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读书的用处
在一座山里,住着一位老农夫和他的小孙子。每天清晨,老农夫都会早早地起来坐在书桌旁读书。有一天,小孙子问道:"爷爷!我也想和您一样读书,可我读不懂。只要我把书本合上,我就忘得一干二净。读书有什么用?"
老农夫指着角落里一个放过煤炭的篮子说:"你去河边帮我盛一篮子水回来吧。"于是小孙子照爷爷说的去做了,不过回来之前篮子里的水早早地就漏光了。
"你下次得跑得快一些。"老农夫把小孙子再一次带到了河边。这一次小孙子跑得飞快,但回来之前水依旧漏完了。试了好多次后,小孙子终于说:"爷爷,篮子装不了水!这根本就没有用!"
老农夫笑着说:"你觉得没用,可是你再看看篮子。"小孙子转过头看篮子,他发现____________。"孩子,阅读好书也是如此。"老农夫语重心长地说,"你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它,也记不住多少内容,但只要你用心反复阅读它,它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净化了你的心灵。"
(1)小孙子转过头看篮子,他发现了什么?请你结合语境,补写在文中画横线处。
(2)优秀的作品能给人有益的启示。请你结合文本和生活积累,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阐述。
写作提示:①根据文本提炼观点;
②不少于100字。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问题。
月光汤
①乡下的夜空升起一轮明月,月光便洒满了山林村舍,地面上也凝起了一层透亮的”薄霜”。
②月光很亮,亮得连父亲也觉得,待在屋内睡觉未免太过可惜。于是,他便带我去湖边夜钓。
③月光如水,湖平如镜,豌豆般大小的浮漂飘在水面上粒粒可见。先是点点浮颤,继而微微下沉,当浮漂猛地一沉,父亲便迅起杆,一条白花花的鱼便在水中扑腾翻转了起来,上钩了!
④月光清澈、白亮,想是鱼儿也不忍就此睡去,纷纷就着一盏月光灯,在湖中来回穿行。鱼饵明晃晃地摇曳在水里,鱼儿纷纷咬钩。就这样,父亲的鱼篓很快便满了。此时,明月依然高悬在夜空之中,意犹未尽的父亲,并不打算回家。
⑤但我有些饿了,父亲索性找来一个废弃的陶罐,就着湖水洗净,然后支在火堆上﹣﹣他要煮一罐鱼汤。水,从湖里汲取而来,白白净净;鱼,是刚刚钓上来的,也白白净净;月光,自星空流淌而来,更是白白净净。父亲说,喝下这白白净净的汤,心里就会安宁无比,少怨,无烦。
⑥很快,鱼汤泛起了奶白色,像一捧捣碎的月光,皎洁地盛在罐子里。
⑦父亲在一旁说道:“这可不是一般的鱼汤,而是一罐月光汤,只不过是里面游进了几条白白净净的鱼。”记忆中,这是父亲说过的最富诗意的话,让我终身难忘。
⑧为了家人,父亲埋身田间地头:每遇早季,我们都要用好几台水车,将山下的泉水往高处的梯田里翻送。月光下,父亲和我一人负责拉动一台水车,一阶一阶地朝上翻送水。一车车白花花的月光泉便这样,从低处翻进我们的梯田里。常常一忙就是一整夜。
⑨累了,父亲使以堤埂为床,躺在月光里,小睡一会儿。有时,我会抱怨,觉得这活太累,收益小,可父亲却说,百滴水就能救活一棵稻,只要水到了,就不会颗粒无收。“莫要怨了,月亮不都在陪着我们,给我们照明嘛!”
⑩暑假时,父亲常去集市卖红薯,凌晨两点便要担货出发。夜行山路,我替他打手电筒,给他壮胆。倘有明月当空,父亲便会独自上路,不要我陪。月光,便是他的伴,他的明灯,他的保护神。
⑪中考那年,我考得不好,没能被县城里最好的高中录取。一天晚上,父亲和我纳凉说闲话,他说:“______”父亲的话点拨了我,让我重拾信心。后来,我考上一所重点大学。
⑫一罐月光汤,一车月光泉,一弯月光路,我终于读懂了父亲:因为心中始终有月光,他才能在岁月的千沟万壑中岿然不动,且从不发一声怨言。在父亲看来,若是觉得人生苦,根源是心里有苦,不管遇到何种困难不顺,只要心能常被月光滋润,不干涸,不开裂,人生便有希望和奔头,心也就不苦了。
(作者徐徐,有改编)
(1)在学校的征文比赛中,《月光汤》一文脱颖而出。
①请想像父亲当时说的话,为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内容。(不少于 50 字)
②此文作为获奖作品,将发表在学校的《文苑》杂志上,需要配上一段评论性文字。请你完成这个任务。
写作提示:①从语言表达、人物形象、主题思想或写作手法方面,任选一个角度来写;②结合文章内容;③不少于 100 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伤疤的身价
黄花梨是极其名贵的木材,是制作高档家具的上好材料,有“鬼脸”的黄花梨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被视为佳品中的珍品,价值连城,受到世人的追捧。
其实,所谓“鬼脸”就是黄花梨受到伤害之后留下的疤。因为黄花梨生长于沿海地区,常遭台风袭击,在风雨飘摇中不是被扭曲,就是被折弯,甚至被折断。尽管如此,也阻挡不了黄花梨的成长,只不过,为了弥补伤害,受伤处的纹理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各种各样惟妙惟肖的图形,有的像动物,有的像植物,有的像人物,形态各异,丰富多彩,形象逼真,十分迷人。
原来,正是因为经过了风风雨雨,经历了多灾多难之后形成的伤疤,才让黄花梨更加名贵,更具魅力,以致成为文人笔下的素材,成为收藏家推崇的对象。
在伤疤处长出一朵花,伤疤就不成为伤疤,而是上天的恩赐。
(1)阅读材料可以发现,题目中的“伤疤”有两层含义,各指什么?请简要回答。
(2)同学们围绕怎样“在伤疤处长出一朵花”展开讨论,有人认为要靠顽强的毅力,有人认为需要过人的智慧,还有人认为离不开从容的心态。请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阐述。
写作提示:①可以同意以上的某种观点,也可以另有自己的看法;②不少于 100 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时间盘点】
几乎所有高效能人士都有一个特点﹣﹣﹣﹣极强的时间管理能力。从“规划自己的24小时”来学会时间管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光阴一去不复返啊﹣﹣﹣﹣大家可能不爱听这种大道理。那么,请看图一,它把人的一生可以用来改变世界的有效时间(包括学习、工作和发明创造)切割出来﹣﹣﹣﹣原来,如果一个人活80岁,他真正能够利用的时间才9.5年!
【拖延表现】
大部分不擅长管理时间的人,容易犯一个毛病﹣一拖延症。
例如,距离交作文的时间只剩下一天了!这时候,你会怎么办呢?图二的场景你一定不陌生。
【治愈方法】
方法一:针对问题逐个击破。
可以采用绘制示意图的方法,把想要分析的问题放在最中间,如“拖延症”,把造成拖延症的原因写在周边,快速弄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然后找实用的对策来逐个解决它们。
方法二:将事项按优先法排列并完成。知道自己有拖延的问题后,可以系统地看看自己的每个24小时,都是怎么花出去的。选定一天,把每个小时做了什么都记录下来。观察自己花时间的规律,然后按照优先法排列事项,优先级顺序是:必须马上做>必须做但可以晚一点>可做可不做。排好以后依序完成。
【成功案例】
10岁半的张同学,把可做可不做的所有事项筛选出去之后,将剩下来的时问做了再分配 (见图四)。他把时间改造前后各一周的效率做对比,发现第二周的高效时间提高了整整一倍!
【良言摘录】
人们常说,世界上只有时间是公平的,因为无论贫富,每个人的每一天都只有24小时。谁能利用好这一天,谁就拥有了最多的资源。时间管理等于自我管理。成年人往往等自己陷入危机,才去寻求解决方法,而青少年如果养成珍惜时间、杜绝拖延的习惯,则必将受益终生。
班里召开“向拖延症说再见”主题班会,你收集了以上材料。
(1)请认真观察图二和图三,从中为“逃跑鸵鸟”和“爱找刺激的猴子”的拖延找到原因及对策,完成下面表格。
表现 |
原因 |
对策 |
逃跑的鸵鸟 |
① |
② |
爱找刺激的猴子 |
③ |
④ |
(2)分组讨论环节中,你听到了组员的议论:
小明说:“现代人的寿命越来越长,能做的事越来越多,什么事都可以慢慢来嘛!”
小梦说:“我也觉得拖延是小事儿,改不改区别不大。”
小亮说:“我倒是很想改掉做事拖拖拉拉的毛病,就是不知道怎么改。”
围绕班会主题,你作为组长,针对组员的议论,该说什么?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写作提示:①材料中筛选有用信息;②思路清晰;③语言得体;④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感染力;⑤不少于100字。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灵感忽至
凌晨时分被一种莫名的不安扰醒,随后想到今天是元月元日。这一日像时间的领头羊,带着一大群时光充裕的日子找我来了。
我披衣到书房。平日随手堆满了书房的纸页和图书在迷离的晨色里充满了温暖和诗意。这里是我安顿灵魂的地方。我的巢不是用树枝搭起来的,而是用写满了字的纸和书码起来的。我从中抽出一页素纸,要为今天写些什么。待拿起笔,坐了良久,心中却一片茫然。一时人像浮在无际无涯的半空中,飘飘忽忽,空空荡荡。我便放下笔,知道此时我虽有情绪,却无灵感。
写作是靠灵感启动的。那么灵感在哪里?它怎么到来?不知道。似乎它想来就来,不请自来,但有时求也不来,甚至很久也不露一面。我起身打开音乐。我从不在没有心灵欲望时还赖在桌前。如果毫无灵感地坐在这里,会渐渐感觉自己江郎才尽,那就太可怕了。
音响里播放出的歌是前几年从俄罗斯带回来的,俄罗斯最时尚的歌曲的骨子里还是他的浑厚和忧伤。忧伤的音乐最容易进入心底,撩动起过往的岁月积存在那里的抹不去的情感。很快,我就陷入这种情绪里。这时,忽见画案那边有一块金黄色的光。它很小,静谧,神秘;它是初生的太阳照在对面大楼的玻璃幕墙反射下来,落在画案那边的。此刻书房内的夜色还未褪尽,在灰蒙蒙、晦暗的氤氲里,这块光像一扇远远亮着灯的小窗。也许受到那忧伤歌声的感染,这块阳光使我想起多年前蛰居的那间小屋,还有炒锅里的菜叶、破烂的家什、混合在寒冷的空气中烧煤的气味。然而在那冰天雪地中,唯有家里的灯光才是最温暖的。于是此刻这块小小的光亮变得温情了。我不禁走到画案前铺上宣纸,拿起颤动的笔蘸着黄色和一点点朱红,将这扇明亮的小窗子抹在纸上。随即是那扰着风雪的低矮的小屋。一大片被冷风摇曳着的老槐树在屋顶上空横舒万状,说不清那些苍劲的枝桠是在抗争还是兀自地挣扎。在通幅重重叠叠黑影的对比下,我这亮灯的小屋反倒显得更加温馨与安全。
记得有一年,特大的雪下了一夜,我的矮屋门槛太低,早晨推不开门,门外挡着的积雪足足有两尺厚。我从这小窗户跳出去,用木板推开门外的雪才把门打开。当时我从家里走出,站在清冽的冻耳朵的空气里,多么像雪后从洞里钻出来的野兔……于是我把矮屋前大块没有落墨的纸当做白雪。我用淡淡的水墨渲染地上厚厚而柔软的白雪时,还记起那时常有的一种盼望﹣一有朋友来串门和敲门。支撑我们走过困境与苦难的不是人间种种情与义吗?我便用笔在雪地上点出一串深深的脚窝渐渐通进我的小屋。这小屋的灯光顿时更亮,黄色的光影还透射到窗外的雪地上。
没想到,就这样一幅画出来了。温情又伤感,孤寂又温馨。画中的一切都是我心底的景象。我写过这样一句话:“人为了看见自己的内心才画画。”而心中的画多半是它们自己冒出来的。这是一种长久的日积月累,等待着有朝一日的升华;就像冬日大地上的万物,等待着春风吹来,一切复活;又如高高一堆干枝干柴,等待着一个飞来的火种。这意外出现的火种就是灵感。
灵感带来突然之间的发现、突破、超燧与升腾。它是上天对艺术家的心灵之吻。在你找它时,它一定也在找你。当然它不一定在你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到来。就像我在书房原本是想写点什么,灵感没有来,可是谁料它竟然化做一块灵性的光降临到画案上?
新年初至,灵感即降临我的书房画室,这于我可是个好兆头。当然我明白,只要我守住自己的信仰、追求及所爱,灵感会不时来吻一吻我的脑门。
在“读美文•学写作”读写活动中,老师推荐阅读散文《灵感忽至》,并布置了以下两个任务。
(1)请你在这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前写一段话,将本文的记叙顺序改为倒叙。(不少于60字)
(2)学校的《文苑》杂志正在征集作品,下设“美文美语”“情感天地”“小事蕴理”“写法指津”栏目。请将《灵感忽至》一文推荐到其中一个你认为适合的栏目,并写一段推荐语。
写作提示:①围绕栏目特点;②结合文章内容;③不少于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