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三峡》,回答问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①两岸连山,略无 阙处 |
阙: |
|
②常有高猿长啸 , 属引凄异 |
属: |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① 自三峡七百里中 |
自: |
|
② 自非亭午夜分 |
自: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一句。
(4)文章结尾处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5)用简洁的语文概括三峡两岸山势的特点。
综合阅读。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③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④乡为生死而不受。
(2)翻译①②两题,用“/”符号将第③题在标点符号处标记。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②日星隐曜(耀),山岳潜形;商旅不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③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3)郦道元的《三峡》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自然景观的?请你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 ①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 ②而放之。 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 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既 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 ③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 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孟氏父子舍然无 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节选自《列子•说符》)
【注释】①干:这里是劝说的意思。②宫:酷刑的一种。下文的"刖"也是酷刑的一种。③让:责问,责备。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羡/施氏之有 |
B. |
孟氏/之一子之秦 |
C. |
当今/诸侯力争 |
D. |
遂/宫而放之 |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抚
②反
③愠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②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4)选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任城威王彰 ①,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 ②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 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大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 ③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 ④,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 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建安二十一年,封鄢陵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释】①彰:曹彰。②膂力:体力。③课:督促。④卫、霍: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少 善射御,膂力过人
②此一夫之用,何足 贵也
③ 将十万骑驰沙漠
④ 被坚执锐,临难不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而好乘汗马击剑 |
云归 而岩穴暝 |
B.此一夫 之用 |
甚矣,汝 之不惠 |
C.使各言 其志 |
其真无马邪 |
D. 为将奈何 |
吴广 为都尉 |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
①数从征伐,志意慷慨
②赏必行,罚必信
(4)对于曹彰好武,太祖曹操起先制止,为什么后又大笑并封曹彰为候?
阅读《醉翁亭记》(节选),完成1﹣4题。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云归而岩穴 暝
②醉翁之 意不在酒
③山间之四 时也
④ 颓然乎其间者
(2)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友谊赛与客来饮 于此 |
皆以美 于徐公 |
B. 故自号曰醉翁也 |
公问其 故 |
C.杂 然而前陈者 |
满坐寂 然,无敢哗者 |
D.射 者中,弈者胜 |
陈胜 者,阳城人也。 |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请在①②段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说说现在常用它来表达什么意思。
(5)从写景的角度,对"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一句进行赏析。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①行拂乱其所为 拂: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①管夷吾举于士 于:
②曾益其所不能 其:
(3)用现代汉语翻译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4)文章中列举六位名人的事例有何作用?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选用文中句子回答)
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完成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注意它们意思的差异。(4分)
①既克,公问其故。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孔子云:何陋之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曹刿在作战中两次善于抓住战机、出奇制胜,请结合相关文段,分别用两个四字词语加以概括。(2分)
(4)结合本文,说说在你心目中鲁庄公是一个怎样的国君。(3分)
阅读《河中石兽》,回答问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①山门 圮于河 |
圮 |
② 湮于沙上 |
湮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①求石兽 于水中,竟不可得。 |
于 |
|
②沿河求 之,不亦颠乎? |
之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一句。
译:
(4)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文中原句回答)
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蓝田①性急,尝食鸡子②,以筯③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④口中,啮⑤破即吐之。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王正色面壁不敢动。半日,谢去。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曰:“已去。”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⑥.文度曰:“故应让杜、许⑦。”蓝田云:“你谓我堪⑧此否?”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
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⑨不如我。”
【注】①王蓝田:名述,袭爵蓝田侯。后文的“文度”为其子。②鸡子:鸡蛋。③筯(zhù):筷子。④内:通“纳”。⑤啮(niè):咬。⑥事行便拜:授官的诏书一下达就立即接受。⑦故,或许。杜、许,不译何人,应为当时有名望的两人。⑧堪:能够胜任。⑨定:到底。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于地取内/口中 B.啮破/即吐之 C.谢无奕/性粗强 D.事行/便拜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
②
③阙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
②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
(4)结合三则短文内容,说说王蓝田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杨继盛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刻厉。
贬狄道典史 ①.其地杂番 ②,俗罕知诗书,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聘三经师教之。鬻 ③所乘马,出妇服装,市田资诸生。县有煤山,为番人所据,民仰 ④薪二百里外,继盛召番人谕之,咸服曰:"杨公即须我曹 ⑤穹帐,亦舍之,况煤山耶!"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九)
【注释】:①典史:知县下属最低级官吏。②杂番:指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③鬻[yù]:卖。
④仰:依赖、依靠。⑤我曹:我们。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心 好之
②继盛 简子弟秀者百余人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
(3)"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可见杨继盛在番民心中很有威望。请写出番民"信爱"杨继盛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患盗论
刘敞
天下方患盗。或问刘子曰:"盗可除乎?"对曰:"何为不可除也?顾 ①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或曰:"请问盗源?"对曰:"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 ②,盗之源也。一源慢 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此所谓盗有源也。"
【注释】①顾:只是;②修:贯彻得好;③慢:疏忽。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盗可 除乎 。
②衣食不 足 。
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 。
(2)下列句子中的"或"与"或问刘子曰"中的"或"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而或长烟一空 |
B. |
或王命急宣 |
C. |
或以钱币乞之 |
D. |
或异二者之为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
②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
(4)作者认为产生"盗"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水尤清 冽 |
冽: |
|
②影 布石上 |
布: |
|
③ 隶而从者 |
隶: |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心乐 之 |
马 之千里者 |
B.不可知 其源 |
其如土石何 |
C. 以其境过清 |
以中有足乐者 |
D. 乃记之而去 |
乃石性坚重 |
(3)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其岸势犬牙差互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水、石、树、鱼等潭中景物,再写小潭源流及潭中氛围,最后记录同游者,构思巧妙,结构完整。 |
B. |
文中的"心乐之"之"乐"表现了作者听到悦耳水声之后的欣喜之情:"似与游者相乐"之"乐"则写出了作者与游人同乐的轻松与快慰之情。 |
C. |
本文运用了点面结合和动静互衬的表现手法:"全石以为底"是面,"为纸,为屿,为嵁,为岩"是点;"影布石上"是静,"往来翕忽"是动。 |
D. |
"凄神寒骨,悄怆幽"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氛围以及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二)《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
(节选自《汉书》)
注: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虽有名马 |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
B.食不饱,力不足 |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
C.策之不以其道 |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一)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一)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 ;语段(二)用② 的论证方法,强调③ 。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列各题。
曹刿论战
《左传》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
又何间(jiān)焉 |
B. |
牺牲玉帛(bó) |
C. |
下视其辙(zhé) |
D. |
望其旗靡(mǐ)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小大之狱②遂逐齐师
③公问其故④夫大国,难测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
(4)选文第②段用了对比的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醉翁亭记(选段)
欧阳修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伛(yǔ)偻提携 |
B. |
山肴(yáo)野蔌 |
C. |
射者中(zhōng) |
D. |
觥(gōng)筹交错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山间之朝暮也 ②野芳发而幽香
③杂然而前陈者 ④弈者胜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选文第②段中作者反复描写"乐"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