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完成下列各题。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过故人庄》中"过"的意思是: 。首联一个"邀"字尽显老友的热情,尾联一个" "字表明诗人深深为田园生活所吸引,率真地表示重阳节再来相聚。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颔联。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下列对颔联和颈联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颔联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意境开阔。
B.两联均用语清新,不事雕球,且对仗工整。
C.颈联是牧人与猎马的特写,“驱“带”两字写活了画面。
D.两联景中含情,突出表现诗人融入田园生活的喜悦之情。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该诗是现存较早的五言律诗,格律严整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
B.首联的“徙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C.颈联中的“返”与“归”,重在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
D.尾联诗人放声高歌,怀念伯夷和叔齐,希望与他们为伍。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暮春即事
周敦颐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1)请你想象“双双瓦雀行书案”描绘的画面,并将它描写出来。
(2)诗人为什么“不知春去几多时”?请简要回答。
诗词理解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峨眉山月歌
王勃 李白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峨眉山月半轮秋,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影入平羌江水流。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夜发清溪向三峡,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思君不见下渝州。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意为“今天我与你分别,内心忧伤,无论是在京城的我,还是即将远赴蜀州的你,都是远离故土、在异乡为官的人”。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为“我们是心心相连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如同比邻而居”。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为“在分别的路口,我虽想挽留你,却无能为力,只能默默无语,泪下沾巾”。
D.“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意为“船行平羌江上,半轮秋月高悬在峨眉山头,明月倒映在江水中,伴诗人远行”。
(2)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描写友人即将离京赴任蜀州,诗人遥望蜀地,视线却为风烟所遮,心头萌生淡淡的伤感。
B.《峨眉山月歌》描写了诗人乘船顺江而下所见之景,“峨眉山月”与诗人千里相随,触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峨眉山月歌》后两句叙写诗人江上行船的旅程,表现了诗人离友人越远就越加思念的情感。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峨眉山月歌》皆为离别而作,两首诗均充满了离愁别绪和难以释怀的悲戚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武 陵 春①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①本词写于避难浙江金华期间,词人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丈夫死去,流离无依。
(1)词人情感于“短幅中藏无数曲折”,对此谈谈你的理解。
(2)本词艺术表现自出机杼、浑然天成,试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文字。
【甲】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朱光潜说:"情趣不同则景象虽似而实不同。"【甲】【乙】两诗都写到了飞鸟归林的景象,但诗人借此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过李处士山居
姚合①
闲居昼掩扉,门柳荫蔬畦。
因病方收药,寻僧始度溪。
少逢人到户,时有燕衔泥。
萧洒②身无事,名高孰与齐。
【注释】①姚合:唐代诗人,元和十一年进士,初授武功主簿,世称“姚武功”。②萧洒:同“洒”
(1)诗人拜访李处士是在什么季节?
(2)结合前三联内容分析李处士的形象特点。
(3)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的"结庐""日夕"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阅读下文回答以下各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对这首词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 |
B. |
上片望月,怀逸兴壮思,既表达对明月的赞美,对天上美好生活的向往,又表达词人想逃离人间,与明月一同归去的思想感情。 |
C.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写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在不能入眠的词人身上。 |
D. |
宋代胡仔《若溪渔隐丛话》评价本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小松原先被掩没在草丛中,而现在感觉要超出蓬蒿的高度了。
B.后两句写松树幼小时难以被人识别,长成凌云大树才为人们所称道。
C."刺头"的"刺"勾勒出了小松外形的特点,体现了小松活泼可爱的性格。
D.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描写与议论相结合,充满理趣。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一)自叹 ①
[宋]文天祥
长安 ②不可诣,何故会高亭 ③?倦乌非无翼,神龟弗自灵 ④。
乾坤增感慨,身世付飘零。回首西湖晓,雨馀 ⑤山更青。
﹣﹣(选自《文天祥诗文选译》
【注释】①此诗为文天祥去元军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所作。②长安:即长安堰,在今浙江海宁西北。③高亭:高亭山,当时元军军营所在地。④神龟弗自灵:指自已自投罗网,为敌所俘。⑤雨馀:雨后。
(二)访辛弃疾
[宋]赵溍
陈同甫名亮,号龙川。始闻辛稼轩名,访之,将至门,过小桥,三跃马而三却。同甫怒拔剑挥马首,推马仆地,徒步而进。稼轩适倚楼望见之,大惊异, 遣人询之则已及门遂定交。
稼轩帅淮 ①时,同甫与时落落,家甚贫。访稼轩于治所,相与谈天下事。酒酣,稼轩言南北之利害,南之可以并北者如此。北之可以并南者如此。且言钱塘非帝王居,断牛头之山,天下无援兵;决西湖之水,满城皆鱼鳌。
饮罢,宿同甫于斋中。同甫夜思稼轩沈重寡言,醒必思其误,将杀我以灭口,遂盗其骏马而逃。
月余,同甫致书稼轩,假十万缗 ② 以济贫,稼轩如数与之。
﹣﹣(选自笔记小说《养疴漫笔》)
【注释】①帅淮:指辛弃疾出任滁州知州。②缗:一千文为一缗。
方法借鉴 |
文言语句 |
字词释义 |
语境推断法:"三跃马而三却"中的"却",根据前文"跃"和后文"怒拔剑挥马首,推马仆地"可推断,"却"是"退却"的意思。 |
稼轩适倚楼望见之 |
适:① |
成语推断法:"推马仆地"中的"仆",可依据成语"前仆后继"中的"仆"推测为"倒下"的意思。 |
同甫夜思稼轩沈重寡言 |
寡:② |
课内迁移法:"稼轩如数与之"中的"与",根据《鱼我所欲也》中"呼尔而与之"的"与",可理解为"给"的意思。 |
假十万缗以济贫 |
假:③ |
(1)《自叹》--诗中借" "和" "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想要带兵杀敌却身陷囹圄的无奈心境。(2)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只写词义。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遣人询之则已及门遂定交
稼轩言南北之利害,南之可以并北者如此。北之可以并南者如此。 --《访辛弃疾》 |
印证 ⇔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最能表现辛弃疾政治抱负的两句: , 。 |
(4)根据相关提示,补全下面表格内容。
(5)笔记小说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和虚构成分,请从文中找出一例简要分析。
(6)《自叹》中文天祥之所叹,与《访辛弃疾》中辛稼轩、陈同甫之所谈"意似而情非",请对其中的相同之"意"和不同之"情"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 ①,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 ②梦,凫 ③雁满回塘。
注释:①征铎:远行车马所挂的铃铛。②杜陵: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诗人曾自称为"杜陵游客"③凫:野鸭。
(1)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偶句押韵。全诗起承转合自然,人事景情融为一体。
B.颔联全是名词,构成意象罗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富有乡野氛围和生活气息。
C.五六句写槲叶随地飘洒,枳花明丽可爱,这一句纯然写景,不蕴含任何感情色彩。
D.尾联因思入梦,时空转换,情景交融,虚实相映,营造出一种朦胧、悠远的意境。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答人
【唐】太上隐者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选自《千家诗》)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第一句的"偶来"可以看出诗人的随心随性。
B.从第二句的"高枕"可以体会到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C.从三、四句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并不在意生活的窘迫。
D.从整首诗来看,隐者形象是无拘无束、超凡脱俗的。
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①》,完成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①[蜀州]有的版本写作“蜀川”。
(1)这是一首送别诗。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①”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② 之情,也表现了诗人③的人生态度。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