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边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缦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
2. |
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
3. |
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 |
4. |
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请写出两条。(4分) |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晋陶渊明独爱菊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B.香远益清自己以为大有所益 |
C.隋后鲜有闻娟然如拭,鲜妍明媚 |
D.同予者何人予观夫巴陵胜状 |
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宋何罪之有 |
B.自李唐来屠自后断其股 |
C.濯清涟而不妖丁壮者引弦而战 |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且焉置土石 |
下列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烘托自己对莲花的喜爱,惜景抒情;“借花自以为写照”。 |
B.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以“君子”喻莲,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 |
C.文章用“噫”字引领三个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 |
D.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文:
⑵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4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啼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则唯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騕袅与驽骀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节选自王安石《材论》)
【注释】①骥:良马。后文的"骐"与此同义。②刍:喂牡畜的草。求:寻找,寻求。④烦御:烦劳驾驭。⑤顿:整顿,这里指拉。⑥辽:远。⑦骀(tái):劣马。⑧试:试验。
1. |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耳 |
2. |
选出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3. |
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为天下无材。
|
4. |
比较【甲】【乙】两文,说说两文作者主张的对待人才的态度有什么相同之处。
|
文言文阅读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荀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 、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
A.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B.诚宜开张圣听 |
C.不宜妄自菲薄 | D.叹息痛恨于桓、灵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悉以咨之水陆草木之花 | B.试用于昔日叹息痛恨于桓、灵 |
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以塞忠谏之路也 | D.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人不知而不愠 |
用“∕”线,给下面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B.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C.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D.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荀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⑵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请你根据本文作者的身世经历,在横线上各填写一个成语,使下面这两句构成七言对偶句。
为报恩 , 因扶汉 。
学习此文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
《论语》八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
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罔:有害) |
B.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然:这) |
C.切问而近思(切问:急切地追问) |
D.我独亡(亡:死亡)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 |
B.仁在其中矣其恕乎 |
C.与人恭而有礼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
D.如日月之食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古文阅读】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大道之行也》)
(乙)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①,同平章事②。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及为相,甚允③时望。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常临镜,默默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注释)①门下侍郎:官职名,为皇帝近侍。②同平章事: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③允:符合。 (选自《涉史随笔》)
解释加点的词语。
(1)盗窃乱贼而不作:__________ (2)上常临镜:__________
翻译下列语句。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实现大同社会是每个人的愿望。请你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谈谈如何才能实现大同社会?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子?传不习乎?”(节选自《论语十则》)
(乙)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节选自《墨子·公输》)
《论语》虽是语录体,但每则都有一个中心,各句联系紧密。请把甲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意思连贯的一段话,注意其中前两句与第三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甲文体现了儒家重视“修身”,乙文反映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请你先简要解释“兼爱”或“非攻”的意思,然后简答:重视“修身”和主张“兼爱”“非攻”对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1)
(2)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回答小题。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①之之谓义,由是而之②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③为仁孑孑④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节选自韩愈《原道》)
【注释】①宜:合宜,恰切。《礼记·中庸》:“义者,宜也。”②之:往。③煦煦:和蔼可亲的样子。这里指小恩小惠。④孑孑(jié):谨小慎微的样子。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博爱之谓仁 (2)老子之小仁义
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彼 以 煦 煦 为 仁 孑 孑 为 义 其 小 之 也 则 宜。
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在韩愈看来,老子所说的“道德”与自己所说的“道德”含义是否一致,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回答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结合选文的文体特点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文言文阅读。
教 子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①,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②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③。生子孩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④,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⑤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⑥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⑦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⑧! (选自《颜氏家训·教子》)
【注释】①中庸之人:中等智力的人,普通人。 ②节:约束,限制。 ③匮:柜子。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柜”。 ④稚:儿童。 ⑤笞(chī):用竹杖、荆条打。 ⑥恣:放纵。 ⑦诃:同“呵”。怒斥、喝斥。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下愚虽教无益(好处)邑人奇之(认为……奇特) |
B.师保固明(本来)处处志之(做记号) |
C.宜诫翻奖(反而)互相轩邈(高大) |
D.导习之矣(引导)动心忍性(使……坚韧) |
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音声滋味,以礼节之河曲智叟无以应 |
B.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义不杀少而杀众 |
C.骄慢已习,方复制之吾妻之美我者 |
D.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本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对于一般人,不早教育就不会明白事理。 |
B.作者主张对孩子的教育应及早进行,即使没条件胎教,也要在“识人颜色,知人喜怒”时,“便加教诲”,而不能等问题出来才教育。 |
C.作者认为赞誉孩子会给孩子带来灾祸,“笞罚”是唯一的好方法。 |
D.本文针对当时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的一些误区,说明教育子女的重要性和方法。处处从孩子发展的角度出发,言辞恳切,极其感人。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诚哉斯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③踬: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益:增加 |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 |
C.每履之,足苦踬焉履:踩 |
D.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语:告诉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
B.丹之爱,宜乎众矣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
C.命童子取土平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D.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用“/”给《习惯说》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限标两处,不含句末)
《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 ;《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 B.录毕,走送之(跑) |
C.益慕圣贤之道(更加) | D.色愈恭,礼愈至(到)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①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②,岁满不持一砚归。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③,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注释】①缘贡:趁着进项的机会。②才足贡数:仅仅满足进项数量。③峭直:严厉刚直。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4)平居无私书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使楚》) |
B.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
C.故人、亲党皆绝之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
D.奉命于危难之间谨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1)【甲】文第二段主要追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2)两文同述为政与做人之道。诸葛亮建议后主要 。保证告诫后世子孙要 。(各用一个四字短语回答)
(3)请用【甲】文中一个词语(短语)概括包拯这个人物形象。
古诗文阅读。
马说
【唐】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策之不以其道 (2)食之而不能尽其才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执策而临之
翻译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才美不外现。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③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①淡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②淫慢:放纵,懈怠。③险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④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对社会有益。
请摘录一处你喜欢的对偶句,并简述理由。
作者认为,做人、治学要想成功就不能 ,不能 。(用原文词语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