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肉食者鄙
②忠之属也
③公将驰之
④惧有伏焉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
【乙】
诸军初至石头,即欲决战,陶侃曰:"贼众方盛,难与争锋,当以岁月,智计破之。"既而屡战无功,监军部将李根请筑白石垒,侃从之。 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成惧其来攻。孔坦曰:"不然。若峻攻垒,必须东北风急,令我水军不得往救;今天清静,贼必不来。所以严者,必遣军出江乘,掠京口以东矣。"已而果然。侃使庾亮以二千人守白石,峻帅步骑万余四面攻之,不克。
(节选自《资治通鉴》)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诸军初至石头/至霸上及棘门军 |
B. |
贼众方盛/方七百里 |
C. |
侃从之/隶而从者 |
D. |
若峻攻垒/仿佛若有光 |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咸惧其来攻
(5)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①曹刿与陶侃在指挥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点?
②李根和孔坦在战事中各自发挥了什么作用?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
初,权谓目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乙】
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今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陈三策。肃拊蒙背曰:" 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选自《三国志•吕蒙传•表传》
【主释】《六韬》《三略》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著作。后泛指兵书、兵法,是反映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代表作。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系相同的一项
A. |
蒙辞以军中多务╲停数日,辞去 |
B. |
见往事耳╲才美不外见 |
C. |
省三史╲吾日三省吾身 |
D. |
宜乎众矣╲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 |
(2)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的是
A. |
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
B. |
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
C. |
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
D. |
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
(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蒙始就学,笃志不倦。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龙井 ①题名记
秦观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 ②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 ③,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 ④ ,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
【注释】①龙井:在今浙江杭州市西风篁岭上,原指山泉。②辨才:法号元静,和下文的参寥,也是苏轼的朋友。③篮舆:竹轿。④霁:雨过天晴。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 念无与为乐者
②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③ 比出郭
④以不时至, 去矣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 者 |
曩 者霸上、棘门军(《周亚夫军细柳》) |
B.相与步 于中庭 |
刻唐贤今人诗赋 于其上(《岳阳楼记》) |
C. 以书邀余入山 |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
D.从参寥策杖并湖 而行 |
由是则生 而有不用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4)两文都写到了月夜美景,但要表达的情感不一致,请你简要分析。
阅读两篇短文,回答以下各题。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乃始就学 |
一蹴而就 |
就事论事 |
功成名就 |
B.结友而别 |
别来无恙 |
久别重逢 |
依依惜别 |
C.无以致远 |
勤劳致富 |
闲情逸致 |
学以致用 |
D.意与日去 |
去国怀乡 |
相去甚远 |
去粗取精 |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翻译:只是应当广泛地阅读,了解一些历史事件。
理解:孙权认为吕蒙阅读面窄,建议他在学习经学之外,还要学点历史。
【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翻译:兄长怎么这么晚才知道这件事呢!
理解:鲁肃很晚才知道吕蒙有管理才干,吕蒙对此感到很失望。
【丙】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理解:"才""学""志"关系紧密,"才"要依靠学习来增长,而学习的效果则与"志"有关。
(3)根据两篇短文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初,遇 ①善治《老子》。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取材于《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
材料二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 ②,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囊时 ③十一二。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取材于秦观《<精骑集>序》)
注:①[遇]指董遇,东汉学者。②[惩艾]惩治,惩戒。③[囊时]从前。
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障碍,如吕蒙所提"① ",跟随董遇学习的人所说"② ",都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这需要人们立志勤学来解决。而诸葛亮告诫儿子要警惕"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秦观"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囊时十一二"的经历,则进一步提醒人们 ③。
阅读以下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诸葛亮)
【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家贫,以荻 ①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加冠,嶷然有声 ②.一日,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 ③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 ④,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修母尝谓之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 ⑤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 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有死也,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日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 ⑥之终身。
(《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荻:植物名,形状像芦苇。②嶷(yí)然有声:很高的声望。③簏(lù):竹编的盛物器具。④赜(zé):精微,深奥。⑤治:研究。⑥服:服从。
(1)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A.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B.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C.四岁而孤母/郑氏自哲/守节亲/诲其学
D.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A.诫子书 |
以荻画地学书 |
B.淫慢则不能励精 |
富贵不能淫 |
C.夫君子之行 |
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 |
D.死狱也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3)选出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
A.甲文中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
B.乙文中"及加冠"意思是"到了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
C.乙文中欧阳修于废纸篓中得到韩愈的遗稿,羡慕不已,他决心要在名声上赶超韩愈。
D.甲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是诸葛亮希望儿子珍惜时间的谆谆劝勉,乙文中"修闻而服之终身"体现了欧阳修善于听取母亲教诲且终身遵循的可贵品质。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5)诸葛亮认为"才须学也",请结合两文谈谈如何做才能学有所成。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陆九龄,字子寿,幼颖悟端重。稍长,补郡学弟子员。久之,闻新博士学黄老 ①,不事礼法,慨然叹曰:"此非吾所愿学也。" 遂归家,从父兄讲学益力。吏部员外郎许忻有名中朝 ②,退居临川,与语大说,尽以当代文献告之。自是九龄益大肆力于学,翻阅百家,昼夜不倦,悉通阴阳、星历、五行、卜筮之说。
登乾道五年进士第,调桂阳军教授,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 ③.未上,会湖南茶寇剽 ④庐陵,声摇旁郡,人心震慑。旧有义社以备寇,郡从众请,以九龄主之,门人多不悦。九龄曰:"文事武备,一也 ⑤.士而耻此,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遂领其事,调度屯御皆有法。寇虽不至,而郡县倚以为重。暇则与乡之子弟习射,曰:"是固男子之事也。"有剽劫者过其门,必相戒曰:" 是家射多命中,无自取死。"
九龄尝继其父志,益修礼学,治家有法。九龄与弟九渊相为师友,和而不同 ⑥,学者号"二陆"。尝曰:"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言之激,适固其意;少需 ⑦,未必不自悟也。"
(节选自《宋史•陆九龄传》)
【注释】①黄老:"黄",指上古的黄帝:"老",指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黄老",也称黄老学说,是我国古代一种思想流派。②有名中朝:在朝廷里很有名望。③改兴国军:改任兴国军教授。④剽:剽掠,抢劫。⑤一也:是一致的。⑥和而不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和,和睦:同,苟同。⑦少需:稍待,过一会儿。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新博士学黄老 |
闻:听说。 |
B.与语大说 |
说:通"悦",喜悦。 |
C.士而耻此 |
耻:以……为耻。 |
D.有剽劫者过其门 |
过:拜访。 |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此非吾所愿学也 |
山之僧智仙也 |
B.则豪侠武断者专之矣 |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
C.暇则与乡之子弟习射 |
臣之妻私臣 |
D.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 |
属予作文以记之 |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九龄的学问和修养,得到当时著名学者许忻的赞赏,许忻把当代文献都告诉他,这对陆九龄的学习和研究有很大帮助。
B.湖南茶寇横行的消息传来,人心惶惶,郡县长官应众人请求,让德高望重的陆九龄主持防御盗寇的义社,这个明智的安排当即得到陆九龄所有门人弟子的支持。
C.陆九龄是一个文武兼备的人才,他不但精通阴阳、星历、五行、卜筮之说,而且擅长射箭,并懂得调遣屯兵防御的法度。
D.陆九龄继承父亲的志向,重视研修礼学,治家有法:他与弟弟陆九渊亦师亦友,相处和睦,被称为"二陆"。
(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遂归家,从父兄讲学益力。
②是家射多命中,无自取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 ①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 ②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 ③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 ④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⑤,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选自《昌黎先生集》,有删减)
【注释】①庸:岂,表示反间的语气。②出:超越,胜过。③下:低于,此处指不如。④不:通"否"。⑤时:指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风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A.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B.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D.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感者也。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项是 A
A.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爱莲说》) |
B.吾从而师之 |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
C.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 |
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
D.作《师说》以贻之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4)有人说,"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作用不再重要。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文帝遣冯唐
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曰:"公奈何众辱 ①我,独无间处 ②乎?"对曰:"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 ③士卒,五日一椎牛 ④,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 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尚坐 ⑤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文帝说 ⑥,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众辱】当众侮辱。②【间处】私底下。③【飨(xiǎng)】用酒食款待。④【椎牛】杀牛。⑤【坐】定罪。⑥【说】同"悦",愉快。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上自劳军 |
【劳】:慰问 |
B.军士吏被甲 |
【被】:同"披",穿着 |
C.居无何 |
【居】:经过 |
D.使人称谢 |
【称谢】:道谢 |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已而之细柳军/行道之人弗受
B.天子且至/年且九十
C.亚夫乃传言开壁门/乃不知有汉
D.天子为动/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3)下面对《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词作先叙后议,上片叙写出猎盛况,下片则讨论军情、议论国事。
B.上片首句中"狂"字为全词之眼,既是人物性格,也是全词风格。
C.下片引用两个典故,来表达作者企盼得到重用、报效朝廷的愿望。
D.词作选材、语言、情感及人物形象都展现出粗犷豪放的艺术魅力。
(4)下面对《周亚夫军细柳》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不得驱驰""按辔徐行"与前面"直驰入"对比,写出周亚夫治军严明的特点。
B."不拜"与"将以下骑送迎"对比,表现周亚夫刚正不阿、恪尽职守的性格。
C.文帝"称善者久之"与"群臣皆惊"对比,表现出西汉初年君臣和谐的景象。
D.全文从不同角度,采用对比手法,刻画出一个凛然不可犯的"真将军"形象。
(5)下面对《文帝遣冯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和前文一样,都表现了汉文帝深明大义、有容人之量的品格。
B.故事开头的"怒"体现文帝真性情,结尾的"说"显示文帝大胸襟。
C.文帝责怪冯唐,并不是怪他对自己大不敬,只是怪他说话不分场合。
D.冯唐认为魏尚爱兵善战,却因小错获罪,委婉劝谏文帝要知错能改。
(6)请用三个"/"给《文帝遣冯唐》一文画线处断句。
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 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 ② 深矣常有以自下 ③ 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注释]①御:马夫。②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③自下:谦虚。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性行淑均
②拥大盖,策驷马
③身相齐国
④晏子怪而问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愚以为宫中之事 |
晏子荐以为大夫 |
B.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
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 |
C.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D.其夫为相御 |
其后夫自损抑 |
(3)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4)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①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5)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的名相,请结合文段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
①诸葛亮的标准:
②晏子的标准: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问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乙】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 ①.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骞以郎应墓与甘父 ② 俱出陇西使月氏。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选文有删改)
【注释】①郎:郎官,一种官职。②甘父:张骞的随从,匈奴人。
(1)用"/"给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骞以郎应募与甘父俱出陇西使月氏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又何间焉
②小大之狱
③匈奴得之
④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将鼓之 |
蛮夷爱之 |
B.必以信 |
宽大信人 |
C.何以战 |
以其头为饮器 |
D.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募能使者 |
(5)【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张骞都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请结合选文,分别说说他们的爱国情怀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按要求完成问题。
[甲]
富贵不能淫
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
周亚夫军细柳
①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③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B.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军士吏被甲,锐兵刃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居 |
居天下之广居 |
居无何 |
B.而 |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
C.之 |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
已而之细柳军 |
D.谢 |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
(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孟子指出具有"仁""义""礼"品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B.乙文主要记叙了汉文帝到周亚夫的细柳营慰问军士的事件,以生动的事迹突出了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
C.甲乙两文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都运用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充分表现了公孙衍、周亚夫的才华和个性。
D.乙文中的周亚夫威武不能屈,应该也是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古代诗文阅读
小港渡者
[清]周容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 ①以木简束书 ②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③。"于愠为戏,趋行。
及半,小奚仆 ④,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 ⑤矣。予爽然 ⑥,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慕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
[注释]①奚:书童。②木简束书:旧时一部书包括多册,上下各放一块木简,再用带子捆扎。③阖hé:关闭。④仆:跌倒。⑤牡下:城门锁上了。牡,钥匙。⑥爽然:……
(1)文章叙述了作者从小港到蛟川城的过程,下列选项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A.小书童背上捆扎着的书册跟随我前往蛟川城
B.夕阳西下时,我们离目的地大约还有两里路
C.渡者的一番话语激励着我们喜悦地快步前行
D.书童掉倒、书册散落,我们赶到时城门已锁
(2)"波者熟视小奚"这句话蕴含了丰富信息,下列选项最不符合前后文逻辑的一项是
A.渡者可能观察到小奚怒气冲冲
B.渡者可能观察到书籍比较沉重
C.渡者可能观察到小奚年纪较小
D.渡者善于观察并有丰富的经验
(3)文章注释⑥"爽然"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后悔的样子",另一种是"豁然开朗的样子"你认为哪一种解释更合理?请根据全文内容阐述理由。
(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徐行之 |
徐以杓酌油沥之(欧阳修《卖油翁》) |
B.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
固以怪之矣(司马迁《陈涉世家》) |
C.因问渡者 |
罔不因势象形(魏学洢《核舟记》) |
D.而前门已牡下矣 |
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鱼我所欲也》)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
【乙】
上 ①令封德彝 ②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 ③,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虽有 名马 |
名之者谁 |
B.正患己不能知 |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C.而伯乐不常有 |
德彝惭而退 |
D.虽有千里之能 |
上诘之 |
(2)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D.安可/诬一世之人
(3)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多次提到"千里马",方式多样,直称正面提及,表述严正;暗称如"名马",表述委婉,意在其中;代称如"其""之",表意简洁含蓄。
B.乙文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上令封德彝举贤""上诘之""岂借才于异代乎"体现唐太宗的焦急与不满,塑造出唐太宗求贤若渴的人物形象。
C.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所不同。在表达方式上,甲文偏重议论,乙文偏重记叙;甲文采用托物寓意手法,行文中洋溢不平与悲愤,乙文直述其事。
D.甲乙两文都讲有关人才的问题,但着眼点不同,甲文主要阐述了"天下无马"的观点,乙文则把关注点放在如何选拔任用人才上。
(4)把选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5)甲文哪一句话可以用来形容乙文的封德彝?结合对唐太宗的话的理解,你认为封德彝存在哪些问题?
(6)假如可以"借才于异代",你会向唐太宗举荐谁?请从初中阶段所学的课文中选择一个古代人物,并从"德""才"两方面具体说出他的长处。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①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②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婢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 飞辞不受,玠益敬之。少嗜酒,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欲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有改动)
【注释】①吴玠:人名,岳飞的朋友。②名姝:有名气的美女。③宵旰:即宵衣旰食,天不亮起床,天黑才吃饭,形容终日操劳。④营第:建造宅子。
(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至若春和 景明 |
四时之 景不同 |
B.而或长烟 一空 |
上下 一白 |
C.吴玠 素服飞 |
吴广 素爱人 |
D.饰名姝 遗之 |
是以先帝简拔以 遗陛下 |
(2)下列对【甲】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停顿的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下列对【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译文:我曾经探求过古人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译文:不凭借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译文:处在僻远的江湖就为他们的国君忧虑。 |
D.然则何时而乐耶? |
译文: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
(4)下列对【甲】【乙】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①段以"至若"领起,语言骈散结合,格调高亢,节奏明快有力,
B.【乙】文表现了岳飞是一个孝顺、自律、善用人才、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C.【甲】文概括写景,重在言志抒情。【乙】文通过记录人物言行来刻画人物形象。
D.【甲】【乙】两文体裁各异,但都表现出"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
(5)把"文言文阅读"【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飞辞不受,玠益敬之。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 ①贫吊 ②死,与百姓同其劳……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 ③,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 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 ④,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
【注释】①振:救济。②吊:慰问。③成:讲和,和解。④弊:同"疲"。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傅说 举于版筑之间 |
举:选拔,任用 |
B.人恒 过 |
过:错误 |
C.越王勾践 反国 |
反:同"返",返回 |
D.厚 遇宾客 |
遇:对待,招待 |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 之中 |
属予作文以记 之(《岳阳楼记》) |
B.行拂乱 其所为 |
安陵君 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
C.置胆 于坐 |
公与之乘,战 于长勺(《曹刿论战》) |
D. 而越大破吴 |
康肃笑 而遣之(《卖油翁》) |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开篇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述了发现和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B.【乙】文写的是: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卧薪尝胆,通过礼贤下士、与民同劳等一系列措施,最终大败吴国。
C.【甲】文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经受磨练的好处,最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D.【乙】文中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而终破吴的故事可以用作[甲]文中心论点的事实论据。
(4)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
(5)【甲】文中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和【乙】文中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