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出师表》选段
夫难平①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②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③,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注:①平,通“评”,评判,判断。②拊,拍。③蹉跌,跌交,比喻失败。)
写出与例句(例句:凡事如是,难可逆见)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夫难平者,事也。 | B.必先苦其心志 | C.所以动心忍性 | D.曾益其所不能 |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
文中哪句话与《出师表》中“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一句所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
依据选文以及你对诸葛亮的了解,请简要的评说一下诸葛亮其人。(2分)
出师表(选段)
诸葛亮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解释下列划线字在句中的意思。
⑴夙夜忧叹
⑵庶竭驽钝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⑴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⑵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选段中“大事”具体指“ , ”。(用原文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6分)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解释句中划线的词语。(2分)
帝不以臣卑鄙_ ___________ ⑵遂许先帝以驱驰_ 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请用6个字概括上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合选文分析先帝将重任交给诸葛亮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阅读《出师表》选段,回答文后小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1)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3)先帝不以臣卑鄙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选文中,诸葛亮向刘禅提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 ▲ (用原文回答),作者还在文中追忆的两件事是 ▲ 和 ▲ (用自己的话概括)
.结合全文分析,本文表达了诸葛亮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出师表》中的几段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 ( )
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古今意思哪一项相同? ( )
A.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B.先帝不以臣卑鄙 |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 D.卒皆夜惊恐(《陈涉世家》) |
文中“由是感激”和“臣不胜受恩感激”中两个“感激”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试分析诸葛亮说这两个“感激”的目的。
《出师表》流传千古,《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也脍炙人口,这两位贤臣用了截然不同的方式向君主进谏。你更喜欢哪一种进谏的方式?请结合所学课文内容说说喜欢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12 分 )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隆中对》
【注】每:常常。 信然:确实这样。 先主:刘备。 就见:到那里拜访。 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致,招致,引来。 枉(wǎng):委屈。 驾:车马,借车马指刘备。 由是:因此。凡:总共。
.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 )
A.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而智术浅短 |
B.先帝不以臣卑鄙咨臣以当世之事 |
C.受任于败军之际先主器之 |
D.奉命于危难之间欲信大义于天下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针对甲文中画线句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看法:诸葛亮写《出师表》时刘备已经去世,那么,即使出师未果,也不会对“先帝之明”造成影响,所以诸葛亮的担心是多余的。对此,你有怎样的见解?
阅读《出师表 》,完成第问题。(共9分)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义:
(2)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
(1)
(2)
作者“忠陛下”的“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即可)(3 分)
(一)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选自《隆中对》)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挟天子而令诸侯 挟:
(2)国险而民附 附:
(3)夙夜忧叹 夙夜:
(4)恐托付不效 效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两项是 ( )( )
A.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B.北定中原北通巫峡 |
C.还于旧都曹操比于袁绍 |
D.则名微而众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甲】段中 “三分天下”的内容,并指出【乙】段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老臣心”?
、有人认为后主刘禅愚钝无能,先帝刘备驾崩后执掌蜀汉军政大权的诸葛亮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应该取而代之。读完【甲】【乙】两文后请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问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
①躬耕于南阳( )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③约己爱民( ) ④悉仰于官 ( )
翻译下列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
甲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建议是 ,乙文中与此建议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这些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下面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B.诲女知之乎 |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不相同的一项(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以为己任 |
B.不知为不知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C.温故而知新故善学者假人之长 |
D.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而: 殆:
(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识: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简答。
请从文中提炼出四个成语: , , , 。
文言文阅读(共9分)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遂许先帝以驱驰 ②以彰其咎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翻译:
②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翻译:
选段中诸葛亮“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原因是什么?
答: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
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4分)
①由是感激 ( ) ② 先帝不以臣卑鄙 ( )
③遂许先帝以驱驰( ) ④恐托付不效 (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诸葛亮在文中用大段文字来自述身世,用意何在? (3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小题。
出师表(节选)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定,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4分)
⑴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⑵夙夜忧叹
⑶庶竭驽钝 ⑷至于斟酌损益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一句中的“命”具体指什么?(2分)
结合全文,说说是什么原因让诸葛亮始终坚守“报先帝”、“忠陛下”的职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本段节选自《 》,作者是 。(2分)
下面词义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崩殂(死。皇帝死叫“崩”;殂,死亡) | B.殊遇(特别厚待) |
C.恢弘(气势宏大) | D.引喻失义(说话中称引譬喻不恰当) |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广故数言欲亡 | B.河曲智叟亡以应 |
C.今亡亦死 |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下面划线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危急存亡之秋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
B.忘身于外无敌国外患者 |
C.盖追先帝之殊遇笼盖四野 |
D.以塞忠谏之路也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下面加点的部分不能连读的一项是( )(2分)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 B.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D.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
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的“益州”指蜀汉,“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
B.作者分析形势先说不利的主观条件,后说有利的客观条件。 |
C.作者在提出自己的建议时,先从正面说,再从反面说。 |
D.本段的主旨句是“诚宜开张圣听”,这是作者提出的第一个建议。 |
这段文字分析了蜀国的内外形势,作者的用意是( )(2分)
A.表达对“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先帝的怀念。 |
B.赞扬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的忠心耿耿。 |
C.表达出师伐魏以报效先帝的决心。 |
D.希望刘禅认识形势的危急,实施广开言路的政策。 |
阅读《隆中对》选段,回答问题。(共15分)
【甲】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①,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②之。”郭隗曰:“王必欲致③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④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注释】①共国:共同治理国家。②事:侍奉。③致:招致,引来。④趋:奔赴。
翻译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1)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3)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 (4)燕王吊死问孤(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弱为强者 贤能为之用
B.曹操比于袁绍 信义著于四海
C.因屏人曰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翻译下面句子。
(1)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译:
(2)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译:
对选段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晰。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 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 |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 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
C.作为人物传记,【甲】段是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与隆中对前、隆中对后的侧面烘托 相得益彰,人物形象丰满突出。 |
D.【以】文燕昭王采纳了郭槐的建议,拜郭槐为师,为他建造了宫殿,后来没多久就引 |
发了“士争趋燕”的局面。
“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甲乙两段内容,说说其中的哪些策略对当今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