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注释】①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屡遭贬谪。②寂寥:冷清萧条。③排:推开。

(1)请你概括诗中“鹤”这一形象的特点。

(2)诗歌前两句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

(3)阅读全诗,请你概括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来源:2021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7-3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

(2)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来源:2018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生在世,难免遭遇逆境。下列哪一句适合用来激励逆境中的人们?请阐述理由。

A.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B.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我选  ,理由是:  

来源:2019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0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赏析

黄 鹤 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首联和颔联借两个“空”字抒发了  之感。

(2)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

来源:2018年湖北省潜江市、天门市、仙桃市、江汉油田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 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 莫问当年事 ,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释:①汀洲:水中的小洲。②溪:这里指咸阳城南的皤溪。下文的"阁"指城西的慈福寺。③芜:丛生的杂草。④行人:这里指作者自己。⑤当年事:指秦、汉灭亡的往事。

(1)颔联中使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诗歌萧条苍凉的意境?

(2)诗歌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请结合颈联说说诗人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

来源:2021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宋词,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艨舟,载不动、许多愁。

A.这首词是作者中年所作,借初春花开之美景,反衬词人内心之苦闷和忧愁。

B.上阕中的“欲语泪先流”,一个“先”字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愁绪一下子倾泻出来,动人心弦。             

C.下阕中的“闻说”“也拟”“只恐”三个词语,将词人一瞬间的微妙心理变化表达得一波三折,淋漓尽致。             

D.“只恐双溪舴艨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将“愁”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这一写法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来源:2017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西漢独泛

[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入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共月还。

【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②唯应:只有。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  的氛围。

(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

来源: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阅读《行路难》,完成下列各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以下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借典故,直接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行船路上必能安全到达彼岸的坚定信心。

(2)通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来源:2017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按要求答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上阙中"悠悠"一语双关,既指           ,又指           

(2)作者融典故入词,寄情委婉深沉。请对"天下英雄谁故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作出赏析。

来源:2021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7-3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

子夜吴歌•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乙]

中吕•朝天子•秋夜客怀

[元]周德清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 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注释]①捣衣声:用木棒捶打丝织品或衣物发出的声音。②砧声:这里指捣衣声。

(1)[甲][乙]在意象选择上有相同之处,都用了     、捣衣声等。

(2)[甲][乙]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异同?请作简要说明。

来源:2021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朱光潜说:"情趣不同则景象虽似而实不同。"【甲】【乙】两诗都写到了飞鸟归林的景象,但诗人借此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来源:2021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早归

唐•元稹

春静晓风微,凌晨带酒归。

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

饮马鱼惊水,穿花露滴衣。

娇莺似相恼,含啭傍人飞。

(1)请简要赏析颔联中"笼"与"影"两字的妙处。

(2)尾联写出了黄莺的哪些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来源:2021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语言朴实自然,辞浅情深,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B.

颔联交代时令,点明主旨,"月是故乡明"实写眼前明月,抒发了思乡之情。

C.

颈联中"有"与"无"对比鲜明,绵绵愁思中夹杂对生离死别的焦虑和不安。

D.

尾联将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2)诗题有"月",诗人却没有直接从月写起,那么诗中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景物?有什么作用?

来源:2021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8-1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浣溪沙

(宋)晏殊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栏干影入凉波。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浣溪沙

(清)屈大均

       一片花含一片愁,愁随江水不东流。飞飞长傍景阳楼。六代只遗芳草在,三园空有乳莺留。白门容易白人头。

[注释]①白门:指金陵(今南京),明朝都城。

结合内容,比较这两首词情感的异同。

来源:2020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0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窘况为许衡州

郑燮

半缺柴门叩不开,石棱砖缝好苍苔。

地偏竹径清于水,雨冷诗情瘦似梅。

山茗未赊将菊代,学钱无措唤儿回。

塾师 亦复多情思,破点经书手送来。

【注】①许衡州:郑燮之友,生活困窘。②塾师:指郑燮。

(1)分析诗中"竹""梅""菊"等意象的作用。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来源:2018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诗歌意象分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