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不要叹人生苦短,若把人一生的足迹连接起来,也是一条长长的路□若把人一生的光阴装订起来,也是一本厚厚的书。开拓一条怎样的路,装订一本怎样的书,这是一个人生命价值与内含的体现。有的人的足迹云烟一样销散无痕,有的人却是一本耐读的厚书,被历史的清风轻轻翻动着,给一代又一代的人以深情的启迪与深刻的zhāo( )示。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装订( ) zhāo( )示
(2)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改为 改为
(3)在文段的方框内加上标点符号。
(4)请仿照画线句,续写一个句子。
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A.在他不懈地努力之下,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的改进。 修改:将“改进”改为“提高”。 |
B.为了防止类似“东方之星”沉船事故不再发生,国务院要求各部门要做好安全生产检查工作。 修改:去掉“不再”中的“不”。 |
C.他这次没有取得好成绩的原因,是因为他事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修改:去掉“因为”。 |
D.我们在实现和追求个人幸福与成功的同时,就已经为国家的强盛做出了贡献。 |
修改:将“贡献”改为“努力”。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峡》——郦道元——北魏 |
B.《夜雨寄北》——李商隐——唐代 |
C.《名人传》——罗曼·罗兰——法国 |
D.《藤野先生》——鲁迅——小说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张家界作为一座旅游文化名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
B.媒体属性强的新浪网向社交化媒体拓展,用户规模旺的360导航网向平台型媒体迈进,两者相辅相成,都是在向新媒体转型。 |
C.阅读是源头活水,课堂是半亩方塘,只有把活水引入方塘,语文教学才能清澈如许,这是不言而喻的。 |
D.今年以来,凤凰社区开展了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宣传活动。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混淆 威摄孤漏寡闻山崩地裂 |
B.消毁揣摹浮想联篇味同嚼蜡 |
C.呵责拖踏不容置疑百费待兴 |
D.炫耀挑衅黯然失色顶礼膜拜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停滞(zhì)发酵(xiào)徇私舞弊(xùn)惴惴不安(chuài) |
B.桎梏(kù)惬意(qiè)转弯抹角(mó)有恃无恐(chì) |
C.瑟索(sè)菜畦(qí)花团锦簇(cù)翘首远望(qiáo) |
D.木讷(nà)亵渎(dú)不屈不挠 (ráo)妇孺皆知(rú) |
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作答。
张明参加演讲比赛成绩不好,十分懊恼,在作文中向老师倾诉了烦闷。发下作文后,发现上面有老师的留言:“张明,老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如果我们摔倒了,却不知道是被哪一块石头绊倒的,这要比摔倒本身更让我们懊恼啊!”
张明读后,准备给老师发一条信息,表达谢意,谈谈感想。请你替张明拟定这条信息。(含标点符号不超过60字)
老师,
下面画线的语句在表达上存在问题,请加以修改。
一根稻草丢在大街上一文不值,绑在大白菜上就可以卖白菜的价格,绑在大闸蟹上又可以卖出大闸蟹的价格。想想这些,谁能否认位置不可以对价值产生影响呢?
修改后的句子:
下列选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描写诗人在东篱下采摘菊花,远处的南山悠然映入眼帘,表现了陶渊明辞官后的闲适心情。 |
B.《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两句,写诗人听到人们晚上唱起告别的歌曲,看到人们折柳相赠,不由得产生归隐田园的情思。 |
C.暮春时节,花儿凋零,燕子归来。面对此景,词人晏殊写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句子,表达了自己伤春惜时之感。 |
D.宋代词人辛弃疾登高望远,看到江山雄伟壮丽,江水奔流不息,想到古代纵横驰骋的英雄人物,感慨万千,写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 |
用课文原句填空。
⑴ ,不亦君子乎?(《论语》八则)
⑵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韩愈《马说》)
⑶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⑷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⑸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将羁旅漂泊的游子的悲痛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句子是 , 。
⑹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洞庭湖为描写对象,写出因早晚时间不同而景物变化无穷的句子是 , 。
在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某校学生会发起了给抗战老兵网上留言的活动。学生的下列留言中不得体的一项是( )
A.中华儿女将永远铭记你你们的功勋,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
B.你们的事迹让我深受感动,我要求你们老当益壮,为祖国再立新功! |
C.你们的精神将激励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
D.你们的浴血奋战赢得了中华民族的解放,我们感谢你们! |
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运用比喻,把他们比作高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朴实,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
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舍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设问,先提出疑问,再回答“我”是因喜悦而“常含泪水”,强烈地表达了“我”的激动之情。) |
C.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运用拟人,将薄雪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阳光斜射下薄雪呈现出淡粉色的美丽情态。) |
D.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运用反复,使用两个“好一个”,强烈地表达了对黄土高原和安塞腰鼓赞美之情。)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格的高洁,灵魂的纯净,思想的深邃,都可以在淡泊中孕育。 |
B.岸边的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妖娆轻舞,惹得湖水也荡起了层层涟漪。 |
C.科技使自然造福于人类,但面对自然对人类的某些惩罚,它却束手无策。 |
D.虽然这道题比较难,但是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填入正确的汉字。
在重庆,有街道的地方就有黄桷树。黄桷树挺bá(1) 高大,苍翠如盖,遮天bì(2) 日。那在岩石上纠结盘虬的根,如同一只巨手,抓住了命运mài(3) 搏,展示了生命的坚rèn(4) 。
(1) (2) (3) (4)