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乃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但当涉猎(         )(2)蒙始就学(        )(3)即刮目相待(     )
翻译下列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选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     )。

A.动作描写 B.心理描写 C.语言描写 D.神态描写

《伤仲永》一文中的方仲永天资聪慧,最终成为普通人。《孙权劝学》中的吕蒙由“吴下阿蒙”,后来令人“刮目相待”。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内文言文阅读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造饮辄尽(         )          ②既醉而退(           )
③晏如也(         )           ④或置酒而招之(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求甚解”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内文言文阅读
马 说(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之不以其道/勋十二转 B.不千里称也/中有足乐者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也/不饱,力不足, D.一食尽粟一石\遇其叱咄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指出下面的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四支僵劲不能动(                 )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 
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理解加点词的意思,并把正确意思的序号填在横线
①以是人多以书      (A.虚假B.借C.假期)②余之勤且艰       (A.像   B.你    C.如果)
写出两个古代勤奋读书的成语:                             
文中是如何写自己对老师的虔诚之态的?请用自己的话归纳。(抄原文不给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共11分)
[甲]伤仲永(节选)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
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1]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如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限划一处。
(1)余 闻 之 也 久
(2)又 患 无 硕 师 名 人 与 游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1)即书诗四句(     )
(2)稍稍宾客其父(     )
(3)无从致书以观(    )
(4)同舍生皆被绮绣(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

A.或以钱币乞之或遇其叱咄
B.未尝识书具尝趋百里外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还自扬州手自笔录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1)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文,解答第10—12小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解释加点字
A 是陋室 斯:_______            B 惟吾德 馨_______:
C 无案牍之劳形 劳:_______        D 可以调素琴   素:_______
翻译下面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本文运用          写法,从          交往人物         三方面描写陋室之雅,表达了室主人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内文言文阅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解释加点的词。
(1)衾拥覆           (2)白玉之环
翻译下面的句子。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这一节记叙了作者求学经历中的“行路难”和“生活难”,请任选其中一点,从写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共11分)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节选自(《马说》)
(二)工之侨得良桐焉,斫①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日:“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款②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日:“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日:“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③之山,不知其所终。 (节选自《郁离子•良桐》)
【注】①斫:砍削、雕刻,在这里指制作。②古款:古代的款识,原指钟鼎彝器上铸刻的文字。③宕冥:高远幽深貌。宕冥之山,为作者虚拟的山名。
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见:才美不外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B.临:执策而之/把临风(《岳阳楼记》)
C.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也/衣所安(《曹刿论战》)
D.得:且欲与常马等不可/所识穷乏者我与(《(鱼我所欲也》)

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2)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从语段(一)中看,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摧残的原因有哪些?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至少答出两点)
语段(一)和语段(二)的意义是否相同?请结合情节和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 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 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 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 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出师表》中的“表”是                   的一种文体。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实现先帝遗愿,诸葛亮此次出师的目的是平定南方。
B.“卑鄙”一词是指诸葛亮原本“布衣”的身份。
C.“由是感激”的原因是先帝三顾茅庐,以当世之事咨之。
D.划线句中“大事”指刘备临终“托孤”,希望诸葛亮辅佐刘禅。

选文表达了作者                          的真挚感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出师表》,解答1-4题。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     )
(3)深入不毛             (     ) (4)定中原       (     )
翻译句子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有一个成语,请找出: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受命以来”怀着怎样的心情并采取了怎样的行动来报答先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文阅读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也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解释下列句中的文言实词。
①又患无师________________
②每借于藏书之家________________
其欣悦________________
④礼愈_______________
下列句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无从致书以观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计日以还
C.俯身耳以请
D.不以千里称也

下列选项中的文言句式与“弗之怠”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何陋之有
C.马之千里者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②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用四字词写出本文第一段“我”求学时___________的精神,第二段写求师时___________的态度。
有人认为成功来自勤奋学习,有人认为来自机遇,有人认为来自天生的聪明,举出实例谈谈你的看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选自《隆中对》)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天子而令诸侯              挟:
(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夙夜: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两项是(    )

A.将军身率益州众出于秦川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职分也
B.定中原通巫峡
C.还旧都曹操比袁绍
D.则名微众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译文:
(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文: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段中 “天下计”的内容?【乙】段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老臣心”?
答:
 
 
 
有人认为后主刘禅愚钝无能,先帝刘备驾崩后执掌蜀汉军政大权的诸葛亮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应该取而代之。读完【甲】【乙】两文后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 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忠良,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 文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解释下列短语。
(1)此危急存亡之也:
(2)简拔
(3)妾是以求去也:
(4)夫问其
选出下面句子中“以”的用法与其它句子不同的选项。(   )

A.以光先帝遗德。 B.以告先帝之灵。
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D.御以实对。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亦,常有以自下者。
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明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从《出师表》《隆中对》节选的甲乙两段文言语段,完成1—8题。  (17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礻韦、允之任也。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②将军宜枉驾顾之(         )
③故临崩臣以大事也(       )   ④由是先主遂亮(       )
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                             
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答: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答:
甲、乙两段文字叙述了同一件事,从中可提炼的成语是                
“凡三往,乃见”五个字,表现了刘备怎样的态度?
答:
有人读完《隆中对》后拟一上联,请你根据对《出师表》的理解对出一下联。
上联:《隆中对》刘玄德问计;   下联:
根据甲乙两段文字,描述一下,在你的心目中,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或曰:‘予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
【注释】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解释加点字的意思。(4 分)
⑴故患有所不                            ⑵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冠履不手足之贵                         ⑷何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由是则生有不用也禽鸟知山林之乐,不知人之乐
B.蹴尔而与行道人弗受
C.所恶有甚死者刻唐贤今人诗赋其上
D.今妻妾之奉为之项燕楚将,数有功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⑵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怎样的观点?【甲】【乙】两文的论证过程有何不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公文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