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月是故乡明”是千古名句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
(2)理解诗歌尾联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
诗词理解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峨眉山月歌
王勃 李白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峨眉山月半轮秋,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影入平羌江水流。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夜发清溪向三峡,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思君不见下渝州。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意为“今天我与你分别,内心忧伤,无论是在京城的我,还是即将远赴蜀州的你,都是远离故土、在异乡为官的人”。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为“我们是心心相连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如同比邻而居”。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为“在分别的路口,我虽想挽留你,却无能为力,只能默默无语,泪下沾巾”。
D.“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意为“船行平羌江上,半轮秋月高悬在峨眉山头,明月倒映在江水中,伴诗人远行”。
(2)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描写友人即将离京赴任蜀州,诗人遥望蜀地,视线却为风烟所遮,心头萌生淡淡的伤感。
B.《峨眉山月歌》描写了诗人乘船顺江而下所见之景,“峨眉山月”与诗人千里相随,触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峨眉山月歌》后两句叙写诗人江上行船的旅程,表现了诗人离友人越远就越加思念的情感。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峨眉山月歌》皆为离别而作,两首诗均充满了离愁别绪和难以释怀的悲戚之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本题。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①此栖迟②,万古惟留楚客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④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⑤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释】①三年谪宦:贾谊被贬至长沙三年。②栖迟:停留,居留。③楚客:这里指客居楚地的贾谊。④汉文:指汉文帝刘恒。⑤吊:凭吊。贾谊在长沙曾写《吊屈原赋》凭吊屈原。
(1)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存在,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兰花
姚述尧
潇洒寒林,玉丛遥映松篁底。凤簪斜倚。笑傲东风里。
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香风细。国人争媚。不数桃和李。
(1)词中为什么要写松篁和桃李?
(2)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柳梢青①
清•蒋春霖
芳草闲门,清明过了,酒滞香尘。白楝②花开,海棠花落,容易黄昏。
东风阵阵斜曛③,任倚遍,红阑④未温。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
【注】①柳梢青:词牌名。②楝:暮春开花的一种树。③斜曛:夕阳斜照。④阑:栏杆。
(1)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白楝花开,海棠花落,容易黄昏”的面面。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一句的妙处。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下列各题。
柳桥晚跳
陆游
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注】此诗是诗人晚年在山阴家居时作。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武 陵 春①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①本词写于避难浙江金华期间,词人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丈夫死去,流离无依。
(1)词人情感于“短幅中藏无数曲折”,对此谈谈你的理解。
(2)本词艺术表现自出机杼、浑然天成,试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文字。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鹊桥仙•一竿风月
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①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注】①钓台:位于浙江省的富春山麓,相传东汉严光,曾隐居于此耕读垂钓。
(1)这首词词牌名是 ,与 的民间传说有关。
(2)词中“我”的身份是什么?生活状况怎样?
(3)对渔父这个形象,你怎么看?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灞上①秋居
唐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②久,何年致此身③?
【注释】①灞(bà)上:又作“霸上”。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西安东,因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②郊扉:郊居。③致此身:献身于国君。
(1)首联通过描绘景物 和 ,渲染了 的氛围。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过李处士山居
姚合①
闲居昼掩扉,门柳荫蔬畦。
因病方收药,寻僧始度溪。
少逢人到户,时有燕衔泥。
萧洒②身无事,名高孰与齐。
【注释】①姚合:唐代诗人,元和十一年进士,初授武功主簿,世称“姚武功”。②萧洒:同“洒”
(1)诗人拜访李处士是在什么季节?
(2)结合前三联内容分析李处士的形象特点。
(3)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古诗,完成各题
赠别
【唐】赵嘏
水边秋草暮萋萋,欲驻残阳恨马蹄。
曾是管弦同醉伴,一声歌尽各东西。
(1)请赏析首句中的“萋萋”。
(2)诗人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问题。
长寿山居元夕①
元好问
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
三十九年何限事②,只留孤影伴黄昏。
【注】①写此诗时,诗人任河南内乡令,因母亲去世,居丧于长寿山,②当时金统治者日趋腐败,蒙古军入侵,人民死伤无数。
(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古诗词鉴赏。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问题。
重登云台山
【清】陶澍①
又踏金牛顶②上行,海风飞舄③上蓬瀛。
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
为访仙人④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
长松迓⑤路三年别,却笑公髯雪已盈。
【注释】①陶澍,清朝道光年间官至两江总督,兼管盐政。数次亲临海州督办海运,整理淮北盐务。②金牛顶在云台山前顶(清风顶)之后,俗称后顶。顶有金牛洞,又名二仙洞,相传有金、牛二师修道于此。③飞舄(xì);会飞的仙鞋。④仙人:指三元宫山僧。⑤迓(yà):迎接。
(1)这首七言律诗的颔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