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新市徐公店
(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从诗中的“ ”“ ”等词语可以看出,本诗所写的季节是暮春时节。
“急走”“追”这两个词语有什么样表达作用?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与“人不知而不温”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学而时习之 B.学而不思则罔 C.曲肱而枕之 D.切问而近思
(2)结合选文,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概括《论语》的特点。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宣城太守济阳①江淹②少时,尝梦人授以五色笔,故文彩俊发。后梦一丈夫,自称郭景纯③,谓淹曰:“前借卿笔,可以见还。”探怀得五色笔与之自尔淹文章踬④矣故时人有“才尽”之论。
(节选自王汝涛《太平广记选》)
【注释】①济阳:地名,在今河南省。②江淹:南朝文学家。③郭景纯:即郭璞,文学家。④踬:被东西绊倒,这里指没有起色。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世隶耕 |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B.且为众人 |
年且九十 |
C.后梦一丈夫 |
匹夫不可夺志也 |
D.可以见还 |
此人可就见 |
(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节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临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探怀得五色笔/与之/自尔/淹文章踬矣/”。
C.【甲】文中“先人”这里指祖先,古人;【乙】文中“卿”是指古代对别人的尊称。
D.【甲】文中的“不使学”与【乙】文的“故文采俊发”这两个句子均为省略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余闻之也久”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泯然众人矣”点明方仲永的结局。
B.【乙】文成语“江郎才尽”指江淹的诗文无起色,后来泛指人的才思枯竭。
C.【甲】【乙】文中方仲永与江淹两个人都是少儿天才,但他们最终都才华衰退。
D.【甲】【乙】文中方仲永与江淹由聪明变平庸的主要原因都是没有接受后天的教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稍稍宾客其父。
②尝梦人授以五色笔。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乙】
孟子曰:"尽信书 ①,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者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chù) ②也。"(《孟子•尽心下》)
孟子曰:"君子深造 ③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 ④ 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⑤,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注释】①书:指《尚书》,②(chù):捣物的棒槌,这里指古代战车上所用的一种长杆兵器,③深造:高深的造诣。④资:积累。⑤原:同"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
宴酣之 乐,非丝非竹 |
B.必有我师 焉 |
寒暑易节,始一反 焉 |
C.一日 暴之 |
居 暴起,以刀劈狼首 |
D.是亦教诲之而已 矣 |
尔来二十有一年 矣 |
(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节选自《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
B. |
【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 |
C. |
【甲】文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乙]文中"策"指马鞭。 |
D. |
【甲】文的"可以为师矣"与[乙]文的"域民不以封疆之界"这两个句子均为省略句。 |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强调时间流逝,生命短暂,要珍惜时间。 |
B. |
【乙】文中演化的成语"一曝十寒",比喻勤奋的时候少,懒怠的时候多,没有恒心。 |
C. |
【甲】【乙】两文所选的言论都只是强调做学问时应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
D. |
【甲】【乙】两文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认为"仁"即"爱人"。 |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学而不思则因,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②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译文: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登泰山记(节选)
姚鼐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姚鼐, 代文学家。泰山,即 (姓名)在《望岳》中吟咏的“岱宗”。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泰山可以从中谷起步,也可以沿东谷进入。 |
B.作者所经过的天门并非古人口中所称的天门。 |
C.登山时沿途风雪交加,石阶湿滑,非常艰险。 |
D.作者大致是在黄昏时分终于攀上了泰山之巅。 |
古诗文阅读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指出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以”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
A.先帝不以臣卑鄙 |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C.以伤先帝之明 |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指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今安在(哪里) |
B.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
C.躬耕于南阳(身体弯曲) |
D.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
.请你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动词的妙处。
.诵读下面句子,请分别用“/”把句中一处主要停顿标示出来。
①直挂云帆济沧海②奉命于危难之间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请你用成语或俗语写出《行路难》和《出师表》中隐含的典故(各写一个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