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春天的怀里
①头一次看见骆驼是在五岁。也许沙漠里的动物不适应滨海和平原地区的气候吧,我看见它们的时候,又正是骆驼褪毛的季节,一块一块半褪落的毛,挂在身上,远看像落魄的穷汉,穿着破衣在路上颠踬着;它们很憔悴,又怪又丑,给我极深刻的记忆。那些经过我家乡的骆驼,不久便离开了。它们颈下的铜铃,摇响在暮春沉迟的大气里,像是一首难以理解的凄凉的歌。那声音,曾在无数个夜晚,伴随过我童年的远梦。
②后来,大的战乱来了,无数安守家宅的人流离道途,破衣在风沙里飞舞,饥饿、疲困、丧家失子的惨痛,把人们变成苦忍的骆驼,在无尽的长路上跋涉着。等到看惯了战乱中的人脸,反而修正了我早期的印象,觉得那些骆驼并没有那么怪、那么丑,它们比人更能默默的忍耐,更能吞饮一切的痛苦。 ③迎着风沙朝西走。在深浓的夜幕中,辽阔的原野上,我走着,心里摇响着驼铃声,幻想自己成为一只骆驼,忍着饥、忍着渴、忍着苦。在风雨霜雪的路上,我想念过骆驼;在饥饿干渴中,我想念过骆驼;当脚底起了流浆水泡,走路像针刺的时刻,我忍住泪,更想起那些负重的驼群了。如果有一天,我真能走到骆驼们生长的家乡,我真会诚心诚意和它们做朋友呢。
④但我一直没有机会进入想象中的沙漠,偶尔见到几只骆驼,也都是寂寞的流浪者,那个时代默默的负重奔走。后来转到南方,连一只骆驼也难见了,觉得自己已经变成一只骆驼,在人生的道路上,默默行走多年了。这不只是一种空无的幻觉。我曾在长途的饥渴中,咀嚼自己蓬勃的、嫩草般的青春,当我在深夜的灯前,打开稿笺,让我的精神在格子上一步步行走时,人世便变为广阔无涯的瀚海,永远也走不到边了。
⑤我多么希望我的作品,响成一片叮当的驼铃,除了安慰我半生行走的寂寞,也能为在人生旅程上行走的人们,带来一丝慰藉和盼望。从纯美的感情世界里走出来,从沉重的依乡恋土的情怀里走出来,从一长串战乱的时光里走出来,临波顾影,已两鬓星霜了。我真的是一只憔悴的骆驼,日以继夜的走着,走着,年轻的孩子看我,就像我童年看骆驼一样,怕是又老、又丑、又怪吧。但道路给我智慧和耐力,使我不呻吟,不叫喊,不颓丧。尽管已再没有大把的青春让我咀嚼了,我还会走下去的。只要苍天给我呼吸,我就拼命的前进,每走一步,我笔下便会扬起一串驼铃的叮当。
⑥一群走过中国大地的骆驼,竟然影响了我一辈子,使我一生行迹,像骆驼行走在沙漠上一样,处处都有饥饿寒冷,都有风雨霜雪。把历史的苦难和现实的苦难,都驮负在背脊上,何止我这一匹骆驼呢?
⑦据说骆驼队行进时,都让最老的、熟识道路的、有过无数跋涉经验的骆驼走在最前面;小的骆驼,走在中间;像我这种半老不老、又不强壮的骆驼,只能殿后了。希望先辈的姿影作为引导,年轻一辈的勇锐行姿作为激励,使我勉力跟上而不落队。让我们在驼铃的交响中,走到春天的怀里去,一直走到春来雨润的绿洲。
第②段加点的“我早期的印象”指的是对骆驼怎样的印象?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印象?
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第④段中加点词“咀嚼”很耐人寻味,请结合句子品析。
文章以“走进春天的怀里”为题,有何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