀嚼自己蓬勃的、嫩草般的青春,当我在深夜的灯前,打开稿笺,让我的精神在格子上一步步行走时,人世便变为广阔无涯的瀚海,永远也走不到边了。
⑤我多么希望我的作品,响成一片叮当的驼铃,除了安慰我半生行走的寂寞,也能为在人生旅程上行走的人们,带来一丝慰藉和盼望。从纯美的感情世界里走出来,从沉重的依乡恋土的情怀里走出来,从一长串战乱的时光里走出来,临波顾影,已两鬓星霜了。我真的是一只憔悴的骆驼,日以继夜的走着,走着,年轻的孩子看我,就像我童年看骆驼一样,怕是又老、又丑、又怪吧。但道路给我智慧和耐力,使我不呻吟,不叫喊,不颓丧。尽管已再没有大把的青春让我咀嚼了,我还会走下去的。只要苍天给我呼吸,我就拼命的前进,每走一步,我笔下便会扬起一串驼铃的叮当。
⑥一群走过中国大地的骆驼,竟然影响了我一辈子,使我一生行迹,像骆驼行走在沙漠上一样,处处都有饥饿寒冷,都有风雨霜雪。把历史的苦难和现实的苦难,都驮负在背脊上,何止我这一匹骆驼呢?
⑦据说骆驼队行进时,都让最老的、熟识道路的、有过无数跋涉经验的骆驼走在最前面;小的骆驼,走在中间;像我这种半老不老、又不强壮的骆驼,只能殿后了。希望先辈的姿影作为引导,年轻一辈的勇锐行姿作为激励,使我勉力跟上而不落队。让我们在驼铃的交响中,走到春天的怀里去,一直走到春来雨润的绿洲。
第②段加点的“我早期的印象”指的是对骆驼怎样的印象?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印象?
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第④段中加点词“咀嚼”很耐人寻味,请结合句子品析。
文章以“走进春天的怀里”为题,有何用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光头胡哥
陆宗成
光头胡哥走进教室时,我们的眼睛亮了——确切地说,是被他颈上那颗亮晃晃的硕大的灯泡照亮的;我们的嘴张着——仿佛里面塞进了一个小灯泡。
我叫胡建伟,华东师大毕业,教语文,任咱班班主任,上课同学们叫我老师,下课可叫我胡哥。胡老师一张口声如洪钟,论调更是惊世骇俗。
上课叫老师,下课叫胡哥?我们的眼睛更亮了,我们的嘴更圆了。有的女生尖叫起来,有的男生鼓起掌来。
我们这个班,声名显赫,不是因为成绩好,而是因为纪律差,盛产活跃分子。这当然不是我们的错,要怪也只能怪学校,搞什么实验班,搞什么三六九等归类,这不是明摆着的排挤差生,伤差生的自尊吗?三个差生一台戏,难道你还指望我们头悬梁锥刺股为母校争光吗?没门。
高一两个学期,我们班就走马灯似的换了三个班主任。第一任班主任是一位年轻的男教师,雄心勃勃,妄图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结果折戟沉沙,饮恨而归。第二任班主任是位中年妇女,和蔼可亲,试图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结果涛声依旧,无功而返。第三任班主任是位马列太太,意欲铁腕加高压,收拾旧山河,结果怨声载道,鬼哭狼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现在上课,胡哥说。我们吃了一惊:怎么不约法三章?怎么不演讲自己的苦难史或辉煌史?
转身,挽袖,板书:《诗经》三首。
几个遒劲有力,龙飞凤舞的粉笔字雄赳赳地霸在黑板上,牢牢地拴住了我们的目光。我鬼使神差般放下了高高翘着的二郎腿——这个胡哥看来有两下子。
“诗经,穿越中国西周到春秋时期长达500年的岁月风尘,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流淌,三百故事,三百心情,在风起处高唱与低吟,大雅与小雅前呼后应,三颂声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淘过时光的细沙,涤尽尘埃,穿过蒹葭,袅袅娜娜地走来。诗经中的女子,或明眸善睐,或娴静柔美,或大胆执著,或活泼顽皮……”
古老的诗经,美丽的诗经,在胡哥抑扬顿挫的语言中复活了。什么叫如沐春风,什么叫五体投地,什么叫心向往之,我想,我们听课的感觉就是吧。这个胡哥,真牛。他的课我们认了,不由自主的,一塌糊涂的。此后,语文课纪律出奇的好,好得我们这些顽劣的男生都有点不好意思。在我们看来,一堂课没人睡觉,没人瞅窗外,没人翘二郎腿,没人绞尽脑汁抬杠,这是不正常的,也是不可想象的。
这个胡哥,不简单。
一天中午,他悠然走进教室,见几个同学在大呼小叫地“打拖拉机”,输者钻桌子,于是要求加入。一同学说,别跟他们打,老师,他们几个是牌精,你必输无疑的。一同学说,不行的,老师,如果你输了,我们怎么好意思让你钻桌子呢?胡哥淡然,不打怎么知道输赢呢?来,我们改改比赛规则,三打二胜,我连续100分坐庄,如果我输了,钻班上所有的桌子,如果我赢了,你们从此不在教室打牌,如何?几个同学兴奋地说,好。看老师钻桌子那感觉自然好,那可是前无古人的啊!
结果,一场厮杀,胡哥3:0胜出,那几个同学从此谈“拖拉机”色变。
元旦将至,我们联名申请举行元旦晚会。胡哥说,晚会可以举行,但必须每个人准备一个节目,否则拉倒。我们每个人都憋着气,筹备,排练,目的只有两个:一是博得周郎(其实是胡郎)一顾;二是技压群芳,惟我独尊。
晚会很是热烈,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我们这群活跃分子可谓将激情和才智发挥到了极致。有些同学的手拍红了,有些同学的嗓子喊哑了。最后一个出场的当然是胡哥。这个伟大的拖拉机手是否押得住阵脚,大家拭目以待。说真的,我有点替他担心,拖拉机打得好,并不意味着他就拥有多少艺术细胞。
胡哥并不怯场,一袭白衣,一把红吉他,古典味十足。款款登场,掌声四起;五指轻扬,清音四荡。大家如痴如醉,不,是呆如木鸡,全忘了鼓掌。
好你个胡哥,十足一个风流才子。
班上体育特长生很多,有时候教室免不了成为练兵的场所,墙壁上免不了落些球印。一次,上语文课,胡哥指着一个球印说,有些同学是不是想通过它来证明自己的球技或者精力呢?这节课我们到操场练练,打球的人,回来写篇《打球记》;看球的人,回来写篇《观球记》。大家异口同声:好,好。体育委员站起来说,那你给我们当裁判吧。胡哥说,不,我上。
胡哥夹在众多高大的队员间,一点也不起眼,但是他前盘后带,左冲右突,既像灵活的猴子,又像勇猛的豹子,很快成为观众注目的焦点。他恰到好处的传球以及精准的投球,不时激起阵阵掌声。毫无疑问,他成了场上叱咤风云力挽狂澜的人物。
从此,班上再没有出现过玩球的现象,墙上的球印也销声匿迹了。那些体育生一有空就跑到操场去练球,他们羞愧得很——堂堂体育生的风头竟被一个文弱书生抢走了,这实在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而我们这些文艺活跃分子,也不好意思再在教室声嘶力竭地吊嗓子或者旁若无人地哼歌了。
有一同学在学校阅览室的一本杂志上偶然看到一篇署名胡建伟的文章,马上将杂志借出,兴冲冲跑去问胡哥,这篇文章是你写的吗?胡哥云淡风清,是的,豆腐块文章,没有任何分量的。
那同学把那篇文章复印下来,贴在班里的学习园地上。大家见了,啧啧称奇。此后,大家就多了份心眼,一旦在报刊上发现胡哥的文章,就照例复印,一一贴在学习园地上。一学期下来竟满了。
胡哥上作文课,从不讲什么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呼应,怎样遣词造句,他只讲感受——阅读美文的感受,自己创作的感受。有时候,他什么都不讲,他只是抱来自己多年珍藏的报刊,叫同学挑着看,然后要求大家天马行空地写一篇读后感。怪了,平时我们这些听讲评就打瞌睡写作文就头疼的,一到他的作文课居然觉得有话可写了——有时甚至还有不吐不快的感觉。两个学期下来,我们居然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写作,学习园地上也不再是胡哥一统天下,我们也攻占了一些阵脚。胡哥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有时突然摇头晃脑地来一句:孺子可教乎?孺子可教也!
说真的,我们好象找回了点自信和班级荣誉感。谁再说我们破罐子破摔,谁再说我们班是差班、烂班,我们肯定会跟他急,胡哥也会跟他急。胡哥的口头禅是,挺起胸膛做人,俯下身子做事。他的宣言是,我的班上没有一个差生。
确实,我们没有给胡哥丢脸。我们班连续四个学期被评为“先进班级”。高考时,我们班58人中有42考上了大学,其中语文平均分全州第一。这对一个县级中学的慢班来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奇迹不是用干瘪的说教而是用独特的魅力缔造的。
光头胡哥真的是熠熠生辉了。只是,当我们走进美丽的大学校园时,胡哥也远调省城了。听说,他因为光头而被新校长狠批。我们这些散布在天南海北的学生就拼命给他写信,一方面感谢他的教诲;一方面要他挺住,千万要保住那道亮丽的风景——那道风景,曾经照亮了我们迷雾重重的前程,那道风景,可是我们记忆的天堂和福祉啊!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 干(     ) ②  明(     ) ③ 憬(      )  ④ 福(      )
光头胡哥是我们的新班主任,他使班级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并在高考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请你概括一下胡哥做了哪些令我们佩服、让我们改变的事?(答出两件即可)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请你仔细阅读全文,说一说文中那两段属于插叙?有何作用?
恰当使用修辞能增强文章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文中作者善于运用修辞技巧塑造人物。本文语言丰富鲜活。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句子,任选其一即可。
①古老的诗经,美丽的诗经,在胡哥抑扬顿挫的语言中复活了。什么叫如沐春风,什么叫五体投地,什么叫心向往之,我想,我们听课的感觉就是吧。
②几个遒劲有力龙飞凤舞的粉笔字雄赳赳地霸在黑板上,牢牢地拴住了我们的目光。
胡哥以知识征服学生,用言行规范学生,用情操陶冶学生,践行了一位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胡哥的口头禅是,挺起胸膛做人,俯下身子做事。他的宣言是,我的班上没有一个差生。你是怎样理解“挺起胸膛做人,俯下身子做事”这两句话的意思的?
胡哥的光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曾经照亮了我们迷雾重重的前程,是我们记忆的天堂和福祉啊!我们能从这些调侃的语言中,体味到学生对老师的敬爱与感激。请结合原文内容,说说胡哥是个怎样的老师?
“那道风景,曾经照亮了我们迷雾重重的前程,那道风景,可是我们记忆的天堂和福祉啊!”请你品味最后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几生修得到梅花      李榕桦
①在万紫千红的花的世界,梅花是最特立独行的一种。
②江南的冬天还未过去,寒风肆虐,雪花纷飞,万木都在沉睡之中,而梅花却在这时,绽开一树树的花朵,向人们报告着春之将至的讯息。她不管桃儿、杏儿们嫉妒的流言,也不贪图蜂儿、蝶儿们嗡嗡的追捧,孤傲豪迈地开在漫天飞雪中,不畏严寒,独步早春。
③怒号的狂风不是不想吹灭她的火焰,漫天的大雪不是不想掩息她的娇媚,而她却在凌霜斗雪中更加灼灼有神。那纷纷扬扬从天而降的雪花,似乎成了他玉洁冰清的知音,心魂相印的伴侣。
④在无锡梅园观赏过梅花,走进梅花,你会感到诗意像湖水一样漫上心头。润如凝脂的红梅,洁如瑞雪的白眉,碧光盈盈的绿梅,明艳灿灿的黄梅,构成了一个缤纷多彩的梅的世界。小小的花朵似乎不受半点尘埃的侵染,宛若悄然飘落凡尘的仙子,真正是冰肌玉骨。你若拿俗常的桃花、杏花和她们对照,越发显得梅花的脱俗。置身花下,你会被随之而来的清幽的芳馨环绕,使你立刻想到“暗香浮动”。梅花的香气不像梨花、水仙花那样肥硕袭人,她若有若无,清逸幽雅,它是那么婉约和内敛。观赏梅的枝干,姿态极美,有的疏影横斜,有的奇崛突兀,有的苍劲朴拙,有的狂放洒脱。怪不得古人说“梅以形势为第一”。
⑤最喜欢看那棵古梅,虬曲盘错,势如游龙。铁骨嶙峋、古朴苍劲的枝头,绽放着朵朵温润率真的红梅,那种强烈的对比给你以心灵的撞击,无法用语言描述。仿佛眼前的梅花是从悠远的历史深处走来,她曾与宋代林和靖①相伴相守,在西湖孤山朦胧的月色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她曾和画家王冕相交,是王冕笔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那幅墨梅的范本,在王冕精心经营的梅园里度过许多春夏秋冬。她是陆游一生痴迷的梅花,她是王维、苏轼、杨万里、范大成他们曾经反复歌咏的梅花,她是被鲁迅识为“只有梅花是知己”的那一树,她是历代有道的君子仰慕钦敬,视为修养的典范,感叹“几生修得到梅花”那一树。
⑥特立独行的梅花从历史深处走来,那冰肌玉骨的韵致,高标清雅的圣洁,横斜疏美的仙姿,傲岸坚贞的风骨,凌霜斗雪的意志,独步早春的气魄,铸成了华夏民族的心魂,成为了中华民族代代相袭的品格和精神。站在梅花前,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境,还是陆游说的好啊,“何方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作者在梅园赏梅时感到了诗意,梅花的哪些特点富有诗意?请结合第④段概括。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第⑤段中“有道的君子”是指哪些仰慕梅花的人们,他们有着高尚的志趣,视梅花为修养的典范。
B.文章第③段连用两个“不是不想”,写出了狂风和大雪的无奈,作为梅花的知音和伴侣,它们只能选择手下留情。
C.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将叙述经历、描摹梅花、抒发情感、表达意趣融为一体。
D.文章第④段通过梅花雨桃花、杏花、梨花、水仙花的对比,突出了梅花与众不同的美好,也流露出作者对哪些“俗常”之花的厌恶。

E.文章引用大量诗句,既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又丰富了文章的意蕴,语言典雅,令人回味。
文章第⑥段在全文有怎样的作用?请分别从结构和内容角度具体分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父亲的救援  张铭书
①1992年,我在地区高师读书,父母亲在老家种田。父亲为贴补家用,不顾多年腰疼的老毛病,农忙之余帮人跑起了长途货运。这年父亲已46岁。
②正是这年,出了一件大事,父亲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所有的细节。
③那天正好是寒露,阴历的八月二十九。天黑且下着雨的时候,父亲从外地跑车回来,刚一进村,就看见村支书迎头挡在车灯前面,朝父亲一个劲儿地摆手。父亲赶紧刹车。支书一脸焦急地说:“快!你娃出事了!”原来他刚刚从电视里插播的紧急通告里看到:一个20岁左右的小伙,在本市遭遇车祸,被紧急送往市一院,司机已逃逸,小伙身上只找出一些零钱,另有一本学生证,望家人紧急联系。学生证上写着我的名字,所以支书便急吼吼地来找我父亲。
④父亲的脸迅速变得煞白,他蹲在车下先抽了两分钟烟,然后抬头问支书:“你家里还有多少钱?”支书说:“也不太多。”父亲说:“有多少拿多少吧。”幸好父亲身上还装着代收的几千元货款。
⑤父亲不敢让我母亲知道,家也没回,当即发动车,准备直奔市一院。车开到镇子上,不敢再开了,因为手抖得太厉害。就从街上找到他的一名老战友,帮忙驾车直市里。从小镇到市区仅八十公里,一个小时后就到了。
⑥主治医生马上催他火速往住院部缴钱:“伤情非常严重,需立即手术,如果再晚几个小时联系不到家人,双腿将很难保住。”
⑦父亲再也隐忍不住,眼泪哗一下倾倒了满脸。他跌跌撞撞地赶紧往缴费处跑。
⑧从缴费处回来,不顾护士的拦阻,硬闯进急诊室。
⑨父亲看到的是一张清秀的面容。人已昏迷过去。父亲的心里“咯噔”一下,因为他发现这个小伙并非他儿子——也就是说,并不是我。父亲从里面退出来,反复端详从小伙身上找出的那张学生证,学生证上的照片和名字都是我的,没有错呀。父亲迷惑了。
⑩这时来了几名警察,警察告诉父亲,这个小伙的身份刚刚弄清了,原来是一名小偷,刚刚在公交车上偷了几个学生,被人发觉后,就跳车狂奔,他做贼心虚,已经把所有追赶的人都甩掉了,还是不停地飞跑,结果就跑到了一个车轱辘上。
⑾父亲这才松了一口气。整个人虚脱得一身大汗,瘫坐在门口的石头台阶上,再也站不起来。
⑿这时,父亲的战友提醒道:“病人不是你儿子,你缴的住院押金怎么办?”
⒀父亲说:“当然要退了,他偷了我儿子,还害得差点吓死我,哪能再给他白扔钱?”
⒁父亲就到收费处去退钱。收费处让父亲找主治医生开退费说明。又去找主治医生,主治医生刷刷几笔就开好了。
⒂父亲却犹豫起来,说,算了,这钱我不退了,你们接着给他治吧,长得那么漂亮的小伙子,要是少了两条腿多可惜呀,他家里应该也有父母,他的父母也一定会疼得心慌。
⒃小伙的手术顺利进行。
⒄此时已是深夜,雨也停了,父亲想来学校找我,又怕打搅我睡觉,就和战友在车里胡乱挤了一宿,第二日早上才来学校,看见我后,冲上来紧紧抱了我一下。父亲一贯性格刚强,平时很少流露感情,这次拥抱,还是我有记忆以来的第一次。
⒅那小伙在医院的精心治疗下,恢复得很好。小伙出院那天,阳光灿烂。他寻到我家,给我父亲磕了仨响头,非要认我父亲为干爹。
⒆我父亲担心他再学坏,就让他跟自己学开车。
⒇现在,十多年过去了,他已成为本市运输业非常叫得响的一位老板,去年,还被市里评为“年度最具爱心十大人物”之一。
文章第②节中的“一件大事”是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答:
请赏析下句中“扑”字的表达效果。
车开到镇子上,不敢再开了,因为手抖得太厉害。就从街上找到他的一名老战友,帮忙驾车直市里。
答:
第⑦段说“父亲再也隐忍不住,眼泪哗一下倾倒了满脸。”请你说说前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父亲的“隐忍”?
答:
结合语境,分析第⒅段画线句的作用。
答:
文章的标题“父亲的救援”有哪些含义?
答: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
高 峰
①沙漠是地球上最荒凉的区域之一。为什么沙漠如此荒凉?按照我们一贯的理解是,沙漠地区缺乏生命所需的水,所以鲜有生命能在那些地区生存。最近,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却发现,不少沙漠地区并非干得不能生长植物,而是肥力不够,因为沙漠土壤中缺乏植物赖以生存的氮。不过,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气候不断变暖,沙漠地区土壤中含量可怜的氮还会不断挥发,以气体的形式大量流失,从而导致生长在沙漠里的植物越来越少。
②研究人员在美国莫哈韦沙漠地区选了几处试验点,通过精密测量仪器了解土壤中的氮是如何随着气温升降而变化的。研究发现,不管有没有阳光照耀沙漠,当土壤温度达到40℃至50℃的高温时,土壤中的氮会以气体形式从土壤中迅速释放出来。而在沙漠中,地表温度达到40℃以上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研究人员还发现,地表温度越高,沙漠土壤中释放氮的速度越快。因此,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沙漠的气温和地表温度也将越来越高,土壤中的氮也将越来越少,沙漠会变得越来越荒凉和贫瘠。
③研究人员还表示,除了沙漠地区,在世界任何高温干旱的地方都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近年来让农林科研人员头疼的现象也由此找到了原因,他们在干旱地区种植实验田地,虽然保障了充分的水和肥料,但是土地的出产还是不尽如人意。
④干旱地区的氮不但从土壤中偷偷溜走,而且很难再回到土壤之中。在气候温和地区,氮在土壤和大气中的循环是平衡的,当地土壤中的一部分氮虽然也会通过分解或植物收割流向大气;但是在雷雨天,空气中的氮气会在雷电的作用下变成氮肥回到土壤中。然而,干旱地区很少会有雷雨天气,也就很少会有氮再返回到土地中。正是因为干旱地区氮的流失是不可逆转的,我们花再大的代价,比如不计成本地往其中施放氮肥,也不可能让沙漠变成绿洲。除非,我们可以让沙漠地区的气温及地表温度降下来。
今天如果我们不能有效遏制气候变暖的发展趋势,代表着沙漠未来希望的零星绿色将越来越少,直至完全绝迹,沙漠的扩张也将变得气势汹汹而且肆无忌惮。那样令人绝望的未来,并非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作者高峰,有删改)
文章认为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文中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段画线句子中“头疼的现象”指什么?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段主要说明了什么意思?文章是怎样把这层意思说清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⑤段中画线句子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任选一处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鹰翅草
方 辑
鹰翅草是乡下常见的一种草,乡下的孩子都称它为老鹞膀子。鹞是鹞鹰,比鹰小,翅膀黑,肚皮白,吃老鼠、兔子等,是极其凶猛的一种鸟。
鹰翅草开细小的状如纽扣的黄花,一株数朵,像星星,像眼睛,被造化之手撒落在春夏季节的道旁。
鹰翅草没有茎,只有对生的两片羽状叶子,老绿色,巴掌大,上面长满了白色的绒毛,贴着地皮铺开。微风吹过,状如展翅飞翔的鹞鹰,常常吓得小鸡们咯咯乱叫,因此得名鹰翅草。不知为什么,小动物们都不吃它。
烈日炎炎的夏日午后,土路两旁多数植物失去生机,鹰翅草却开着耀眼的黄花,灼灼动人。有些叶子不小心伸到了路上,被马、人脚无情地踩踏而过,痛苦地翻卷,然而丝毫没有被吓倒,依然是振翅欲飞的模样。
女孩是在极其沮丧的时候看见鹰翅草的。她沮丧的缘由:读初三的她,理化成绩实在不好,升学几乎没有指望。拿着老师塞给她的不及格的成绩单,她悄悄溜出校园。还是别念了!她叹息。读书 ,是乡下女孩心灵深处燃烧的火焰,此刻.火苗熄灭,眼前一片漆黑。
泪水浸湿了她的眼睛。此后,她只能像母亲那样生活。可是多么不甘心啊!她爱母亲,可是她不喜欢母亲的生活方式。母亲没读过书,内向的性格越发自卑,因自卑而自闭,很多时候没法跟人交流,凡事爱钻牛角尖,常常遭受暴躁粗鲁的父亲殴打。
女孩踽踽地走在寂静无人的土路上,被鹰翅草那小小的迷人的花朵吸引住了。也只有她被吸引住了,鹰翅草开出花来,虽然没有芳香,竟这般朴素美好,这般的坚忍顽强!它虽然渺小平凡,可是依然争取到属于自己的美丽时刻。
在这个毫无预兆的夏日的午后,她邂逅了小小的鹰翅草的美丽容颜,俯视到小小的鹰翅草在笑,独独对她一个人笑,眼睛还眨啊眨的,传达着关于自然的生命的讯息,而她恰好懂了。于是,她破涕为笑……
这一年九月,她复读了。成绩比她好的男孩子、女孩子都嘲笑她,可是她依然坚强地背起沉重的书包,一次次和鹰翅草相约在路上,这样神秘的时刻,她最开心。她和无人理睬的鹰翅草在心灵深处交流着思想,她告诉它她的理科成绩在飞跃:“奇怪,以前那些看似难解的谜题,答案都渐渐清晰,这预示着自己离理想越来越接近——当一名小学教师……”
然而冬来了,白雪皑皑,不见了鹰翅草的踪迹。女孩日日辛苦地走在同一条路上,开始怀疑和鹰翅草的擦肩而过是一种幻觉,继而担心她的朋友们会冻死。她不断地对着脚下的精灵祈祷,祈祷它们能平安度过寒冷时节,迎接春来的好消息。当她在雪花狂舞的周末,读到雪莱的诗句“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她仿佛听见鹰翅草在吃吃地笑。于是,她放心了,她开始拼命读书,填补心灵和知识的空白,好迎接属于她的春天。
终于,在第二个鹰翅草长满小路的夏季,她迎来了一纸成功抵达理想彼岸的通知书。她疯狂地跑到小路上,对着细密黄花哭了又笑。
多年之后,父母去世,在小城一隅,淡泊名利、躬耕不辍的她,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小村。可是她从来没有忘记让她的学生们在学习之余,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不忽视任何一种卑微的植物,从而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那鹰翅草的微笑,至今荡漾在她的心底。
通读全文,说说鹰翅草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本极其沮丧的女孩为什么破涕为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迎来了一纸成功抵达理想彼岸的通知书”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的女孩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每当看到现在孩子背着那印满各式各样卡通画的精致书包上学时,我就会想起属于我的第一个书包。
那是个花格子书包,妈妈做的。
7岁那年,我终于拥有了上学的资格。可是我没有书包。
那时,我们乡下孩子最常背的就是用花布拼成的花格子书包。每当同学们谈论谁的书包哪块花布多么多么好看时,我都会躲得远远的。心里却一遍遍地喊着:我也要有一个花格子书包!
我终于向母亲开了口。
“家里没有碎花布。”妈妈平静地说。
“我要!”我固执地坚持着,却不敢看妈妈的脸。家里的窘境我是知道的。
面对我的倔强,妈妈没有再说话。
从那以后,我发现从来不喜欢串门的妈妈开始串门了。对于少言寡语的她来说,和人谈天说地是多么吃力的事情!有好几次,在一边玩耍的我发现妈妈的脸被别人的话锋逼得通红通红。不知串了多少家的门,不知有多少艰难的开口,妈妈终于攒够了做书包的布。
开学的前夜,妈妈把书包做好了。美丽的图案,细密的针脚——这真是一只可爱的书包!我还惊喜的发现,书包里面居然还有一个夹层。这可是我们村独一无二的新设计啊!
我兴奋地把书包看了又看。然后抬头看看妈妈的脸,她的眼神十分安适。
“好好学习。”她依然平静地说。
躺在床上,我的泪水忍不住淌了一脸。愧疚和不安开始一点一点地吞咽我的喜悦和满足。我知道这书包意味着什么:这一块块鲜艳的花方格是她一缕缕被撕裂的矜持和尊严,这一道道匀净的线路是她那颗绵延万里却从不言爱的心啊!
第二天上学时,我郑重地背上了这只书包。书包里装的东西很少,我却觉得它沉甸甸的。后来,它一直陪伴我读完了小学和中学,直到它不能再用,我也依然保存着它。因为我知道:这只书包必定是世界上最珍贵最美的书包。
给加点的字注音。
固执(    ) 倔强(    )   愧疚(    )   沉甸甸(    )
文中明确揭示中心的句子是:(     )

A.那是个花格子书包,妈妈做的。
B.这一块块鲜艳的花方格是她一缕缕被撕裂的矜持和尊严。
C.这一道道匀净的线路是她那颗绵延万里却从不言爱的心啊!
D.这只书包必定是世界上最珍贵最美的书包。

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一句话概括。(不超过15个字)
上文中与“这一块块鲜艳的花方格是她一缕缕被撕裂的矜持和尊严”相照应的句子是:
谈谈你对文中最后段落中“书包里装的东西很少,我却觉得它沉甸甸的。”一句的理解?
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请给本文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题目(    )

A.最美的书包 B.花格子书包 C.卡通书包 D.我的书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