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解缙敏对
解缙①尝从(上)游内苑②。上③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又曰:“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于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得诗,深叹其敏。
【注释】①解缙:明朝人。②内苑:御花园。③上:指明成祖朱棣。
请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说:                         (2)遽:             
(3)料:                         (4)既:         
选出下面句子中的“之”与“已投于水矣”中的“之”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  )

A.故时有物外 B.读竟日
C.便实钉 D.择其善者而从

翻译下列句子
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根据这个故事,请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解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①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②。闻粲在门,倒屣③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④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⑤,亦不能加也。
【注释】①蔡邕:东汉末年文学家。②车骑填巷,宾客盈坐:意思是到蔡邕家的人很多。③倒屣(qǐ):急于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形容对来客的热情欢迎。④王公:特称王粲的祖父王畅。⑤精意覃(tán)思:精心深思。
解释加点字
见而之               宾客坐            
强记默如此             属文                  
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见而奇之”中 “之”字用法不同的是(   )

A.复投之 B.心之所向
C.读之竟日 D.跪而拾之以归

翻译句子
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                                                                
文段中写了王粲的哪些才能?(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鲁宗道为人刚直
(鲁)宗道为人刚直,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偶宋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对。”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微行就饮肆中________________     (2)宋真宗亟召      ________________
(3)宗道自酒肆来________________     (4)使者以宗道所言对________________
下列句中“之”与“帝诘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读之竟日 B.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
C.至之市 D.饮酒,人之常情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
                                                                                   
宋真宗为什么认为鲁宗道是一位“可大用”的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理解。
(一)赵普
(1)普少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莞,家人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2)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选自《宋史》)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 分)
①习:      ②发:       ③为:      ④明日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①太祖常劝以读书。
译文:                                  
②阖户启筐取书,读之竟日。
译文:                                        
③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译文:                     
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从文中看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
答:                               
赵普面对“太祖怒”,四奏某人为官,而能“颜色不变”,其根本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对赵普的举荐,太祖的态度是“不用”、“亦不用”、“卒用”,你从太祖的这种变化中读出了什么?
答: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魏徵论隋炀帝
戊子,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自知(曾经) B.炀帝其俊才(仗着)
C.亦知尧、舜而非桀、纣(肯定、称赞) D.文辞奥(丰富)

翻译下列句子。
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用自己的话说说隋炀帝为什么“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账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游。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逆流而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非木柿/非曲直 B.果于数里外/心安理
C.沿河之/全责备 D.尔辈不能究物所当然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讲学家和老河兵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何不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内阅读。
阅读《学弈》,按要求做题。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分别用“________”和“~~~~~~~~”画出两个学下棋的人的不同表现。
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写出它的反义词。
(          )——(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斯列传》节选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尚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吕不韦舍人。不韦之,任以为郎。李斯因此得说。说秦王曰:“胥人者,去其几也。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遂忍之。昔者秦穆公之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即五霸)迭兴,更尊周室。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今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
【注释】①上蔡,地名。②胥人,平庸的人。③骚除,即扫除。④约从,即约纵。
与“秦之乘胜役诸侯”中的“之”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环而攻 B.辍耕垄上
C.岂若吾乡邻旦旦有是哉 D.有良田美池桑竹

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亲眼目睹老鼠所处的环境不同,际遇也相差极大,便由此得出深刻的感悟,以至于影响了李斯后来的人生方向。
B.李斯到吕不韦处尽管是求官,但是也是凭自己的真才实学;并得到了吕不韦的认可与肯定。
C.李斯认为,秦国在当时业已足够强大,但是亟需趁六国羸弱而用计并吞天下。
D.李斯原为郡之小吏,后来却为强秦之客卿,仅是靠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观仓中鼠,积粟 食 (2)不韦之,任以为郎 贤
(3)今而不急就     怠 (4)厚结之           遗
翻译下列句子。
(1)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译:                 
(2)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
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第1-5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请在文中横线上填写句子。
与“妻曰”中“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如土石何 B.植然
C.安陵君许寡人 D.真无马邪

解释加点词

A.邹忌八尺有余: B.吾与许公美 :
C.面寡人之过: D.时时而进 :

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理由不充分的一项是(   )

A.齐国疆域辽阔,城市甚多。 B.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偏爱齐王。
C.朝中的大臣害怕齐王。 D.举国上下的人都有求于王。

翻译(6分)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鲍勋字叔业,泰山平阳人也,建安十七年,太祖辟勋丞相掾。二十二年,立太子,以勋为中庶子,出为魏郡西部都尉。太子郭夫人弟为曲周县吏,断盗官布,法应弃市。太子数手书为之请罪,勋不敢擅纵,具列上。勋前在东宫,守正不挠,太子固不能悦,及重此事,恚望滋甚。会郡界休兵有失期者,密敕中尉奏免勋官,久之,拜侍御史。文帝受禅,勋每陈“今之所急,唯在军农,宽惠百姓。台榭苑园,宜以为后。”文帝将出游猎,勋停车上疏。文帝手毁其表而兢行猎,中道顿息,问侍臣曰:“猎之为乐,何如八音也?”侍中刘晔对曰:“猎胜于乐。”勋因奏:“刘晔佞谀不忠,阿顺陛下过戏之言。请有司议罪以清皇朝。”帝怒作色,罢还,即出勋为右中郎将。 黄初四年,尚书令陈群等并举勋为御史中丞。帝不得已而用之,百僚严惮,罔不肃然。
六年秋,帝欲征吴,勋面谏。帝益忿之,左迁勋为治书执法。帝从寿春还,屯陈留郡界。太守孙邕见,出过勋。时营垒未成,但立标,邕邪行不从正道,军营令史刘曜欲推之,勋以堑垒未成,解止不举。大军还洛阳,曜有罪,勋奏绌遣,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诏曰:“勋指鹿为马,收付廷尉。”廷尉法议:“正刑五岁。”三官驳:“依律罚金二斤。”帝大怒曰:“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太尉钟鲧等并求请勋罪。帝不许,遂诛勋。勋内行既修,廉而能施,死之日,家无余财。后二旬,文帝亦崩,莫不为勋叹恨。
[注]弃市:一种刑罚。
下列加点的“以”与“请有司议罪以清皇朝”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固怪之矣 B.属予作文记之
C.可一战 D.皆美于徐公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鲍勋在文帝即位前曾在东宫任职,那时文帝就不喜欢鲍勋,后来鲍勋外出任职又拒绝了文帝的请托,就更被文帝厌恨。
B.文帝要去游猎,鲍勋犯颜直谏,文帝怒而拒谏。猎罢归来后,文帝却又不得已提升鲍勋为御史中丞。
C.文帝抓住私解孙邕一事,要泄私愤,但廷尉、三官都不主张从重判刑,这使文帝十分愤怒。
D.文帝不顾大臣们的请求处死了鲍勋,不久,文帝也死了,人们都为忠廉好施而屈死的鲍勋叹息和遗憾。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太子数手为之请罪  书:            ②罔不肃然   罔不:
望滋甚  恚:                     ④帝忿之   益:
翻译下列句子。
(1)太子郭夫人弟为曲周县吏,断盗官布,法应弃市。
答:
(2)后二旬,文帝亦崩,莫不为勋叹恨。
答: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居五日,李生故②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③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④,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⑤。”
【注释】
①还:同“旋”,掉转身。②故:特意。③希望。④厌:满足。⑤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请让我把你的话当做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昭:表明,显示。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王生不说                  ②王生益
③莫自厌                  ④王生惊觉,
翻译下列句子。
①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②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③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
从选文可以看出,李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从王生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4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伯牙绝弦》,完成1-3题(每小题2分)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伯牙弦  绝:断绝。
B善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C.在流水  志:志向。
D.终身不复鼓 不复:不再
朗读的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B.峨峨/兮若/泰山
C.乃/破琴/绝弦 D.终身/不复鼓

对全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概括写了伯牙善弹,子期善听,再具体写如何弹如何听,最后写子期死,伯牙绝弦。
B.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C.这个故事最早见于《老子》,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D.全文表达了朋友之间真知己的思想境界,成为千古佳话。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语段,完成第1—4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俄而雪骤(               )
(2)撒盐空中差可拟(            )
(3)陈太丘与友期行(         )
(4)相委而去(            )
翻译下列句子。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待君久不至,已去。
【乙】文的主题可以用一个词语(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      
文中把“雪”比作“盐”和“柳絮”,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请说明理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阳,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          ②汝之不惠 惠:
③帝感其诚   感:                  ④越明年   越: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惧不已也/真无马邪 B.山不加增/水落石出者
C.告富者/先帝不臣卑鄙 D.吾欲南诲/辍耕垄上

翻译下面句子。
(1)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2)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甲】【乙】二文,完成1-5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吴起者卫人仕于鲁。齐人伐鲁,鲁人欲以为将,起取齐女为妻,鲁人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大破齐师。或谮①之鲁侯曰:“起始事曾参,母死不奔丧,曾参绝之。今又杀妻以求为君将。起,残忍薄行人也。且以鲁国区区而有胜敌之名,则诸侯图鲁矣。”起恐得罪。闻魏文侯贤,乃往归之。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谮(zèn):说别人的坏话,诬陷、中伤。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小惠未   (           )
(2)肉食者,未能远谋    (          )
(3)谮之鲁侯曰   (          )
(4)魏文侯贤 (      )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必分人杀妻求将
B.肉食者谋小大
C.登轼望之以鲁国区区有胜敌之名
D.战长勺仕

请用“∕”线为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吴 起 者 卫 人 仕 于 鲁
翻译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齐人伐鲁,鲁人欲以为将。
译文:
曹刿与吴起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位,为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名著人物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